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
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
古德对我们讲。智慧、见地、观念是可以一次性到位的。一次性到位。就是你听法的时候。如
这么观察。在道理上马上就通了。佛在《楞严经》中说“理属顿悟。乘悟并销”。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只要能听懂这话。不管他有没有修行。有没有皈依。有没有基础。只要当下看自己的心。都是有机会领悟的。过去的一切确实只是记忆。过去那个仇人可能早就死了。你却还在生气。甚至还在骂他。何必呢?当你一看到心那么清净。这就是“理属顿悟”。一下子就到位了。“事则渐除。因次第尽”。在事相上、具体事情上需要逐渐地修证。应该按次第有步骤地断除自己的习气烦恼。
大家回光返照看一下。你可以看到自己真正生命的本质: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但是你能够感受快乐。感受痛苦;既没有善也没有恶。但是你也能够分别善。分别恶;能很清楚心中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但你也可以回忆过去。梦想未来。这样你在理和事上就圆满了。过去一切我不愿意做的、看到的行为。不愿意承受的痛苦。所有的不愿意。在理上看到已经没有了。在事相上则是慢慢地改变。这叫“因次第尽”。是逐渐改变的。
你不能说。道理我都懂了。但做不到。所以干脆就不做了;道理都懂了。但还做不到。就应该继续努力做到。当然。有些人说自己道理懂了。其实未必真懂。佛法的整个体系非常庞大。按我们改善世间现实生命的角度来说。人间佛教或者人生佛教的理论相对还是比较简单。当心量放大了。你就能够包容身边发生的原来以为是痛苦的、看不惯的那些事情了。没有智慧的人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别人做错了你痛苦。其实别人错了自有因果。你又何必痛苦呢?你要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痛苦。你也一样错了。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当你看到别人错而产生分别执着。其实你已经有错误。并在别人的错误旁边陪衬着了。因为你没有看到因缘。没有看到缘起。只看到了表面的结果。你的错误是自己没有智慧。
八、落实戒定慧三学
通过对人生的观察。戒定慧这三学可以在我们的身心中得到落实。使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
持戒是改善我们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持戒的人。他跟别人的人际关系会非常好。有些人说自己持戒了。眼睛一睁开就看别人的错。就
凡是持戒的道场。一进这个寺庙。你就觉得很舒服、很融洽。这个气氛就是道风。不持戒的道场。一进去就让人感觉不舒服。这种让人不舒服的气氛就是业风——恶业的风。持戒的道风也是业风。但是它是道业的风。道业成为风气了。能让大家感觉道的存在。所以持戒能够使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
作为一名居士。你不要因为受了三皈依就跟家里人闹矛盾。三皈依就是戒。受戒是为了与包括家里人在内的所有众生更加和谐地相处。不再伤害他人。不再因他人而烦恼。受五戒也可以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八关斋戒、菩萨戒都是如此。
首先通过三皈依确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进而受持五戒。能使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处得更好。但是五戒对于动物来说。体现的是一种保守的保护。只是让人类不杀生。不伤害动物。并没有指出人类该如何主动地去保护动物。而放生则是主动地保护动物。菩萨戒体现的关系就更圆满了。不但你的心跟身体要和谐。你的身体的行为跟身边的人要和谐。你身口意的行为跟所有的众生都要和谐。受菩萨戒以后。蚊子苍蝇不能打。任何一个众生你都要跟他和谐。
受比丘戒就更进一步了。不但不能伤害这些动物。连生草也不能踩。草长在那里很漂亮。你不能踩下去。虽然草没有痛苦。但是被你踩了。你跟它的关系就不和谐了。佛法中对于持比丘戒就是这样要求的。
你说:“家里人要吃荤。我受五戒坚决不吃。”不吃荤当然好。但五戒里面还没有这个要求。菩萨戒里面有这个要求。你不吃就不吃了。但你可能还会说:“你们业障真重。一天到晚吃这个。”他们不喜欢你这么说。而你就偏偏说这个。越说你们的关系就越差。你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因为众生都有佛
通过持戒。能够使我们现实的生活从不和谐、不协调转为和谐、协调。因为所有由人际关系产生的痛苦都是因为不和谐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就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因为如果我们心和谐了。大家的行为就会慢慢地改善。整个世界也就变得和谐了。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如果每个人都以持戒的心态、遵守规则的心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个世界就是美满的人间。它能达到最极致的状态——人间绝对就是净土。人们都能过着非常理想的生活。
这样。在现实人生中。佛法的方向、方法、结果以及修行的主体。都非常明确了。通过
明白了这种方向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现实的生命可以通过修学戒律得以和谐地改善。这实在是一大幸福的事情!经过戒定慧的修学。定力可以开发智慧。当然智慧也可以在听法的时候闻思得到。但是我们不着急。慢慢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接触佛法的时间有长有短。你不要跟出家师父比。出家人是专业的修行人。每天念几个小时佛。打坐几个小时。你也不要跟某一个居士比。因为人家可能有时间。有前提条件。你就跟自己比。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以后。看看是否把佛法落实在了自己的行为中。看看自己是不是离苦得乐了。方向有没有错误。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8394132121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达照法师:理属顿悟,事则渐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