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木鱼」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
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
在《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木鱼条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鱼主要用来做为集合僧众的讯号。
至于为何而作鱼形。《释氏要览》中说:“今寺院木鱼。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创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蒲牢为之大鸣也。”《敕修百丈清规》中说。作鱼形是昼夜精进义:“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关于木鱼的起源。日本。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三<宋神宗熙宁五年八月八日>条中记载:“实性院本名清泰寺。中有传大士像供人礼拜烧香。院主长老谓诸寺打木鱼鼓召集行者。乃源于传大士。往昔。大士觅头陀于嵩山时尝打鱼鼓。头陀即应鼓声而来。其后。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鱼鼓集合大众。”
也有认为木鱼是隋代沙门志林所造。史料并无记载。此外《增修教
关于木鱼的由来。也有另一个传说。玄奘大师的《指归曲》中记载:玄奘大师自天竺归。途经蜀道时。巧遇一长者。此长者
至于现今诵经、礼佛时所使用。头尾相接的团圆形木鱼。可能是明代的产物。明·王析《三才图会》中说:“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中略)今释氏之赞、梵呗皆用之。”并绘图说明。《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也说:“按图会木鱼图。鱼头尾自相接。其形团栾。今清国僧称木鱼者。作龙二首一身。鳞背两口相接。衔一枚之形。亦空肚团栾。盖与图会木鱼同。讽唱时专敲之以成节。”
其中所谓改鱼身作龙头。可能是取《群籍一览》卷上所载刘斧《摭遗》所谓“鱼可化龙。凡可入圣&rd
一般。木鱼都是横穿腹部中央。作中空的团栾形。头部、鳞甲、龙珠等多隈以黑漆。押上金箔。其它部分则涂以朱红;安于小布团上。以包皮的木槌敲击腹部中央。至于体积大小。普通是径一尺乃至六尺。较小的则有三寸乃至五寸等。
木鱼又称鱼鼓。在《雪峰存禅师录》中有一首<咏鱼鼓颂>。对木鱼有生动的描述:“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溪望。我誓不入湖。”又说:“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粥饭不能飧。空肚作声响。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此中将木鱼警策大众的意味。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00517324129.html
以上是关于「木鱼」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木鱼」梵呗赞诵的法器:木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