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祈求文殊菩萨慈力加被。予供灯者以智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佛教信徒常称灯为智慧灯。以灯供佛及塔寺。不仅能够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之心。同时还能够获得四种清净功德。
佛陀在《施灯功德经》中。向舍利弗介绍了以灯供养佛塔所得的四种功德。经云: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以灯明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
佛陀认为。以灯明供佛及塔寺能够分别得到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和善友清净的果报。
下面对这四种清净功德分述如下:
身业清净
佛陀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众生以各种灯供养佛塔。能够得到身业清净的善报。佛陀在经中还对身业清净作了详尽的介绍。经云:
“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
佛陀对舍利弗说。如果有人以灯供佛塔。他就能够远离杀生的罪过。不仅不会去杀生。而且连杀生的意念也不会有。至于偷盗、邪淫之类的恶业。就更不会去犯了。供灯之人。对于自己的妻子非常尊重。不会有任何有违戒条的邪行。更不用说对别人的妻子了。在五戒中。酒是最能乱性的东西。有很多人因为饮酒而同时犯了其他四种戒条。有则佛教故事说:一个中年男子。一次喝了酒。见到邻居家的一只公鸡来到他家。他便将公鸡宰杀吃了。邻居家的妇女来他家寻找自己的公鸡。男子谎说没见到。他见妇女有几分姿色。便强行将其奸污。这个男子就是因为饮酒。同时犯了五戒。可见饮酒的危害之严重。而对于供灯的人来说。他就能因供灯的功德。不饮酒放纵自己。更不会去造作各种杀生的恶业。
佛陀在身业清净中。以五戒中除不妄语戒之外的四戒为例。告诉舍利弗。供灯之人不会造作这四种恶业。从而得到身业清净。
中国古谚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因为不注意守护口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有的甚至是遭致杀身之祸。历史上的杨修之死。不仅是因为他自耍小聪明。而且是他信口开河所造成。
在佛门五戒中。佛陀更将口业清净作为重要的戒条。警醒佛弟子守护。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在细微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下口业。但是对于那些以灯供养佛塔的人来说。他们就能因供养佛塔的功德。得以口业清净。
佛在《施灯功德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
佛陀认为。供灯之人。生生世世都不会妄语。他对于所说出的话。如果没有亲眼见到。亲自听到。不会妄说。即使亲见的事物。他也要经过核实后才发表言论。假使有人让他妄语。他为了坚持事实绝对不说。更不会搬弄是非。破坏团结。他所说的话都是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些人不欢喜的话、粗话、脏话、使人怨恨的话。他绝对不会去说。他所说的话都是温润柔软。悦耳美妙。人所爱乐。供灯之人从来不会说各种绮语。异想之语。常常远离各种不清净的口业。常得口业清净。
意业清净
佛教常劝佛弟子要做到三业清净。在三业中。意业是其中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造作的身业和口业都是由于造作意业而引起的。在意业中。贪瞋痴三毒是人经常犯的。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很多人都会见财起意。见人比自己优秀心怀怨恨。心中常会有各种愚痴之念生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因为贪瞋痴而引起的祸患不胜枚举。
对一般人来说。若要做到意业清净实在是难上加难。而佛陀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人能以灯明供养佛塔。他便能远离贪瞋痴的困扰。从而做到意业清净。
佛陀在经
“舍利弗。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珍宝资财。不起贪着。不起瞋心。远离害心。又离邪见无诸恶见。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
佛陀对舍利弗介绍了供灯之人如何做到意业清净。佛说。供灯之人。对于别人所拥有的珍宝不起贪心。也不会有瞋恨之心。更不会有害人之心。这些人在平日生活中。不会产生各种邪
善友清净
古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孔子曾教诫弟子一定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他还把善友的标准定义为:朋友正直、朋友谅解、朋友多闻。一个人亲近善友对提高自己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善友会经常引导我们向善。我们会受到善友的影响。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在你遇到各种不顺心事的时候。善友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人若有一些善友。你会经常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如果你没有结交到善友。而与一些恶友往来。你就会在他们的熏染下。变成一个具有诸多恶习的人。古人说: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在年幼时并没有善恶之别。多是由于人在后来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具有善恶的不同。
在佛教中。佛陀非常重视修行之人结交善友。并认为善友对一个人有诸多善的影响。但是。在生活中。其实很难遇到几个真正的善友。很多人与人交往都是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佛陀认为。供灯之人能够得到善友清净的果报。
佛在《施灯功德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得善友清净?若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饮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亲近咨受。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亲近供养咨受未闻。舍利弗。是名第四善友清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支提施灯明已。得如是等四种清净。”
佛陀认为。供灯之人由于以灯供养佛寺的功德。能够得到善友清净的善报。这种善友清净表现在:善友能够远离各种妄语。不饮酒。言行举止文雅不粗俗。善友常怀有正见。经常会向朋友请教。以便增长自己的见识和人品。善友还会以虔诚的心亲近供养诸佛菩萨。虚心向他们请教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由以上论述可见。怀着虔诚的心。以灯供养佛及塔寺的人能够得到四种清净功德。因此。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方面要读诵经典。禅坐修行。另一方面还要以灯明等供养具来供养佛及塔寺。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功德。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1180832537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