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4 00: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参访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梅花桩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

南少林合影

  善知识。作为时代的缘起

  ——莆田市南少林寺参访纪行

  “从没

佛教新闻电视台

想过。自己出家生涯的后半辈子会和‘少林’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一天之前。看起来文弱温和的南少林当家师贤扬法师这样对我们说到。

  对我们这一代乃至年龄更大一点的人来说。第一次看到出家人的形象。很有可能是从当年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少林寺》中。至少我是如此。而第一次听说“南少林”这个名字。也是从《少林寺》的姊妹篇《南北少林》中。但是于其中间的历史。却是所知甚少的。只在文史报上读到过清兵火烧南少林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能真得参访南少林时。自己已是圆领方袍。来这里看望师兄弟们了。因缘不可思议。

  12月10日一早。龙泉寺的新戒们从广化寺出发。前往莆田南少林寺参访。大客车穿过莆田市区十几分钟后。就拐上了“南少林路”。开始爬坡。道路慢慢由宽变窄。只看见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林。公路盘山而上。回身望去。看见了市区的房子好似飘在云中。不像在山下。倒像天上的街

香港星岛日报内地佛教新闻

市。山上的泉水汇成小溪和水渠。不时在低处积成小水潭。这水随着公路宛转。仿佛玉带上点缀着的璎珞和宝珠。

  昨天已经陪我们转了一整天的贤扬法师。今天一早又来到广化寺。接大家过去。很久没有见到法师了。大家格外亲切。真得就是一家人那样的感觉。大半年以来。法师变化很多。昨天晚上。从晋江驱车回广化寺的路上。和法师交流了很久。法师变得更加沉稳。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对佛法的体会更加深入。一路上我听得入了神。感触颇多。

  转过几个山头。眼前突然一片开阔地。远远地看见农田、民居和寺院。当家师告诉我们。这就到了。南少林寺周边有九座山峰。好比一朵九瓣莲花。而南少林就在莲花的花蕊上。这是典型的山间盆地。世外桃源。亦是易守难攻的屯兵的好所在。

  来到山门。上是中国佛协老会长赵朴老题写的“南少林寺”几个金色大字。寺门左边介绍了南少林的由来。原来。当年河南登封少林寺十三棍僧救下唐王李世民后。李世民感恩怀报。登基后授棍僧首昙宗为大将军职。准少林寺练武僧护寺。后东南沿海海盗为患。游击骚扰。政府派大军清剿不便。于是诏少林寺派武僧助剿。为报国护民。昙宗派道广来到福建。在莆田找到一处和少林寺相似的地方(林泉院)。改建成南少林。成为少林寺的别院。并在此助练民众和僧

按佛教新闻

人。护寺安民。

  有同学从金庸的小说上知道了南少林和天地会的传说。提请当家师带我们去看红花亭。当家师很慈悲。不顾初冬山上的轻寒。红着鼻子带着我们走向红花亭。如今的红花亭已经不属于南少林的寺产了。只见前面一个三米长。两米宽的小方亭。后面连着一座小殿堂。里面供奉着当地民间信仰的神灵。

  很难想象当初在这里发生的悲壮历史。原来。当年清兵南下后。东南沿海的武林豪杰齐聚南少林红花亭。商议反清复明的义举。结果被叛徒告密。清兵围山清剿。武林豪杰死的死。逃的逃。一千多名和尚也一起被全部剿杀。然后清兵一把火把整个南少林烧为灰烬。并秘而不宣。只有一些逃出来的人把南少林的武术和这段历史在民间悄悄流传。八十年代后期。就是凭着这个红花亭的遗址。确定了莆田南少林的位置。为了弘扬南少林特有的武术文化。政府出资在原址恢复了南少林部分建筑。

  寺庙建在海拔五百多米的山上。温度比山下低五六度。走了一圈大家都开始吸溜鼻子了。当家师热情地引大家到客堂喝茶暖身。都知道贤扬法师当年是有名的怕冷。曾经有过在龙泉寺早期没暖气时睡觉盖八床被子的历史。不知在这么冷的山上是怎么坚持的。法师笑而不答。先给我们泡上了山上自产的好茶。

  几杯红茶下去。稍微有了暖意。外面突然响起了一阵喝彩声。循声来到客堂后面。原来这里别有天地。是僧人的住宿区。中间的院子里。几个武僧正在给大家表演武术套路。院子北边有个小演武厅。里面放着砂袋、拳套等。右边的小房里摆满了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有个武僧是我们的戒兄。他给大家表演了一趟鹤拳。身形轻盈。步法稳健。博得满堂喝彩。还有几个同学。已经围上了另一位武僧。听他讲静坐的方法。当家师说。很多从龙泉寺过来的法师身体不太好。水土不服。准备明年请武僧教大家一些养生的功法。加强业缘。强身健体。

  寺庙的后山也被当地政府划归南少林使用。跟着当家师。我们看到了搬迁后留下的古老民居。满山以茶树为主。间或杂种着些枇杷、杨桃之类的果树、还有碗口粗的竹林。两山的谷地间还能看出梯田的痕迹。下了山。在寺庙旁边还有个小村。住着几户没有搬走的山民。古朴的石头民居。还有个木头房子。居然是个理发店。里面摆着把旧式的转椅。但收拾得非常干净。

  村子尽头是个粮食加工站。里面是二十年前才能见到老式加工设备。几个

佛教新闻频道在线观看

村民拿着自家留存的糯米谷正在加工。拿来的谷子。经过几台机器的加工。就变成了洁白的糯米粉。看着这些。不禁想到:我们吃的饭要由稻谷经过育种、分秧、插田、除草、灌溉、收割、凉晒、打谷、脱糠

缅甸佛教徒 新闻

很多道工序。然后运到城里。粮食收购、包装、转运、流入超市、施主购买、供养三宝、义工淘米蒸饭。沙弥净人再行堂到我们碗里。吃下的每一粒米都包含了众多如母有情的汗水和恩情。村民看我们好奇的样子。淳朴憨厚地笑着。这一切。让我们更加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感恩。

  不觉间。集合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却舍不得离开这里了。在短短两个小时里。我已经被这山。这水。这人迷住了。这里远离市区。清净少欲。是理想的修行兰若;这里高山盆地。气候适宜。可以在梯田、果园劳动。行农禅并重的百丈禅。也可以摘几片自种的茶叶。烧一壶清凉的山泉。在禅茶一味中体会赵州禅。还可以在这里亚热带丛林中体验南传佛教树下的内观禅。

  我也见到。在演武场旁边。有一排藏书房。其中一架满满摆放着各种律藏典籍。先前的时候。南少林有开过戒律班。这些书看起来十分亲切。我对贤扬法师讲。我觉得我能在这里呆得住。冲这一架子律典就没问题。平时为常住做点事情。没事就自己读书。安安静静的。这样不是挺好吗?

  真正打动我的是法师的慈悲和以苦为乐的精神。当家师告诉我们。当地的百姓很多都有民间信仰。山神、土地、娘娘等。所以平常进南少林的人很少。也没有义工护持。所以很多僧人来了就走了。现在基本上只有龙泉寺过来的几个僧人在坚持。因缘确实不可思议。记得我们受戒的发愿: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愿当成佛。越是没有正法的地方。越是我们佛子当作为的地方。

  车开走了。南少林寺渐渐落在身后。

  我想起前一天晚上。大家乘车返回广化寺。在外面跑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有的带着耳机在听开示。有的在闭目养神。天已经黑了。间或有路旁江边的灯火。还在为这个夜色提着精神。车上。只有坐在一起的贤扬法师和贤甲法师还在低声地交谈。他们两个人原来业缘就很近。在一起能谈很多知心的话。我过去俯身站在他们旁边。慢慢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好融入这段谈话。因为此时他们两人的内心。都很沉静。

  贤扬法师鼓励我们持戒。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他说:“有些戒条。正是你犯了的时候。才会明白佛陀为什么要制它。”就是说即便我们犯了错误。也不能失去对自己的观照。同时不舍对佛陀的信心与皈依。不能因苛责自己而放弃努力。某种角度来讲。果能如此。也是对戒体的一种增强。仿佛因病而获得的一种免疫。

  尽管南少林离龙泉寺天远地远的。但法师讲。自己现在在这里住得非常安稳。这话不仅嘴上说。那种安稳我们能够从他的身心中感受到。那是一种很吸引人的力量。法师自己讲。自从来这里以后。感觉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是说自己的使命是承担某一项工作。而是说这是师父安排自己做的。那这就是自己的本分。就能够一直安心地去做。

  法师说:“师父在龙泉寺时让我做知客。现在让我来南少林做当家。对我来说就是打开了两扇门。因为只有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时。才能认识不同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境界。从而对佛法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有人会说。师父怎么不教我。怎么不带我。或者为什么不对我如何如何?要知道善知识他不是一个个人。他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他所把握的是整个时代的缘起。能明白这一点。自然能够把心安下来。师父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足够宽广的平台。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努力。”

  这话如今从贤扬法师口中说出来。特别有穿透力。让人很安心。外在事业的成就。都在内心修行的功德。如今对这一点越来越明确。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30427322489.html

以上是关于「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莆田」参访纪行:探秘真实的莆田南少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3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