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19 02: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甘肃泾川万人空巷(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千年后“盛世重光”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庄严殊胜的法会主法台(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2013年6月19日。农历5月12日。甘肃泾川万人空巷。临近乡镇的当地百姓也纷纷赶赴泾川。大云寺广场前人潮如涌。蔚为壮观。农历5月12日。对泾川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1000年前的5月12日。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瘗埋地下。1000年后的同一天。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千年一现”安奉在泾川大云寺舍利塔地宫。可谓千载一时。一时千载。

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的发现。源于一次窖藏佛像的出土。2012年12月31日上午。泾川县城关镇修建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佛像窖藏。1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挖掘。1月9日。在对窖藏佛像周围现场进行清理时。又发现另一处佛像窖藏。同时发现一处地宫遗存。从地宫遗存内出土陶棺一具、铭文砖一块。铭文共425字。有“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岁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泾州龙兴寺曼殊院念《法花经》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等记载。可以明确判断佛舍利埋藏于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5月12日。系宋代泾州龙兴寺僧人云江和智明经过24年的辛苦奔波。在全国收集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瘗埋于泾州龙兴寺曼殊院文殊菩萨殿内。

6月19日。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千年后“盛世重光”。由甘肃省平凉市佛教协会主办、泾川县佛教协会、大云寺管委会承办。举办了这次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安奉法会规模宏大、非常隆重。舍利从宋代龙兴寺地宫遗址出土现场迎出后。在由上千名高僧、居士组成的方队的护送下。进入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

仙游佛教新闻

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妙林法师等十多名高僧大德诵经安奉佛舍利。并为大云寺佛像开光。海内

佛教新闻关于僧伽证

外专家学者、各界嘉宾及泾川父老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在泾川2013年发现佛舍利之前。该县还于1964年、1969年分别发现佛舍利。1964年12月下旬。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贾家庄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从地宫内出土“舍利石函”。石函函盖正中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字样。四面刻有铭文。舍利石函共5层。依次有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琉璃瓶中盛佛祖舍利14粒。

大云寺地宫及其五重套函的出土。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了大云寺出土的五重套函。指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将其评定为国宝级文物。《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称大云寺地宫和石函中的金棺银椁铜匣。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在佛教考古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泾川大云寺出土的佛祖舍利及其五重套函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代表。曾多次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巡回展出。200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国宝故事•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和《大云寺佛舍利套函》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华佛教信息网等国内120多家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甘肃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拂去岁月的尘封》。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目前这批舍利及套函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

继1964首次发现佛舍利。1969年泾川县在大云寺以西又发现北周宝宁寺遗址。出土比丘慧明造佛舍利套函。套函由石函、大铜函、小铜函、琉璃瓶组成。琉璃瓶内有舍利数十粒。目前这批舍利及套函保存在平凉市博物馆。

泾川古称泾州。西汉设安定县。东汉置安定郡。北魏建泾州。隋代置安定郡。金大定七年泾川县名见于史册。但仍置泾州。建州置郡设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据记载。全国各地的唐代大云寺自武则天之后称为中兴寺、龙兴寺。至宋代仍称龙兴寺。因此。泾川县于1964年发现的唐泾州大云寺和2013年发现的宋泾州龙兴寺应是一脉相承。

泾川县先后三次发现佛舍利。充分证明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具有唯一性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在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舍利事件是阿育王十九塔和隋文帝分舍利。都与泾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记载。华夏阿育王十九塔的第九塔在泾州姑臧寺。又据《大藏经》记载。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分了佛舍利。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泾川同样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泾川首当其冲。最早兴造铜佛像。泾川发现有十六国先秦时期的鎏金华盖四件组装铜佛像。北魏大兴石窟。泾川有600多个石窟组成的长廊。武则天大兴大云寺。泾川建大云寺还发现佛舍利。佛像窖藏多集中在宋代。泾川发现有两个宋代佛像窖藏又以窖藏护持着诸佛舍利。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

泾川王母宫石窟北魏时期的珍贵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泾川县的佛教文化资源极为罕见。历史上先后有14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泾州佛事。境内现存、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1500多处。始凿于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9年)的王母宫石窟和始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的南石窟寺。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母宫石窟现存大小佛像200多尊。雕像和壁画精美绝伦。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相似。南石窟寺现存高大立佛7尊、胁侍菩萨14尊。与庆阳北石窟寺并称“陇上石窟双明珠”。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沿泾河两岸有各类石窟群、石窟龛多处。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另外。泾川还存有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元代“镇海寺碑”、西秦“归义侯印”、金大安铁钟等多处佛教文化遗存。

泾川县2012年底发现的佛像窖藏。被国内学术界一致认定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等270余件(组)。主要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大型立佛像高度多在1.4—1.7米之间。小型造像高度多在0.2—0.5米之间。从造像年代上看。上至北魏早期。下至北周、北齐、隋、唐、宋等时代。多为北朝所造。质地有石质

近日厦门佛教头条新闻

砂岩、青石质、陶质、泥质。大部分佛像有彩绘。其中贴镀金的佛像约8件左右。造像内容有立佛、坐佛、弥勒、交脚弥勒、释迦多宝、维摩诘、思维菩萨、净瓶观音、菩萨、千佛碑、造像碑、造像塔、《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陶质经幢等。少数造像风格极为罕见。文化部原副部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杜斗城、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总工程师杨军昌。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杂志主编黄夏年、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中国社科院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汪海波、原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博士等数十位学术界资深专家分别到泾川。实地考察大云寺遗址出土文物。认为已经出土的佛教造像涵盖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造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

中国新闻佛教协会

多数表面有贴

宁波2020佛教寺庙新闻

金或彩绘。造型精美。生动传神。既具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又具有浓郁的陇东地域特色。从形成时间看。与陕西、北京、山东等地出土的佛教造像相互衔接。从种类、造型、风格等方面看。与巴基斯坦的佛教造像相似。为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3/06/104022252804.html

以上是关于「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泾川」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安奉引轰动 万人拜佛场面热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691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