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如何培养“硕士”“博士”大揭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如何培养“硕士”“博士”大揭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藏传佛教如何培养“硕士”“博士”大揭密
佛学院阳光楼。朱茜摄
2015年春节。僧人们举行篮球比赛。陈卫国摄
年轻僧人在阅读各种经书学习佛法。刘震摄
5月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西黄寺接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十一届“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的朝拜。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2015藏历新年。学院举办藏文书法比赛。小小摄
五月十一日。高衔评审委员会三届六次全体会议
辩经考试现场。叶晓楠摄
僧人们在上文化课。朱茜摄
5月20日。经过历时12天的辩经考试、论文答辩及学衔授予活动。尕托特秀完成了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习。顺利获得了高级学衔。圆满地带着佛学造诣上的进步。即将收拾行装返回他的家乡青海甘德县龙恩寺。
与他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黄寺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独家访问了在这所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担任了28年副院长的那仓·向巴昂翁活佛。以及佛学院的授课经师和多位学员。听他们讲述藏传佛教佛学教育是如何从经院式传统学修方式转变为学院式现代教学模式。以及全新的学衔教育与学位晋升体系是如何打造的。
话渊源
佛学院在十世班禅大师的亲切关怀下创立
75岁高龄的那仓活佛脚步稳健。一路引领着记者走向他那位于阳光楼3层的办公室。
融合了藏
时值上午。天气晴朗。从那仓活佛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西黄寺里的清净化城塔(俗称“六世班禅塔”)的塔尖。在阳光下殊胜庄严。
从学院筹建开始。那仓活佛在这里度过了整整28个春秋。
在两个小时的交谈中。那仓活佛的讲述。也是从回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与十世班禅的密切关系开始的。
那是在1986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十世班禅大师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着手筹划并亲自主持创建这所佛学院。当时校址就选定在北京西黄寺。真正开始整修工作。已经到了1987年2月。由于计划9月1日开学。工期变得异常紧张。当时有7个藏族同志和8个汉族同志一起参与这项工作。到了当年5月。十世班禅大师又抽调那仓活佛参加筹建工作。到了8月。又安排那仓活佛参加外出招生工作。终于在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佛学大专班开学典礼如期举行。来自藏传佛教地区多个教派的43名活佛成为第一届学员。
开学后。那仓活佛成为首届佛学大专班学员并当选为班长。毕业后又留下来担任了佛学院的副院长。直到今天。
那仓活佛回忆说。当年。十世班禅大师对于佛学院的规划。是有比较完整的设想的。亲自主持制定并签发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生守则》。作为学院一项重要规章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十世班禅大师就提出。办活佛班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要办高级班、中级班。并要将学院办成教学和研究两个高等中心。现在。十世班禅大师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2003年3月至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是由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担任的。在嘉木样院长的带领下。学院在新时期担负起实施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和藏传佛教教义教规阐释两大重要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学院的建
2004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正式建立。同年9月1日。首届高级学衔班开学典礼举行。新的学衔制度正式实施。2005年10月。首届高级学衔班11名毕业学员通过辩经考试和论文答辩。成为首批“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2011年。高级佛学院成立藏传佛教经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开展对佛学课经师资格的评审工作。2013年10月。学院又举行了首届中级学衔考试与授予活动。来自西藏和四省藏区、涵盖各个教派的61位第一至五届中级学衔班毕业学员。通过了辩经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了“智然巴”中级学衔。
“这样。通过从中级到高级学衔。以及经师的培养和考试。藏传佛教学衔体系建设更加完备。”那仓活佛说。
怎么学
6个教派一起早诵、辩经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面向西藏、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区的藏传佛教格鲁、噶举、萨迦、宁玛、觉囊和苯波教等6个教派的寺庙招生。新的学衔制度。涵盖藏传佛教各大教派。面向国内藏传佛教各寺庙招生、分教派轮流办班。统一开展学衔教育。公开、公平、透明地进行学衔评审与学衔授予。
记者看到。在学院大经堂。在主供的释迦牟尼佛两侧为各教派传统供奉的佛像;学院藏经阁不仅藏有多种版本的《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同时藏有藏传佛教各学派的经典和各教派高僧的典籍专著;学院除宗教课外还安排了一些宗教佛事活动。既有共同的佛陀诞辰等诵经法会。又有各教派不同的宗教节日和佛事活动;在校学员不分教派。一同参加早诵、一起进行晚间辩经。
据了解。来这里报考高级学衔班的学员。都需要提前掌握《释量论》等五部大论的经义。年龄原则要求在35岁以上。优秀者也可适当降低年龄。考僧报考时还须持所在寺庙寺管会和所在地县以上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推荐函。以及本人所在寺庙或佛学院的学力证明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即使从幼时开始学经。一般至少也需要15年以上才能掌握五部大论。而花上大半辈子时间都在学五部大论的僧人不在少数。”那仓活佛解释。报考中级学衔班的学员。需要掌握四部大论的经义。
在这所佛学院的学习。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和基础课三大类。专业课占总课时的60%。公共课和基础课共占40%。专业课主要是继续研讨五部大论的精要。基础课主要学习汉语文、藏文文法与修辞。藏文书法、写作及电脑操作与互联网应用等。还有公共课。以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中国历史和社会常识为主。也学习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状况、国际政治关系和时事政治等。
佛学院聘请了多位有学识、有影响的知名经师为学员讲授佛学课。今年5月。82岁高龄的特级经师、扎什伦布寺堪布嘎钦·洛桑平措也来到这里为学员们讲学。他结合贡唐大师《闻思劝诫》和龙树菩萨教言。劝诫学员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服务社会。
这里的学习不放寒假。高级学衔班在校集中上12个月的课。中级学衔班在校集中上16个月的课。另外。还会安排学员回寺院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实习。并安排学员到寺庙进行集中辩经实习。
上课的方式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曾经是第一届中级学衔班的学员。现在任中级学衔班班主任并教授辩经课的更登索巴介绍说。在这里上专业课时基本采取传统的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基本都是口述的形式。其他的课程如基础课、公共课等。老师也会采用黑板板书、投影等现代授课方式。另外。还有一些特别勤奋的学员。主动去学英语等课程。
怎么考
高级学衔班毕业生实行末位淘汰制
学员毕业的综合成绩。是依照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习成绩等多项成绩来综合评定的。考试项目中。论文答辩是参照高等院
5月14日。正值今年度的学衔和经师资格考试。当天一共有7个考点。进行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4个教派的辩经考试。辩经考试的考评老师和辩经人员。也都是佛学院提前联系从各个教派寺院请来的高僧。
辩经。就是以辩论的形式提高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水平。是藏传佛教学习显宗经典的传统方式。在阳光楼大厅等各个考场里。记者看到。3位考评老师坐在最上面。辩经者身披黄袍。头戴黄帽。坐在中间的垫子上。向他发问的。有时是1人。有时也有多人。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大声发问。有时还会猛地跳跃向前。经常做出大声击掌的辩经经典手势。“啪啪”之声不绝于耳。旁边是两排旁听者。间或有人从旁听席上站出来问。一般只有辩经者回答正确时。才能戴上黄帽。否则就要把帽子摘下来放在一边。据介绍。通常越是水平高的辩经者。问者越多。场面越是激烈。
辩经这种藏传佛教最经典的传统方式。在这里的学习和考试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据介绍。高级学衔班毕业生实行末位淘汰制。根据报考学衔人数和水平确定考取高级学衔资格人选。每届每班通常授予“拓然巴”学衔11名。当年没能考取学衔的学僧可参加此后同教派的学衔考试。再次申请报考高级学衔。均需通过资格审查。然后参加学衔考试。另外。中级学衔班考试通过者最终能获得“智然巴”学衔。
平时生活怎么样
既传统。也现代
记者看到。佛学院的阳光楼里。共有教室十余间。分为三类:具传统特色的佛学课教室、有投影设备和电子背板的文化课教室、设施齐全的计算机课教室。此外。还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学员宿舍有100余间。可容纳150人住宿。既有两人间。也有单间。房间干净整洁。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备。
来自云南丽江扎美寺的格鲁派学员顶珠。为我们描述了他在这里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内容:早晨6点半起床。马上去佛堂诵经。7点半早餐。8点开始上课。上午主要是专业课。要上到11点半。下午从2点开始。上基础课、公共课等。一直上到5点才下课。晚上自行修习。或是组织辩经。在课间、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学员会自行组织打篮球、乒乓球比赛或是去健身房锻炼。
“最近在考试。大家都起得早些。我们有的人4点半就起来做准备了。”高级学衔班的宁玛派学员尕托特秀这样说。
学员们也使用电脑和上网。特秀说。他既用手机。也用Ipad上网。
只有24岁的顶珠。来这里上中级学衔班之前。几乎不曾接触过电脑。不过现在他已经学会了在电脑上打毕业论文。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购买车票、机票。
学员在校享受的是免费教育。生病了可以根据规定报销实际花费。用餐也是免费的。记者看到。学员餐厅里。酥油茶、奶茶、糌粑等各式特色饮食和中餐品种很全。国家还给报销假期往返路费等相关费用。按照规定。学员还可以定期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用来购买洗漱用品、水果、食品等物品。
为激励学员潜心修学。佛学院还实施了学分制、奖学金制等制度。今年首次实施奖学金制。按照学员学科考试和日常考核的综合成绩换算为学分。以学分高低。将奖学金划分3个等级。每班学分排名前20%的学僧获得一等奖学金4000元。学分排名在20%—40%的学僧获得二等奖学金3000元。余者获得三等奖学金2000元。
反响如何
教育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近千名
来自青海的觉囊派学员三排闹吾。曾经是第九届高级学衔班毕业生并获得了“拓然巴”学衔。在他所在寺庙里已经是一名堪布。这次。他又回到高级佛学院参加第三届经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高级佛学院经师资格。
在三排闹吾看来。在这所佛学院里。不仅能同本教派其他寺庙的高僧进行交流。还能跟其他教派的高僧进行交流。相互切磋和辩经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佛学造诣。一番学习下来。学员们既学习了本教派经典内容。又了解了其他教派经论的精华;既研修了佛教知识。又学习了政策法律、历史文化。还了解到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等知识。另外。在这里如果能成功考取经师资格证。也相当于获得了更高规格的认证。今后可以更方便地开展经学教学。
在那仓活佛看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建立。标志着藏传佛教佛学教育从经院式传统学修方式转变为学院式现代教学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新的学衔制度。满足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爱国爱教僧尼开阔眼界、提升学识水平的需求和建立各教派统一平等的学位晋升制度的愿望。现在。藏传佛教各教派及各个寺院。纷纷支持并积极推荐条件优秀的僧人。参加招生考试来这里学习。
学院还一直遵从十世班禅大师将学院办成教学和研究两个高等中心的嘱托。在认真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藏传佛教研究与文献典籍挖掘抢救工作。编辑出版了《藏文文选·雪域知识百科金钥》(31册)等系列丛书。组织抢救整理、翻译出版了多部藏传佛教典籍。并数次再版成为藏区各寺院僧人所珍爱的佛教典籍。学院创办时。十世班禅大师亲自邀请了61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为第一届藏传佛教研究员。此后第二届是34位研究员。去年刚刚换届的第三届有31位研究员。
从1987年开始。佛学院先后共举办了佛学大专班13届、活佛培训班5期、民管会主任培训班3期、高级学衔班12届、中级学衔班8届。教育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近千名。其中活佛375位、“
“这些爱国爱教的活佛、高僧毕业回到藏区后。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满足信教群众的信仰需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中间有的进入了各级人大、政协及佛协组织。积极建言献策;有的则被聘为佛学院校的经师或社会大学的客座教授。成为专家学者或学术权威;更多的回到本寺庙成为经师、堪布或民管会、寺管会主任。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深得信教群众的拥戴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那仓活佛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5/07/093944341439.html
以上是关于「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如何培养“硕士”“博士”大揭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如何培养“硕士”“博士”大揭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