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
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
佛陀涅槃
佛陀弟子
此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大明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此像由一件群雕像和五件单体人物雕瓷像组成雕塑群。采用名贵的素三彩雕瓷再现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时的场景。十分稀有珍贵。佛陀涅槃时。十大弟子中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已经去世。佛陀身边实有八大弟子(大迦叶尊者尚在赶来途中)。吉祥卧中的佛陀。身金黄色。面容圆润饱满。神态宁静安详。八大弟子或坐或跪或立。神态虔诚悲戚。捶胸顿足。抹泪悲泣。神态各异。此素三彩人物雕瓷准确的再现了佛陀涅槃时弟子们悲痛欲绝的场面。
此雕瓷采用了明代弘治时期素三彩所常用的凹刻、堆塑填彩法。即先在素胎表面凹刻或浮雕图形文字。再在凹处或浮雕处填注黄色、绿色和紫色。
雕瓷的底座署有‘弘治十六年’字样(1503年)。其底座所刻文字为“大明弘治十六年盘亭山西岩禅僧惠泰登心造”等四十六字。从铭文中可知。此睡佛雕瓷是其中的一组。此雕瓷有明确的年代标记。即弘治十六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漂洋过海仍保留如此完好。色彩依旧靓丽。实为大明素三彩
素三彩瓷。即以黄、绿、紫三色为主色调。红色排弃在外。其色素而淡雅。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故显得素净优雅。这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其实。&l
佛涅槃日
佛涅槃日:即是释迦牟尼堑逝世的日子。在农历二月十五日。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称之为“初转法轮”。此后说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等。他为了宣扬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萨罗(在憍萨罗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佛25年)、拔沙三国为中心。
到八十岁时那年。佛在憍萨罗舍卫城。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圆満的涅槃意界。他支撑着疲惫的身体。带着他的得力弟子阿难众弟子。来到一个名叫:拘尸那迦罗城外的婆罗树林中时。已经力不能支。在阿难的搀扶下靜卧在两棵大的树下。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聆听佛陀的最后教诲。夜里须跋陀罗去求佛开示。成为佛陀的最后弟子。佛在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后的舍利。由摩竭陀国王阿阇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故佛教在每年二月十五日。在寺院举行涅槃法会。念诵《遗教经》等。佛陀灭度后。大迦叶尊者继承佛祖衣钵。带领大众继续精进修行、弘扬佛法。
拘尸那罗:释迦牟尼涅槃处
印度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位于古印度末罗国都城。今联合邦之迦夏城郊。佛陀逝世的双林(双沙罗树)处有涅槃卧像及佛塔等。7世纪之后 拘尸那迦逐渐湮没。18世纪中期才重新被发掘。拘尸那迦为释加牟尼圆寂地。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2.5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佛教徒尊该地为佛陀涅槃地。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涅槃处。亦译为俱尸那、拘尸那、揭罗等。意译为角城、茅城。
古印度末罗国的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县凯西郊外。名“摩达孔瓦尔”(意为“死王子”)。4世纪法显来此时。已人烟稀少。大部寺院颓圯。7世纪玄奘到此,更是荒无人烟。1853年。英国学者发掘了这一遗址。现存主要文物有约在5 世纪雕刻的释迦牟尼涅槃像(1833年发现)。侧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085241325390.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明代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雕像赏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