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4-29 01: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

  不少人每天都在念佛。念了几十年。不可谓不精进。却看不到多少效果。烦恼一来。佛号就再也提不起。再也找不到了。为什么这颗心依然被烦恼所转?为什么这声佛号不能对治妄想?为什么往生极乐妄想的愿望仍是模糊不清。若有若无?

  原因就在于。我们未能掌握修行核心。佛教有诸多宗派。仅汉传就有天台、华严等八宗。其中又以净宗流传最为广泛。尤其在家居士中。多半都以念佛为常课。但很多人对净宗的了解只是一句佛号。再多一点。也不过是被尊为净土三经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而这种了解也仅限于诵一诵。对经义并无多少认识。虽然会诵得很流利。诵得自我感觉良好。却不能将经教蕴含的修行原理得心应手地用起来。事实上。每部经都是佛陀为众生宣说的修行原理。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深意。诵经就会有口无心。流于形式。哪怕诵得再多。也难有真实力用。

  一、 心。才是佛法关注的重点。才是修行的入手处和着力点。

  但不少学佛者却把念佛诵经作为和佛菩萨交易的筹码。似乎我念了多少佛。诵了多少经。将来可以把这些功德找阿弥陀佛报销。更有些人。恨不得立刻就要兑现。就要产生效益。生活中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念佛不灵。诵经无用。以这样的心态来念。效果可想而知。

  诵经念佛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如果对念诵内容缺乏认识。又无正确发心。这声佛号就不会念得相应。更无法在内心形成正念。如果正念缺失或不够强大。一旦妄念现起。我们依然会束手无策。为其所转。

  二、学佛所要做的。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正念。建立和修行目标相应的正念。

  这个目标就是解脱。就是成佛。就是往生西方。念佛的目的。也同样如此。

  念佛。目的不是在于发出这几个音节。而是在内心培养依阿弥陀佛建立的强大正念。如果这种正念不曾确定或缺乏力量。哪怕念佛百年。也是毫无结果的。事实上。很多人的念佛。都处于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中。原因在哪里?

  虽然我们每天以一些时间念佛。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妄想中沉沦。在烦恼中打滚。用这么几小时或更少时间建立的正念。如何能与这些不断运行的妄想抗衡?因为妄念是无始以来形成的。代表生命的无尽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来自今生。也来自久远劫来的过去。

  在我们内心的阵营中。正念和妄念就是交战的双方。但从现状来看。双方力量却极其悬殊。如果说妄念像力士。正念就是襁褓中的婴儿;如果说妄念像正规军。正念就像刚刚成立的儿童团。这样的对垒。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希望正念在这场抗衡中取胜。就必须不断赋予其能量。不断扩张其势力。使婴儿成长为拳王。使儿童团成长为无敌之师。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正念对生命的意义。认识到妄念给生命带来的过患。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修行关键。那就是培养正念。消除妄念。

  三、什么是正念?

  首先要深刻意识到轮回的本质是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

楚雄市佛教新闻

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

  但这种痛苦并不会因为我们忽略而消失。事实上。它会囤积在生命中。就像滞留体内的毒素。当它总的爆发时。往往已超出身心的承受力。结果就会将我们一把推入绝望之境。了知痛苦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警觉。及时对治。而不是积累到病入膏肓时被它彻底打到。现在人热衷于给身体排毒。其实。我们的心灵更需要及时排毒。因为这种毒素的影响更持久。更深层。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生虽然有苦有乐。但所有快乐都是伴随着痛苦。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快乐。无非是由某种渴求得到满足而产生。而渴求本身。却是因为痛苦而起。

  四、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

  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

  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我们现有的这期色身。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家庭多么美满。最终都要两手空空地撒手归去。

  死是一定的。死亡时间却是不定的。佛经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无论再强健的人。再高贵的人。只要一口气不来。转息就是来生。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事业、金钱。乃至儿女、家庭。哪一样可以帮得上忙?再多的钱不能交易。再亲的人不能替代。真正能够影响生命走向的。就是心念的力量。佛陀教导的念死法门。就是为了令众生减少执著。当这种执著被逐渐清除。妄念就会失去继续生长的土壤。无论多大的树。都是离不开泥土。离不开根系的。我们想让这棵树从此消失。仅仅砍去枝干树叶还不彻底。必须连根拔起。或挖去它所依附的土壤。

  所以说。想要消除妄念。惟有真正认识到轮回之苦。这种思考。不是轻描淡写地想一想。而是年年想。月月想。天天想。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轮回是苦。人命无常。在反复不断的提醒中强化心行。直到这一认识成为我们确定无疑的观念。

  五、除此而外。我们还需要对三宝生起信心。生起依赖之心。

  目前。教界普遍存在信仰淡化的倾向。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信仰的重心认识不足。对信仰的原因认识不足。不少人虽然皈依了。但并不清楚皈依的真正内涵。不清楚三宝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是因为意识到生命无常。意识到轮回险恶。这就需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所以信仰不仅是解决现世问题。还要解决未来的归宿问题。

  那么。为什么三宝才是我们的究竟皈依处?世间的人。往往将家庭、事业、财富作为依赖。但这些依赖是会变化的。是不可靠的。还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烦恼。因为这些依赖是建立在沙滩上。倚靠得越紧。就会摔得越重。伤得越狠。当我们透彻世间本质。意识到这些依赖的脆弱和虚幻。所以才选择三宝作为归宿。

  三宝。是佛、法、僧的全体。皈依佛。就是以佛陀为榜样。为成就目标。很多人对成佛认识不足。以为那是遥不可及的梦幻。事实上。成佛并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变成大殿中金光灿灿的造像。而是成就佛陀那样的慈悲和智慧。我们所以是凡夫。是因为内心充满烦恼。充满贪嗔痴。所以被尘劳缠缚。不得自在。佛菩萨所以是佛菩萨。也是因为慈悲、智慧的生命内涵所决定。因为智慧。故能断除烦恼;因为慈悲。故能自利利他。我们向往佛菩萨的境界和品质。因而发心皈依。所以说。皈依佛不只是把佛陀作为依赖对象。作为人身保险。而是发

佛教新闻海外最新

愿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品质。这才是皈依佛的真正意义所在。

  六、佛菩萨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

  在修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佛菩萨传记。及高僧大德的行谊。以此加深对三宝功德的认识。加深对皈依对象的认识。经常做这样一种忆念。三宝在内心的分量才会不断加重。对我们的影响才会日益加深。

  作为念佛者。就要不断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为万德洪名。惟有认识其中蕴藏的无量功德。念诵佛号时才能心口相应。念念得力。所以。我们每次念佛诵经前都要作一番思考。思考轮回是苦。思考人命无常。思考惟三宝堪为依怙。这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观察修。经过这番思考。可以将心调整到修行轨道。就像一张琴。必须把音调准才能奏出动听乐声。否则。同样是弹。就会发出杂音乃至噪音。

  修行是一个调整和重复的过程。所谓调整。就是修正错误。把我们的心从贪嗔痴调整出来。从凡夫状态调整出来。从对五欲六尘的执著中调整出来。所谓重复。就是重复正确。在内心培养正念。并且不断巩固。

  七、皈依之后。还需要发心。

  每个人都有很多心念。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将我们的心灵比做花园。多数人的内心。都因疏于管理而杂草丛生。荆棘遍布。修行。就是要对内心进行有效管理。这就需要认识。究竟哪些是花朵。哪些是杂草。否则。可能忙来忙去都是在给杂草施肥。给荆棘浇水。

  我们希望收获花果。就要铲除那些占据心灵空间的杂草。铲除那些吸收土壤养分的荆棘。然后播下花果的种子。但仅仅播种还不够。还需要在播种后精心耕耘。不断给正念浇水施肥。这就需要每天忆念三宝功德。忆念轮回是苦。这种忆念的过程。就是在给正念的生长提供养分。

  我们做每件事。内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什么心去做。如果我们以贪心做事。哪怕做的是佛教事业。结果依然会增长贪心。就像我现在给大家说法。如果是以贪着名闻利供养的心在说。虽然口中说的是佛法。但实际增长的却是贪心。是烦恼。是在给心灵花园的荆棘施肥。反之。即使我们做的是世间事务。是生产劳动。只要带着利他心在做。同样也是成就慈悲的修行。

  所以说。用什么心做事。才是修行的重点所在。换言之。关键在于我们想什么。而不是做什么。

  八、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修给佛菩萨看的。

  佛菩萨只是指导我们怎样改善生命。但真正的实践要靠自己。而实践又离不开正见指导。这就需要从调整观念开始。不同的观念。会形成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又会使相关心态得到长养。两者是相互增上的。

  如果我们不是以正确的发心念佛。即使念得再多。和修行还是了不相干。因为发心之初就已决定这一行为的属性。所以。修行核心就是培养正念。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念佛同样如此。我们需要知道念佛的重要性。并懂得以正确发心和有效方法去念。具备这几个条件。才能

厦门市佛教协会新闻

念得相应。念得有力。在保质的前提下。还要保量。如果质量虽好却没有数量的保证。正念也无法形成规模

今天佛教放生新闻

。无法成为对抗妄念的主力。那么。最终主导我们生命的。依然还是妄念还不是正念。

  佛法是佛陀为我们提供的智慧观念。指导我们对未来作出正确抉择。我们要痛苦还是快乐?要轮回还是解脱?如果沿着固有串习继续。结果必然就是轮回。如果要将生命导向解脱。则要建立和解脱相应的心态。不论修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基本的认知。都需要认识

佛教沙陀区新闻

到生命无常。认识到轮回是苦。认识到三宝的无量功德。从而生起信心。这些正念。直接关系到佛法在我们生命中究竟能产生多少影响。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4/110243326128.html

以上是关于「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正念」济群法师:念佛修行须掌握八个核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90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