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
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
何谓「怨憎会苦」?世人共居爱欲之中。争不急之事。为利益而互相杀害。结成大怨时。各自相避。不想相见。但到隐藏无地。狭道相逢时。便成怨憎会苦。互相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未知胜负是谁时。大家内心恐布。苦恼无量时所受之苦。是谓怨憎会苦。怨憎会苦又
频婆娑罗王死后。韦提希夫人痛恨逆子。但仍要与之相聚。是怨憎会苦。而世间逆子岂止阿阇世一人。怨憎会家庭又岂独频婆娑罗王一家。世尊不过略作示范。教示以《十六观》往生极乐而已。
春秋时代。郑国国君庄公。因出生时脚先出。让母亲姜氏受吓而讨厌于他。但因他是长子。被封为太子。姜氏却偏爱次子叔段。屡欲废长立幼。但为当时国君郑公所拒。庄公即位后。姜氏与叔段请求封地。庄公允诺。所封地之大。超越先王所制度。俨然国有二君。引起臣民不满。大臣祭仲谏曰:「一国不能忍受两君。如要让位给大叔。臣就请求去事奉他。如困不让。就请除掉他。别使人民有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取其祸的。」在庄公纵容底下。叔段进一步想偷袭郑国夺位。姜氏亦准备开城作内应。庄公得知叔段进兵日期。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大举出兵讨伐。叔段被迫逃到共国。姜氏被发落到城颖。庄公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当时庄公因痛恨母亲。不想受怨憎会苦。把母亲驱逐异地。但到底情关母子。思念母亲时又尝受爱别离苦。幸好孝子颖考叔献计。掘地建泉。令母子在地道中相见。恢复母子之情谊。《春秋经》记说:「郑伯克段于鄢。」段不敬兄长。所以不称弟。如同两国之君。所以称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教诲。君子说:「颖考叔眞是大孝子啊!他爱自己母亲。又影响子庄公。」
兄弟争位。历代王朝屡见不鲜。彷佛兄弟是天生的竞争对手。己成正觉之释迦牟尼都避不开堂弟提婆达多之逼害。曹植说何必煮豆燃豆萁。他似乎不知道兄弟命中就有争夺祖产之基因。可李世民想法不像曹植。为了统一大业。伏兵玄武门。袭杀兄弟建成太子和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世民成为太子。并于同年八月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太宗以佛法治国。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崇尚节俭。刑宽税薄。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快速发展。后人称为「贞
因宿业故。令生死流转不息。虽修行证悟。宿业仍要偿还。验证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法。我国佛教初期有译经僧人安世高。是古印度西北(今伊朗)安息国的王子。舍王位出家。在我国译经约三十五部四十卷。奠定我国早期佛学之基础及流布。更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据《法苑珠林》卷五十七记载。安世高累世修行。得宿命通。自称前世欠人命债。债主在中国广州。于是航海而来。遇一同学精进修行。明经施教。但常瞋恚于施主布施不均。安师常规谏而二十年都不改。一天。安师对同学说:「你的修为在我之上。但因瞋恚不灭。命终恐堕三恶道。如我得道。必来度你。今因要到广州偿前生命债。特向你辞行。」安师抵达广州时。适因寇贼大乱。途中遇一少年。见安师来。即怒气冲冲走近。手拔钢刀。对师说:「真得你了。
主人大惊。心想此事无第三者知道。这僧人一定是鬼魂来索命的。于是想逃遁。安师说:「不要怕。我不是鬼。也不是来索命。我明日会被人打死。偿还夙生的命债。故此特来求你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罢。各自安睡。次日。两人一同出去。主人行在后面。安师行在前面。在师之有前有一乡人挑着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亦即坠下。扁担向后打来。适打中师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送到官府。经审讯后。县官欲定乡人罪。主人于是将安师的遗言对官说。官听后。相信因果不昧。于是赦免乡人误杀之罪。安师死后。神识又生到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今世的安世高法师了。
安世高尊者志求無上菩提。務把宿業消除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4/105555326585.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宽运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