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2-10 00: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这是五十三岁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772—846)写给同僚的诗句……

辞旧迎新之际。诗人特别感受到时间的迅疾如快马流星。扬长而去;幸而新年正月里假日频频。友朋相聚的快乐。拂去他感时伤怀的些许惆怅。

白居易的新年假期究竟有多少呢?依唐制。内外官吏在节日都有休假。譬如唐玄宗时期就规定。元正和冬至各给假七天。这七日的安排。似乎与现在自除夕开始休息不同——敦煌写本郑余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说:“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意思是新春元正的假期从除夕前两日开始。而到正月初四结束。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敦煌本张敖《新集吉凶书仪》中的贺正冬启郑余庆大历年间为进士。曾经四朝而居将相之任。白居易为翰林学士时。曾为宪宗拟过给郑余庆的诏书。称其“累居衮职。时谓尽忠”。后者领衔修撰的《吉凶书仪》大约成书于元和年间。该书汇聚了诸多高门士族的家礼。其中还采集时俗。是当时一部通行的礼仪书轨。白居易的生活年代。正当该书的流行时间。因而现存敦煌本《吉凶书仪》中“节候赏物”、“祠部新式”等内容。可以反映当时真实的节假状况。

由此书仪可知。元旦新年之后。唐人的假期接踵而至的还有正月初七的人日、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更不用说依常例。官员及其下属每十天便有一日休息的旬假了。难怪白居易在诗中感慨:“闻健此时本劝醉。偷闲何处共寻春”。岁酒的醇香中飘散着春天的气息。作者新年里的闲适生活与喜悦心情。于此可以感受一二。

元日朝会。四方来贺

在长安城内。新年的宫廷是一派肃穆而忙碌的景象。元日又称三元。被认为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在古人的时间序列中。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说的就是元日朝会的情形。“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众官员拂晓即已按品阶方位列队等候。烛火通明的仪仗有“火城”之称。根据唐代礼部的规定。元日朝会在太极殿举行(后在大明宫的含元殿。东都洛阳则是在乾元殿)。殿上陈设礼乐、历代宝玉、车乘。仪仗庄严。皇帝衮冕临轩。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仪式的过程中。包含了皇太子、诸公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四方恭贺的诸多礼仪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祈福。更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中央对地方所拥有的控制权力。香烟燎绕的殿堂上。天子俯视的目光一定曾穿过殿前的诸多臣僚。

关于佛教文化的新闻

投射向遥远的天际——朝霞映衬下。第一缕阳光喷薄而出。耳边的声声“万岁”。仿佛随着这新的光明。穿越了层层朱阙。撒向大唐的广袤疆域。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正日临朝》诗所展示。新年伊始。他心潮澎湃: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尽。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天子的雄心与骄傲。跃然纸上。对于来朝的“百蛮”与“万国”。李世民不仅有诗中所展示的车同轨、书同文大国君主的威严。还有和风旭日般的关怀。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太宗

据史书记载。贞观十五年正月。唐太宗对侍臣提到:听说来朝的都督、刺史等到京城后。只能租赁房舍与商人杂居。既于礼不足。生活上也想必人多不方便。于是十七年下诏。命令在京城内各坊中。为诸州的朝集使建造邸第三百余所。太宗亲自去察看。这些诸州邸舍后来虽然因饥荒残毁而被卖出。但到唐德宗建中二年的时候。朝廷同意户部请求。以官宅二十所分配给诸州的朝集使。解决住宿问题。

事实上。地方诸道为元日贺正。往往在十二月就已遣使到京。但是觐见与否。以及所进的贺正表送省司时间前后有别。导致出现种种于礼不合的混乱情况。所以唐玄宗曾下令。所有贺正使都应在元日这一天随京官一起参加朝会拜见。他们的贺正表也直送四方馆。在元日仗下后同时呈上。

在现存的唐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曾任福州刺史的裴次元所写的《贺正进物状》:

臣伏以青阳发春。肇宝历于兹始;元穹降祚。仰圣寿而维新。正殿向明。班行承庆。顾臣等守土。列在东隅。空怀捧日之心。望云何及;独阙称觞之礼。鸣佩无因。瞻九重而在天。空倍情而增恋。前件物及衫段宣台卓座等。礼不惮轻。物斯展敬。节当有庆。用申致贡之诚;情苟为珍。愿比负暄之献。臣

北京佛教新闻

某不胜感恩忭跃屏营之至。

所谓“东隅”。即指裴次元所在的福建。从文中“空怀捧日之心”、“独阙称觞之礼”来看。他没有出现在新年元日的朝会中。而是遣使贡献衫段等礼物。在贺正状中通过文字表达了地方对中央的忠心臣服。

这种礼到人不到、上表皇帝祝贺新年

中国佛教网官网新闻

的情况在当时应该比较普遍。所以郑余庆的《吉凶书仪》所收录的贺正表也是如此。称“元正启祚。万物惟新……臣滥守藩镇。不获随例称庆阙庭。无任恳悃屏营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新年贺辞。互道“万岁”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唐代的假宁令。还是书仪。其中的新年元日与冬至这两个节日常常并列而言。公元838年。日本圆仁和尚入唐求法。路经扬州。他记述当时的冬至“此节总并与本国正月一日之节同也……皆有贺节之辞”。说的正是冬至与元日节俗的相同。无论贵贱。官员或百姓都遵礼相见拜贺。

这里提到的贺节之辞。不是书面语。而是指人们道路相逢。见面时的节日说辞。白居易的《元日对酒》诗中有“逢迎拜跪迟”之句。这种新年里见面拜贺的礼仪。根据圆仁的记录应该就是指“右膝着地。说贺节之词”——逢人拜年则需要右膝下跪。大约白居易也有些吃不消。所以才会发出“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的感慨吧。

至于唐人新年时所说贺辞。也正因为冬至与元日节俗的相同。我们可以从圆仁的描述中推知:当时新年的元日。僧家俗人也都是互相致辞礼贺的。譬如见相公。应当说的就是“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相公尊体万福”之类的吉祥话。这种新年贺语。不仅通行于大唐官民之间。甚至连当时来唐居住的新罗僧人也如此。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圆仁到山东文登赤山法花院寄住。此地处于山东半岛的尖端。与新罗隔海相望。当时是新罗人聚集之地。除夕“后夜。诸沙弥、小师等巡到诸房拜年。贺年之词依旧唐风也。”可见。入乡随俗。那些新罗僧人拜年之际。口中念念有词的。正是“元正启祚。万物惟新”等语。

圆仁自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渡海抵达唐土。为求佛法跋涉多地。直至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返回日本。据其九年间所见所闻写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圆仁以他者的眼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唐人生活细节。

他初到扬州这一年的除夕。只见“道俗共烧纸钱。俗家后夜烧竹与爆。声道‘万岁’。街店之内。百种饭食异常弥满。”圆仁在记叙此前冬至节俗的时候就说过。俗家寺家都各自储备了美味膳食。百味总集。随人所乐。元日情形一样。

这种迎新的方式。早在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里就有说明:“岁暮家家具肴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新旧交替的时刻。爆竹的脆响。驱走人们心中的不顺。彼此互道的“万岁”声声。则是唐人对时光延续的虔诚祝福。而当时的长安。多元文化交融。彼此影响。四方商旅辐辏。东西两市车水马龙。节日里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据唐代笔记说。长安市里的风俗。每岁元日以后。各个业者依次互相邀请饮食。称之为“传坐”。故事就从东市的笔工赵大按顺序坐东展开……在美食的包围中。这种新年的餐聚。可以见出唐代商业分工之细密与民间社团组织的初显。而节日。因此更具人情的温暖。

饮屠苏酒。长幼有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中的唐人宴饮图

唐代岁宴之上。必不可少的节物有屠苏酒。敦煌文书中所记录的节候赏物。就有“岁日赏屠苏酒、五辛盘、假花果。胶牙饧”。屠苏酒其名。据孙思邈《屠苏饮论》说:“屠者言其屠绝鬼炁。苏者言其苏醒人魂”。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屠苏酒的做法。唐人韩鄂的《四时纂要》是这样说的:“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

佛教新闻在线观看

、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右八味。剉。以绛囊贮。岁除日薄晚。挂井中。令至泥。正旦出之。和囊浸于酒中。从少起至大。逐人各饮少许。则一家无病。”从其药材来看。这种家家迎新的屠苏酒。正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言。主要是为了“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孙书中也有屠苏酒的配方。除了药材略有不同。制作中还需将药浸入酒后“煎数沸”。大约使药力更为发散。酒味更加浓郁。其饮用的方法是自年少者起。年长者居末。据说是因为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因此白居易的元日诗中有“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

佛教最新反腐新闻

作少年人”之说。而在他与刘禹锡等好友的元日唱和诗中。也屡屡出现“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方干更有“才酌屠苏定年齿”的句子。可见元日饮酒的确以年齿幼长为序。

此外。侯白的《酒律》说。岁日饮酒从少到老一轮下来。年长居末尾者则连饮三杯。以示安慰。称之为“婪尾”。唐诗中也多写作“蓝尾”。白居易的《元日对酒》诗中称:“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意思是年岁最长。当仁不让地成为最末一人。连饮三杯。这种唐人的新年节物屠苏酒。在同时期日本的年中行事中也可以见到其踪迹。据说嵯峨天皇弘仁二年(公元811年)已有记载。宫廷内元日供御药事。即饮屠苏酒。其做法也同样是于除夕夜“以屠苏渍御井”。

佛寺开俗讲。僧徒俗众同贺新年

唐风东渐。而佛法西来。在日本圆仁和尚的记载里。唐人的新年中可以看到许多与佛教相关的场景。842年正月一日。他在长安。见“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俗讲。是以通俗的讲唱形式。吸引士庶。传播佛经奥义。圆仁提到新年里讲的有《华严经》、《法华经》和《涅槃经》。而会昌寺的文溆法师被认为是当时长安城中俗讲第一人。据说文溆善长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可以想象。僧徒俗众在新年的假日里。纷纷入寺听俗讲。在大德们吟哦的经声中。感受到九天佛国的无上美好。惊叹行善积德的诸多神迹。这也是唐人新年的一种娱乐方式吧。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正仓院南仓藏锦幡

圆仁提到的幡子。在佛教中用以供养菩萨。佛经中说造此能得福德。避苦难。往生净土。敦煌莫高窟曾出土一发愿幡。上有墨书。是开元十三年人祈求眼疾痊愈发愿所造。唐人新年中即用幡来祈求长命百岁。这种祈福的唐幡。在日本奈良正仓院中现在也可见到。正仓院建于公元750年。正值唐朝盛世。当时中日交流频繁。圣武天皇的许多用具源于唐朝。这其中就包括了书圣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以及诸多礼乐器和佛经。在他辞世后。“追感畴昔。触目崩摧”的光明皇后。将其生前用品悉数捐献出去。在保存至今的唐幡上。夹缬的花样依然清晰。颜色还很鲜明。丝缕间闪耀着的光泽。仿佛仍寄托了当时人们的种种心愿。

正仓院的宝物中。还有光明皇后(701-760)所书写的一卷《杜家立成杂书要略》。其抄录内容为唐人的来往书信共三十六札。其中有一通作《岁日唤知故饮酒》。是招唤老朋友岁日一起喝酒的来往书信:

日号芳年。杯名长命。同受多福。义无独宴。故令驰屈。希勿余辞。冀近传杯。遣此无运。

答既登献岁。幸履芳辰。未到之间。已欲驰驾。既蒙嘉命。岂敢辄安。即事速参。谨还无具。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

正仓院《杜家立成》中的《岁日唤知故饮酒》书所谓“杯名长命”。庾信诗有“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指的是新年岁酒。从去信及答书。我们可以读出二人心神相契。新年共饮的好兴致。这些岁时往还的书信。敦煌写本《朋友书仪》也有收录。在种种遵循的礼仪规范之间。唐人笔下新年里对远方亲友的相思之情与感时之叹。读来依然真切感人。

新年是四季轮回中的起点。人们回顾畴昔。眺望明日。唐人欢乐的年宴上。屠苏酒饮下的是对于时间延续的美好期盼。肃穆的元日朝会。是政治大国的新年祈福。而在时光飞逝之中。个人所为那么有限。元日里诗人们写下无限感慨。“自惊身上添年纪。休较心中小是非”。“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

会昌二年。白居易七十一岁。他在新年里写道: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

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后人评这首《喜入新年自咏》诗曰。每句中皆有一喜。

的确。在感慨时光飞去。白须如雪的同时。诗人每每找到人生可以庆幸之处。在无情的时间之流中。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愧是唐人乐天!

原标题:唐朝人如何过新年:群臣元日朝会。百姓互道“万岁”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6/02/095201345650.html

以上是关于「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朝」涅槃华严轮流听 唐朝人过年去佛寺听僧人讲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699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