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禅宗是在中国流传久远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派别。中国禅宗自菩提达摩来中土传法之后。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南宗的禅法到六祖慧能之后。分别衍生出了“五家七宗”。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出现了禅宗各派并弘的繁盛局面。禅宗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期。
在六祖慧能门下。最早分出了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南岳怀让一系出现有沩仰宗、临济宗两家。其中。南岳怀让的门下马祖道一(707-786)活跃于江西;其弟子百丈怀海(720-814)制定“百丈清规”。奠立禅院的基础;百丈的弟子沩山灵佑(771-853)与仰山慧寂(804-890)成立沩仰宗。而百丈的另一弟子黄檗希运(?-850)。传法予临济义玄(?-867)。义玄创立以大机大用为禅风的临济宗。
青原行思的系统。有石头希迁(700-790)、药山惟俨(751-834)、云岩昙晟(782-841)等人相承。云岩之后的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840-900)。创立以兀坐及五位为禅风的曹洞宗。石头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经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传至云门文偃(864-949)。而创立云门宗。又。雪峰义存之后。经玄沙师备、罗汉桂琛。而有法眼文益(885-958)创立法眼宗。
在宋代。此五家之中以临济宗最为繁盛。临济义玄之后。经兴化存奖、南院(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传至石霜楚圆。楚圆门下有杨岐方会(992-1049)与黄龙慧南(1002-1069)分别创立杨岐、黄龙两派。
禅宗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唐宋时期尤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为盛。有“临(临济)天下。洞(曹洞)一隅”之说。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岐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本文现对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发展作简要介绍。
一、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创始人为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因灵祐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称他们创立的宗派为沩仰宗。
灵祐禅师是福州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因百丈“炉中有火否”的问对。而豁然有悟。悟道之后。被百丈禅师选拔为沩山住持。灵祐禅师到沩山之后。披荆斩棘。营宇立像。开法传禅。一时禅风大盛。
在亲近灵祐的弟子中。以仰山慧寂禅师成就最高。慧寂禅师是韶州怀化人。俗姓叶。十五岁出家。家人不许。后二载。师断手二指。跪父母前。誓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养育之
当慧寂禅师参礼灵祐禅师时。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禅师于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不久往江陵受具足戒。住夏探究律藏。
沩仰宗的家风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体用语似争而默契。沩仰宗接引学人时。经常以各种圆相来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其修行理论认为万物有情。皆具佛性。对于沩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湮没
二、临济宗
临济宗是禅宗“五家”中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临济宗。
临济义玄禅师是曹州(今山东荷泽)南华人。俗姓邢。幼怀出家之志。出家受戒之后。深慕禅宗。曾先后参礼睦州陈尊宿。大愚禅师和黄檗希运禅师。深得禅法精髓。义玄禅师后住临济院。学徒云集。义玄常以棒喝接引学人。他说:“有时一喝如金刚宝王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在接引学人方法上。临济宗经常以“四宾主”、“四料简”、“三玄三要”和“四照用”作为本宗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卷舒纵擒。活泼自在。其宗风如铁锤击石。现火光闪闪之机用。似五雷轰顶。震裂心胆。犹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语言。行棒行喝。呵佛骂祖。剿绝情识。猛烈痛快。照用并行。使学者忽然省悟。为其独具之特色。自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称。据《五家宗旨纂要》说:“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扫除情见。窘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棒或喝。或竖拂明之。”五祖法演禅师说:“五逆五雷之喝”。即指一喝之下。头脑破裂。如五逆罪人。为五雷所裂。其禅法之竣烈可知。在接引学人方法上。凡有僧问。即喝破。或擒住。拓开等。其接化之热烈辛辣。五家中罕见其比。如《归心录》说:临济家风。白拈手段。势如山崩。机似电卷。
总起来说。临济宗接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竣烈。对学人剿情绝见。使其省悟。此宗流传最广。是同它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分不开的。
在禅宗所有宗派中。临济宗可谓枝繁叶茂。到北宋时期。又分出黄龙、杨歧二派。其法脉延续直至当代仍不绝如缕。
三、曹洞宗
曹洞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的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1)先后在江西高安县洞山、吉水县曹山弘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曹洞宗。
良价禅师是浙江绍兴人。幼年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说:“我有眼耳鼻舌身意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岁受具足戒于嵩山后。即游方参学。曾先后参礼南泉普愿、云岩禅师。因过水睹影而开悟。
良价禅师悟道后。曾广为接引弟子。在其门下最有名的弟子是曹山本寂禅师。本寂禅师是福建莆田人。俗姓黄。少业儒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参礼洞山良价禅师。得到洞山良价禅师秘授宗旨。师拜受而辞。后参礼曹溪慧能六祖塔。后还止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塔。后还止于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遗风。便把所住吉水改名为曹山。后又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
曹洞宗门风不象临济宗那样峻烈。而似精耕细作的老农。温和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就语接人。其门庭设施为五
在禅宗五家之中。其门庭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但法脉绵延不断。直至当今仍不绝如缕。
四、云门宗
云门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由于此宗的创始者文偃禅师(864-949)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今名大觉禅寺)。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
据《五灯会元》卷十五记载: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俗姓张。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尽心探究律部经典。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于睦州和尚门下开悟。在睦州和尚的指引下。文偃又往参雪峰禅师。雪峰见文偃是可造之法器。遂秘授宗印。
文偃后来广参多学。曾历访洞岩、疏山、曹山、天童、归宗、灌溪等处。最后往曹溪礼拜六祖塔。后到灵树如敏禅师处参礼。如敏器重。请为首座。后继承如敏法席。晚年移居云门光泰禅院。恢宏法化。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法嗣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六十一人。
云门宗旨有“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一字关”及“顾、鉴、咦”三字旨。文偃禅师重视一切现成、“即事而真”的石头希迁思想。其中。顾、鉴、咦三字是云门核心宗旨。必须亲切参究才能体会。
云门宗“一字关”等施设接引学人。孤危耸峻。简洁明快。只言片语。无尽锋芒。随机拈示。常出人意料。无从理解。《五家参详要路门》评价云门为“择言句”。法演禅师评云门下之事为“红旗闪烁”。都是说云门宗言悟顿机的作用、宗旨、家风。总起来说。此宗家风。孤危险峻。简洁明快。其接化学人。不用多语饶舌。于片言只句之间。超脱意言。不留情见。以无伴为宗。或一字或多语。随机拈示明之。
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虽然云门宗并不兴盛。然其法脉仍能延续至今。
五、法眼宗
法眼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开创者五代文益禅师(885-958)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的称号。故此宗称为“法眼宗”。
文益禅师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俗姓鲁。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出家。于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鄮山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复旁探儒家典籍。后往福州参礼长庆禅师。无所契入。便又游方参学。路过漳州。暂住地藏院。参礼罗汉桂琛禅师。于桂琛禅师座下悟道。后至临川崇寿院开堂接众。
法眼宗的门风详明似云门宗。隐秘似曹洞宗。讲求理事圆融。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物。往往随顺学人根器。量体裁衣。对病施药。《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剑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说:“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这就是先利济的意思。法眼宗注重学习古教。主张引华严法门融入禅宗。后来又以禅来融摄净土法门。开后世禅净合一之风。
文益禅师的法嗣有徳韶(吴越国师)、文遂、慧炬(高丽国师)等十三人。各化一方。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论》等行世。
法眼宗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禅宗五家中。该宗创立最晚。衰微也较早。宋代中叶。法脉断绝。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六、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由于此派的创始人杨歧方会禅师(992-1046)在袁州杨歧山(今江西萍乡县北)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其为杨岐派。
杨歧方会禅师是袁州宜春人。俗姓冷。是临济下第八世。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投师剃发出家。阅读经典。心领神会。又能折节参学。曾参礼慈明、石霜禅师。得石霜真传。
方会后住江西袁州杨歧山。举扬临济、云门两家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
杨岐派的根本思想。是临济正宗。重在一切现成。所以《续传灯录》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相类似;又说他勘验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得马祖的大机大用。谓其宗如龙。
方会门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黄梅五祖寺。名振全国。人称五祖再世。其门下俊秀辈出。如人称“三佛”的佛眼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
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佛果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门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为著名。佛果克勤的门下。有黄梅籍僧人应庵昙华禅师。大振杨歧宗风于苏浙。是临济正脉宗统第十七代宗师。宋以后。恢复临济宗之旧称。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
七、黄龙派
黄龙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创始人为慧南(1002-1069)禅师。因其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黄龙派。慧南为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严泼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严厉之风。人称其宗风如龙。
黄龙慧南是临济下八世。信州玉山人。俗姓章。童年不吃荤、不嬉戏。十一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依泐潭怀澄禅师学云门禅。受泐潭印证。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后参礼福严贤。贤命掌书记。贤圆寂后。石霜楚圆继承法席。慧南亲礼石霜楚圆。得到楚圆的印证。慧南接法后。曾游方各地弘法。宋景祐三年(1036)。住隆兴黄龙山振兴禅宗。自言:“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法席盛极一时。
慧南常设“生缘、佛手、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三十余年无人能契会其要旨。人称“黄龙三关”。黄龙慧南曾作颂说:“生缘继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黄龙慧南有《黄龙禅师语录》等行世。嗣法弟子有八十三人。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等。门叶繁茂。形成了黄龙一派。
黄龙派在接引学人方法上。还是参用云门宗风。因此。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兴尝问师设三关所以?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可见。其设三关的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即悟。而不应死于句下。
入宋之后。黄龙派日渐衰微。宋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荣西来华。受学于此派。归国后开日本临济宗建仁寺一派。成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黄龙派。黄龙派的流传时间并不长。除传入日本的黄龙派之外。国内黄龙派的兴起衰歇。前后仅一百年而已。
“五家七宗”的思想。一般来说相差并不大。都属于南宗。只是由于门庭设施不同。特别由于接引学者的方式上各有其特色。形成为不同的门风而已。从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禅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化方法和接引手段的变化。这些不同的接引学徒的方式。都是根据当时学徒的不同根基而采取的善巧方便之法而已。由于时代的变化。部分禅宗派别的教化方法没有做到适应时代的变通。导致这些宗派在成立不久就衰落了。
不论禅宗各宗派的兴衰如何。我们通过“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还是能够对这些宗派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从其兴衰的过程中得到诸多启示。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092315325421.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宗」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