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太上感应篇」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明白了善恶的分类与本质之后。还要了知善恶的果报。仅仅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结论还太粗糙与笼统。还要了知什么样的恶对应什么的祸。什么样的善对应什么样的福。对“善与福的对应、恶与祸的对应”。了知得越具体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的了解才不会落空。下面根据《佛说十善业道经》。给出十种善恶业的具体果报。
杀生者杀生时的心相是损害其他众生的身心。此心相以种子的方式积聚在阿赖耶识之中。成熟之后就会呈现自己的身心被其他众生或外境所损害的果报;而不杀生者的心相是不损害其他众生的身心。以此心相会招感身心远离损害的善报。具体来说。身心远离损害的善报体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具备安慰与保护众生能力。能令见者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二、心地善良。对众生有慈悲爱护之心;三、脾气好。不会对他人发火生气;四、身体健康无病;五、长寿;六、鬼类等肉眼所见不到的非人会经常保护此人;七、不会做恶梦。睡得踏实安稳;八、没有仇人。也没有人怨恨。即便暂时有。也能很快化解;九、没有投生地狱、饿鬼、旁生这三恶道的痛苦;十、命终之后生到天道享受快乐。
偷盗的心相就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让他人的心感受失去财物的痛苦。没有安全感和保信感。不偷盗的心相就是不愿他人遭受如此痛苦。因此自己会得到安全感和保信感。具体来说。内心的安全感和保信感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富有。且所拥有的财富不会被败家子败掉、盗贼偷掉、大水淹掉、火灾烧掉、官府没收掉;二、他人爱戴怀念;三、不会受人欺负;四、周围的人都会赞美此人;五、不会为失去财富而忧愁;六、好名声会传播得很远;七、在大众面前发言没有畏惧;八、有财富、身体健康、脸色红润、有力气、内心安乐。聪明有智慧;九、内心常怀布施他人的意乐;十、命终会生到天道享受安乐。
邪淫的心相就是内心散乱放逸、无礼侵犯他人身体。不邪淫的心相就是内心端正、不放逸、不散乱、爱护并尊重他人。因此会得到他人的赞叹和敬佩。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相貌端正。不会出现五根、四肢等有缺陷而丑陋的情况。他人见到此人感到很舒服;二、内心有定力。杂事琐事很少。不会妄念纷飞、终日叽叽呱呱。无有宁静;三、被世人所称叹;四、妻子或丈夫不会对自己发火。
妄语的心相就是想欺骗他人而歪曲事实。不妄语就是心存仁慈与正直、不愿欺骗他人。因此会得到他人的赞叹与恭敬。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一、口中不会有口臭。甚至会散发清香;二、为世人所信服;三、说话算数、有信用。人和天人都敬重爱护此人;四、能够经常以爱语安慰他人;五、内心喜爱真实高尚的事物。身口意三业清净;六、言语不会出现失误。内心快乐;七、话语有份量。被他人所看重并奉行;八、智慧超群。
背后说人坏话者的心相是想通过说他人的坏话而破坏与减损他人的安乐。而不离间语者的内心远离了这种破坏心相。因此得到的善报就是自己的安乐不
说粗恶语者的心相就是扰乱他人的心。让他人伤心难过。远离粗恶语者内心远离了这种心
说绮语者的心相就是内心散乱放逸。不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也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有用、是真是假。所以使得内心妄念纷飞。没有力量。做事得不到结果;而远离绮语者的心相刚好相反。因此内心有力量。能够无欺承办所愿。说话做事不会“打水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一定会得到智者的喜爱;二、一定能够用智慧如实回答别人的所问;三、一定会在人中或天人中得到威望。没有虚妄。
贪欲的心相就是内心有财物上的匮乏与危机感。因而执著他人的财物。从而使得心胸狭隘、不能自由。而远离贪欲者的心相就是内心充满感恩与知足。因此果报是不仅财富具足而且内心自在宽广。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从业自在。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失业;二、财富自在。仇人与盗贼不能夺走;三、福德自在。心想事成;四、地位自在。珍奇妙物。随意可得;五、所得之物远远超过自己所求。
嗔恚的心相就是内心不喜悦并想把这种不喜悦传播给别人。而远离嗔恚的心相就是内心喜悦。因此远
邪见的心相就是对因果未知、谬知与怀疑。而不邪见的心相就是内心对因果律生起了决定的信解。因此能够使得自心具足智慧。因而具有如下十种功德:一、所思所想符合真理而且善良。并且常遇同类之人;二、深信因果。宁愿失去生命也不造作恶业;三、只皈依佛。不皈依其他天神;四、心正直、具备因果正见。对一切吉凶之事远离疑惑;五、常生人天。不会堕
依照上面佛陀所宣说的十种善业中每一种善业的果报。就可以简单推知十种恶业中每一种恶业的果报。这里不再重复。如果我们在上面所说的某个方面感受了痛苦。就说明过去造作了相应的恶业。应该深深发露忏悔。
此外应该了知。上面所宣说的十种善业的果报。有些是从异熟果的角度来说
对十善业与十恶业的心相及其所招引的果报应该认真思惟观察。心念中所蕴含的心相是什么。在心田中播下的种子就是什么。将来成熟之后所呈现的果报就是什么。因与果的对应不会有丝毫差错。正如古人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34858325574.html
以上是关于「太上感应篇」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太上感应篇」十善与十恶的果报:太上感应篇浅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