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普贤菩萨」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
此图是描绘在落花飞舞之下骑乘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乃十二世纪佛画的代表作品。普贤菩萨乘坐在白象背部所安置的莲华座上。慈目垂视。双手合十。白象以鼻卷持着一株红莲华。头顶上并站有三躯化生人物(诸佛、菩萨等为救济众生而化生成的人物)。菩萨头顶上方画有花朵所交织而成的华盖。其两侧亦有花朵曼妙地飘荡翻落下来。菩萨和白象的身体以澄澈透明的白色涂画。轮廓则以细而淡的墨线详加勾勒。并以朱红色略施晕染。
普贤菩萨所穿着的天衣和台座等部分。施以石青、石绿、土黄、丹红、朱红诸色及金箔。并且还运用所谓截金技法。亦即将切成小细片的金箔贴饰于画上。截金纹样的技巧是极为精密而细致的。此图确实是屈指可数的一件杰作。同时也是平安时代后期和风化佛画的典型画例。
普贤菩萨是与文殊菩萨同
【普贤菩萨十大愿】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现对十大行愿略释如下:
(1)礼敬诸佛: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即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诸佛。”在顶礼时。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如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皈命礼。”是则内佛外佛。同一实相。随一一礼。若佛若礼。重重无尽。自觉我身前有诸佛。诸佛前有我身。即是一一尘刹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贤。一一普贤皆悉合掌礼拜。则一普贤之身。遍入一切普贤身内;一切普贤。皆摄归一普贤身内。正如《大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称赞如来:称即称颂。赞即赞叹。如来。佛的十号之一。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来即去来。谓如如不动的心体。能生起万德。即于无去无来中。能去能来。佛有三身。称赞法、报、应三身的偈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称赞法身佛的偈颂:“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称赞报身佛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
(3)广修供养:广指所供之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皆供养。供养之物有财供养与法供养。财供养:有内财与外财。内财。如《法华经》说: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外财。指金钱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随缘能施。尽心供养。即一香一华。亦称理成就。如偈说:“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菩萨二乘僧。”法供养:以如来正法。开示众生。转迷启悟。如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吾人广修供养。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如法供养。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
(4)忏侮业障:吾人由身、口、意而造十恶。由十恶而招致六道轮回之苦。如《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忏悔最好法门。莫如念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5)随喜功德:功德分二种:一者世间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二者出世间无漏功德。如了生脱死。广修六度、四摄等。对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则助力。无力的则赞叹。随喜而修。切不可讽刺打击。妒嫉诽谤。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6)请转法轮:如来说法。一句一字。皆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皆转入心中而成妙法。现在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我们应请大法师代佛说法。即请转法轮。法师转大法轮。能使人去恶向善。转凡成圣。说明请转法轮。当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7)请佛住世:释迦灭后。弥勒未生。曷能请佛住世?当知是心作佛。即心即佛。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若人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则佛常映现心中。如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8)常随佛学: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9)恒顺众生:以大悲心。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对任何众生。都要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要求做到以下四点:(1)于诸病苦为作良医;(2)于失道者示其正路;(3)于暗夜中为作光明;(4)于贫困者令得宝藏。
(10)普皆回向:菩萨作一切功德。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真正做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怎样回向呢?经文中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回向的内容有三种:(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功德、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2)回因向果:将自己日夜所念的佛号和每日课诵。为众生回向往生极乐净土。(3)回事向理:从理论上认识。所作的一切功德。即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佛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71059325541.html
以上是关于「普贤菩萨」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普贤菩萨」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