「佛教」人大禅学社:明贤法师三谈龚琳娜的“显正”价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人大禅学社:明贤法师三谈龚琳娜的“显正”价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大禅学社:明贤法师三谈龚琳娜的“显正”价值
明贤法师撰写的三篇文章。对“多元化、自由”掩盖下关于是非的模糊认识展开了逐层深入的辨析。看似在“破”。实则已“立”。如何理解?且先看法师所破为何。所立为何。
文/人大禅学社
《法海你不懂爱》等歌曲谑佛一事。引发了法师、学者和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从“是否小题大做”的质疑。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善待传统文化。护持佛法。抵制恶俗。彰显正义的迫切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回归。可谓真理越辩越明。
时至今日。对龚琳娜的“高调行恶”进行抵制。也有极少数人错误地将“显正”和“破邪”作为一对矛盾开始进行讨论。曾有网友提出。佛弟子与其摇旗呐喊。振臂疾呼。不如以实际行动为大众弘扬真正的佛法;与其抵制他人之恶。不如彰显自身之正;与其“破”。不如“立”。这一观点。体现出人们对多元化认识的尊重和从不同角度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积极性。
而在笔者看来。“显正”和“破邪”的关联性不可进行简单的“对立”。“破邪”的积极性已经是“显正”。在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中。显正是被动的自由。破邪是主动的自由。中医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我们虽然需要标本兼治。也不妨从治标开始。若以治本的说法掣肘于治标的应急行动。不但放弃了治标的实际举措。病入膏肓之际。治本也是空谈。已然成为严重苛急的重大疾病。还谈小火温补的增强身体素质。而不去治病。显然有不知轻重之嫌。“显正”的必要早已是共识。这“破邪”的做法就是具体行动。偏偏就“破邪”的行动来谈“显正”。将“破邪”、“显正”设立成为矛盾。这是让人失望的。不光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重要的是不识时务。话语中甚至溢出这样一个信息:只要自己修好。正法灭了也无所谓。殊不知。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既不能独获其利。也无法独避其灾。
明贤法师撰写的三篇文章。对“多元化、自由”掩盖下关于是非的模糊认识展开了逐层深入的辨析。看似在“破”。实则已“立”。如何理解?且先看法师所破为何。所立为何。
一、中国文化绝非将“肆意妄为”误读为幽默。娱
歌曲《法海你不懂爱》将调侃佛教僧人当作“幽默”。以此噱头哗众取宠的同
对此。明贤法师《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一文集中点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1、娱乐打破了彼此尊
对歌曲打破底线戏谑佛教祖师的行为。文中指出:“我们且当《法海你不懂爱》的作者和演唱者是出于无知。既对中国文化缺乏理解。更对佛教文化全无敬重之心。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佛教信众的情感。”。“虽然我们处于娱乐至上的时代。可是有些必须尊重的道德及宗教伦理是不可以打破的。”
2、歌曲导引受众对佛教僧人形象产生误读
歌曲将“不懂爱”与“法海”的挂钩。直接强化了“懂爱”与佛教的关联性。导致大众对僧人产生直接的误读和轻视。对此。文中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历史上真正的法海禅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佛教所做的重大贡献。
3、传递对个体自由和传统文化的误解
歌曲极力强调个体自由的彰显而不顾佛弟子的信仰感情。对此文中指出。“自由。需要守住各自的“界”、或谓‘底线’。意思是:自由是相对意义上的。自己真正的自由。是给予对方自由。”
而就歌曲作者所推崇的传承“传统文化”。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并不缺乏灵动和活泼。但绝非将“肆意妄为”误读为幽默。对历史人物、特别是佛教历史上祖师级别的宗教领袖。这些未知的事物。必须要有一些敬畏之心”。
4、世人对佛教忍辱和护法的误解
只要稍稍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文艺戏谑佛教早已有之。而佛教界出于各种原因多以“忍辱”、“包容”回应。以至于社会大众早已习惯佛教徒的沉默与忍让。但此次法师明确说明“佛教中还有护法众神。会承担起保护善良。惩治邪恶的护法使命。禅门也不见得就永无底线”。并提倡“佛弟子有责任点醒这种行为。及早地消除其恶劣的影响。于佛教。于信众。于歌曲作者和演唱者本人。都不失为一个善举”。
可以看出。明贤法师的文章直指大众认识上的盲点。无怪一出即引起轩然大波。一度成为各种质疑乃至谩骂的“众矢之的”。对此。法师的第二、第三篇文章就以上问题做了更深入的辨析。
二、同名影射产生对佛法出离心的误读。佛法于当代引导正能量的价值。
在《回应还“法海”清白不是小题大做》、《蛇年注定是我们了解究竟真理的年份》二文中。辨析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质疑展开:1、此法海非彼法海;2、歌曲的取材来源于民间传说。该负责的不应是当代人3、区区一首自娱自乐的小歌。何必小题大做。仔细分析。法师的回应给人带来的启发远远超出戏谑事件本身。对此笔者将文中观点总结为三方面来谈:
1、由“此法海非彼法海”引发的对同名认知的思考
大众是否能够区别真实的法海禅师与艺术中的“法海”形象?歌者包括很多网友本着艺术独立的态度。认为“法海”只是艺术形象。并非历史上真实人物。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佛教与艺术双方都有对等了解的人自然不容易将“不懂爱”的信息与僧人直接挂钩。但对大多数不了解佛教的人而言。歌曲传递的信息直接导引了他们对佛教的认知。
这样的“同名认知”造成了事实上的影射作用。如果了解文艺作品中“法海”形象的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艺术的法海”在不同历史阶段承载了不同的价值观。但“大多数艺术作品引夺了大众对于“法海禅师佛法意义”方面的知情权。并以讲唱戏曲等方式广泛传延。本色法海禅师的精神内涵被逐渐消解。并被冠以不同时代的大众意愿。仍用法海禅师实名。却拒绝了禅师真实的佛法意涵。”
“法海”禅师从《警世通言》里降妖除魔的正面形象逐渐演化为“封建伪善”、“干涉俗世婚姻”的代言人。与明清以来人们冲破礼教束缚的愿望有关。
但为何将这一愿望强加在佛教僧人的头上?根本源于社会对佛教“出离心”的误解。法师文中对此所做阐述非常精辟:
“佛教二真理”(二谛——神圣、世俗)的和谐精神。在深度认同人世间的不圆满性时。铺开对于生命真谛的全面追求……佛教的出离精神。是化解自我入世和出世矛盾的一种具体努力。佛弟子在这种内心张力的消解中前行。佛教的出离心。不可能形成如“艺术法海”般对于大众情感的强势干预。不只不干预。还时刻关心大众生命的安乐与否。
出离心。是在独立状态下进行“存在大反思”以后。才诞生的生命关注。这种负责任的关注同样面对所有人。如此重要的生命责任和反思。是宝贵而不该被调侃的!但不少文艺作品的“法海描述”。径直将其拉到了佛教精神的反面。是“不符合佛教精神的典范”。这是法海禅师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却被一直附着在法海禅师的名义上。这种扭曲现象是不应该继续的……何必非要用佛教形象来反衬情感的真善?何必非要将佛教僧人假定成为情感矛盾的制造者?”
由此可见。人为制造人间情爱与佛教出离心的对立。实在与佛法精神背道而驰。反对调侃佛教。并非否定真善。肯定伪善。而是说塑造“封建伪善的僧人”形象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当今时代的需要。
对照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思凡”事件。两岸法师呼吁尊重佛教的原因如出一辙。无论是僧尼“思凡”还是“法海不懂爱”的戏谑。佛教界所抵制的都是对佛教由来已久的误读。当然。对历史的梳理不是为了翻陈年旧账。要求道歉也并非令歌者个人来承担历史责任。只是如法师所说:“已经作古的人所犯的错误。和已经有一段历史的错误。不能成为今人将其延续的理由。错误虽然不是在这里开始。但我们探讨的是:在这里结束!”
2、文艺创作自由、大众娱乐的责任与尊重宗教
有人说。一首歌而已。并没有多大影响。何必小题大做;有人说。此次宗教干预了文艺创作的自由。无疑。这样的质疑并非公允。因为。“当一首歌被有意识地安排出现在大众传媒上时。它的作用就再也不是自娱自乐了”。
今天。我们实在不应轻视大众传媒“燎原”般的影响力。各种文艺作品风风火火在大众面前迅速露脸并转瞬即逝。但各种符号却在人们心中集体交织成一片芜杂。这些影响并不会随消逝的音乐而去。相反一点点植入人们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法海你不懂爱》以极为直白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在人脑海中挥之不去。而《金箍棒》的现场演绎版更是“以娱乐之名。将人们心目中珍藏的美善的佛教文化符号一个个毁灭殆尽”。这怎能让人不为之深忧!
可见。文艺作品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在这方面都应谨慎抉择。艺术应当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不能毫无底线;大众传媒可以采取市场运作。但不能不讲道义。
我们看到。今日社会热切地呼吁“正能量”。这些因心灵长期干涸而发出的真切呼声。却总是被不负责任地用低俗、恶搞来随意敷衍。而佛教具备的导俗向善、净化心灵的作用。正可以弥补和挽回不良之风造成的影响。
如果佛教因此被扣上“干预艺术创作自由”的帽子。那是否可以反过来说。不负责任的艺术创作和传媒运作干预了佛教净化人心、引导真善、巩固道义基础的积极作为。
其实。站在真善美的基础上看。文艺与宗教本应该有着一致的方向。彼此如能互相尊重。那么对于双方和社会来说。大家都是赢家。
3、 佛教的社会价值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再次对比“思凡”事件。由《法海不懂爱》引发的讨论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更高的基调和更宽阔的视野。那就是对文化本身的反思。
《回应还“法海”清白不是小题大做》一文谈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沟通与交流。此时。我们不仅需要热切地迎接传统文化回归。同时更应该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贡献给世界。
借助文化传播的正能量。我们祖国展现给世界的。就不仅仅是经济的逐渐富足。更有着璀璨文明的大智慧。与博大深广的人文精神!”
以上的美好愿望不仅需要文化界的努力。宗教更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其实并不陌生。比如我们所了解的自由平等、诚信公平等西方价值观都有其宗教精神在背后提供深刻而有力的支持。而从本国历史来看。佛教对中华文化更是做出了不可轻视的贡献。《蛇年注定是我们了解究竟真理的年份》一文从思想、文学等角度分析了佛教产生的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以宗教信仰的情怀。培育和规范人类现世生活的价值标准。而通过对终极价值的追索。则可形成作为个体的“道义”取向。既远离轻浮戏谑销蚀民众精神诉求的品位。也避免肆意调侃抽去民族精神境界的基石。
道义的契约意识的需求。不仅维系着文艺创作的底线考量。有些时候。甚至也提示在丰满物质享受中已然迷失人生方向、无法驾驭繁盛物质文明冲压的人们。需要选择回归内心、回归传统。”
这是一种对传统文明和文化自觉追根溯源的反思。而正本清源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这此谑佛事件和由此引发的讨论“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无尽的烦恼。而是至关重要的绝好机缘。它唤醒了佛弟子护法爱教的觉悟和决心。也唤醒了大众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勇气”。
三、“拨云”即“见日”。“破邪”即“显正”
指出大众认识的误区。阐明基本道义。以此破除对佛教和传统文化的误解。可以说是明贤法师在道理层面所做的“破邪”与“显正”。文章一出。关注者无法不对文中提及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我想这正是辨析真理的重要价值。
今日。人们反对实际行动中的“空虚”而提倡“务实”。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很多时候。人们将行动的“务实”误用为对“思想”的盲目打击和否定。以为凡思想必是空洞不实。实际行动才算有所建树。殊不知。必要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行动。如果只认可迅速可见的“实效”。却忽视梳理思想所带来的长久效应和动力。那么所谓的“实际行动”终将成为“空虚不实”的无源之水。
明贤法师以说理的方式打破长久以来的缄默。已然带来了初步的效果。为何会
相反。在这样的因缘下。法师如果选择了所谓“正面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大众可能只会从接受一个表面的结果或一堆美好的道理。却失去了反思和重新认知的机会。更多时候。只有直面问题本身。才能真正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的紧要性。因为疼痛。才觉真切;因为真切。方知必要。
昭慧法师在回顾“思凡”事件的文章中已经提出:“显正”之外。还须“破邪”的积极性。这不仅与动嗔、不忍辱、不慈悲无关。相反。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佛法智慧。
法师在文中为我们指出了“蛇”在佛法中的特殊含义。这给动辄以“白蛇”为噱头的蛇年开春带来了一分难得的清凉。文中说:
“在佛教的传统教义中。历来将蛇作为成熟、特达、微妙智慧的代言者。蛇具有‘烦恼’与‘智慧’的两面。当人们尚未了解‘贪、嗔、痴’之心的恼害作用时。大众日间的常用心。便难免被‘烦恼毒蛇’所盘踞;但如果了解‘贪、嗔、
也许正是因了蛇的这个特性。也预示着佛弟子们所遇到的与‘蛇’有关的烦恼。必会随着众人对究竟真理的辨析和追求。而获得圆满的解决。”
“蛇”所代表“烦恼”与“智慧”在佛法究竟中并非对立的二物。同样。世间的正与邪。善与恶也从来都是相依而存的。若以为“破邪”就不能“显正”。“显正”必非“破邪”。那只是认识到二者最表面的对立。
譬如“拨云见日”。云层散开之时。正是见到太阳光芒之时。云层散开一点。便见一点阳光。散开一线。便见一线阳光。并非云层先散开。太阳才显现。拨云与见日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非“拨云后见日”。而是“拨云即见日”。
同样。“破邪”与“显正”也非对立。树立正确的道理是“显正”。清理错误的见解也是“显正”。而此时的“破邪”显得更为必要。因为。在如今这个正邪难分、人心罔措的时代。对错误邪见的沉默往往被看作默许、同情。长期的沉默。换来的多半是更大的误解!棒喝不出。邪见绝不会自动消亡。
所以。邪见纵横的情势之下。人们最为急需的是清除。如同重新布置一间堆满杂物的房间。首先要做的不是搬进新家具。而是搬走无用的杂物。又如要教化一个昏睡不醒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将他唤醒。而非一言不发地用“身教”感化。事态已然急迫。却还在四平八稳避开“辟邪”话头。看似寻求平衡的两全之举。只怕两边都难顾及。
“破邪”的积极性。不仅是应时的良方。也是佛法中观智慧“破而不立、无为而立”的生动体现。不难看到。许多热心关注者的邪见在一次次的揭露、剖析中得到破除。而正见也自然树立起来。由此。我们对于内心多了一分全新的认识。对于世界打开了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而社会大众也将在初期的争论后。获得一个重新认识佛教和文化的契机。这一切。不正是来自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吗?
此时。“破邪”即是最好的“显正”。“护法”就是最好的“弘法”。“抵制”则是最大的“慈悲”。正如法师文中所说:我们度过了一个失望之冬。迎来一个希望之春;送走了一个怀疑的季节。迎来一个信仰的季节;跨越一个无底线的时期。迎来一个有道义的时代!
---------------------------------------------------------------------------------------------------------
明贤法师三谈龚丽娜《法海你不懂爱》
明贤法师: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明贤法师:再谈“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明贤法师:蛇年注定是我们了解究竟真理的年份
---------------------------------------------------------------------------------------------------------
明贤法师2006年于终南山地区玄奘大师遗骸所在的无名塔下留影
--------------------------------------------------------------------------------------------------------
明贤法师佛学内容专题
--------------------------------------------------------------------------------------------------------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2/07594321236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人大禅学社:明贤法师三谈龚琳娜的“显正”价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人大禅学社:明贤法师三谈龚琳娜的“显正”价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