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省”过去的错误就是我们的财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学会“反省”过去的错误就是我们的财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会“反省”过去的错误就是我们的财富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自省即自我反省。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十全十美的。都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每一件事都做得正确。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足和错误。能不能像古人那样。每天都对自己进行严格的反省、检讨。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剖析、审视。以君子的方式要求自己?“吾日叁省吾身”在古人看来天经地义。但今天许多人却很难做到。
一、吾日叁省吾身
我们可以看到。近日香港社因各阶层诉求之不同。引发许多的争议。造成种种的乱象。究其根源到底何在?就是因为大部份人不懂得自我反省。如此混乱局面若继续下去。我们的社会将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因此。现在应该是我们冷静下来检讨的时候了。既然要反省。那么我们应如何反省?而反省的内容及依据又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现况、我们内心所认可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乃至于我们所选择学习、效法的榜样等等。构成了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进行反省的依据。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总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都是有道理的。虽然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切莫因个人理想的追求而破坏或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安定与利益。所谓“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或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是现代人的通病;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都不可能没有犯错;如果知道、认清楚自己犯错了。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有了过失而不自知、自觉或不肯承认。从而越来越滑向错误的深渊。这只能是自己更进一步的损失。
我们必须要明白。反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昇华的过程。同时。反省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惯性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及各种的烦恼;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慢慢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什么地方需要纠正。因此。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要具有自我
当然。否定自己远比肯定自己困难得多了。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不可能具备反省能力的。这些人的典型特点是自大、狂妄、固执。心胸狭窄。一旦有挫折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了维护自己虚幻的尊严。他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伤害别人。而且在他们自私的心里。除了自己之外。一切都容不下。既容不得别人的成就。更容不下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否定自己、革新自己的反省能力。可是。社会上这样的人。往往佔的是多数。
相反地。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必然是能够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时时寻找自己的不足。处处力求改进。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就好像以下这个故事: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就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正如《法句经》所言:“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当我们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不去责备别人。而是肯虚心地检讨自己。即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必然是属于我们的。
二、过去的错误是我们的财富
当然自省不一定全部都是反面的。有时候正面的事物也需要给予肯定与巩固。例如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事物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事物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清醒。
由此可见。自省是认识自我、发展
虽然我们每个人难免有错误和缺点。但有了错误。能主动接受批评并自我检讨、认真反省自身──反省就是心灵镜鉴的拂拭。就是精神的洗濯。从而不断改进自己、升华自己。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进步。
所以。在人生众多的必修功课当中。我们必须学会“反省”;正如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所说: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谚语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叁大暗礁。——巴尔扎克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谚语
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清代教育家申居郧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要让我写自己的歷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谚语
成功的起始点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谚语
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崙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三、反省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做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省中认清自我。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更加睿智。
一个青年。有一天在街角的士多借用电话。但见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请问是王公馆吗?我打电话来是想应徵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请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接电话的人回答说:“先生。我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这个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人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
士多的老闆在旁边听到青年人的话。便友善地说:“青年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青年人回答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来自我检查。目的是要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如果主人不满意的话。我会检讨及改善;我是不想因不知自己的工作表现好坏。或是自己做得不好而自以为是。而失去了这份工作。”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唯有在生活中不断作自我反省的功夫。才可以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知道悔悟和自责。这就是敦品励行的塬动力。不反省就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自己的工作。
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杂念。对事物有清晰、准确的判断。理性地认识自己。并提醒自己改正过失。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每日反省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功课。通过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严格地自我剖析与批评。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初萌之时;这也是佛教教导人们的修行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身、口、意上所犯的错误;当身、口、意叁业都清净了。社会上、生活中的所有不正当的行为与现象。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
由此可见。反省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復进行。才能得到真切、深入的体悟;如果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的一再犯错。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所说:“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结语: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所以说。反省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每一天我们都应该不断反省自己:
反省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吗?
反省我们今天过得有意义吗?这一天有什么过错需要改正?
反省我们的工作态度:今天的工作。我是否否尽了全力?有没有浪费时间?有没有把该完成的工作完成了?
反省我们的做事方法:对于今天所做的事情。处理是否得当。怎么样做才可能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反省我们的工作进程: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有无进步?有无完成我既定的目标?有没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
反省我们的人际交往:我今天是否说过不当的话?是否做过损害别人的事?
还有。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追随的榜样?明天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呢?
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唯有通过反省。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扬自己的长处。并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超越自己。如此我们才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之路才会不断延伸。而且走得更稳、更好、更远。那么“喜悦人生。自在生命”的境界自然离我们不远。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1/102930338076.html
以上是关于学会“反省”过去的错误就是我们的财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学会“反省”过去的错误就是我们的财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