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07 23: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

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
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

香港西方寺宽运大和尚

 

    大菩文化香港讯 金钱或财富,可以说是世间人人所希求的,它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而财富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有物质的财富,也有精神的财富;有外在的财富,也有内心的财富;有染污的财富,也有清净的财富;有世间的财富,也有出世间的财富;有狭义的财富,也有广义的财富;有现世的财富,也有未来的财富;有一时的财富,也有永恒的财富;有有形的财富,也有无形的财富。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而财富的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财富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欲望

 

    虽然追求财富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欲望,但是正如俗话所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说,财富是可爱的,但我们必须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去追求,这样得来的财富才会心安理得。如果从事商业经营,应该以自利利人的心来赚取应赚的利润,并把赚来的钱作合理的支配,而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而花费,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贪心而赚钱了。《善生经》中说,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来处理:①家计的生活,②营业的资本,③储存在家以防意外,④放款生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储存在家和存入银行生息应该合而为一。此外,也应在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作为三种用途:①供养父母,②周济亲友和部属仆从,③供养三宝,作为宗教的奉献。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后面的三种用途,则是为了孝养父母、社会福利及宗教事业。对于财富如能取之有道并用之合理,如此,才能令我们身心健康,拥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二,物质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

 

    过去有一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


    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甜蜜。


    一天,富翁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哩!


    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两根金条,从墙上扔了过去。


    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来历的两根金条,

最近新闻关于佛教

心里既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不知从哪里掉下来的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计也丢下不干了。


    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地。


    女的摇摇头说:不行!金条会被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
 

    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灶洞里。


    女的反对地说:藏在灶洞里会叫贼偷去。
 

    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


    从此,夫妻俩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欢声笑语了。


    这时,隔壁的富翁就对小老婆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办法就这么简单。


    由此可见,钱财是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上面这个故事会让我们得到很好的启迪。

 

    三,真正的财富──世间的智慧

 

    根据儒家的经典,我们可知儒家把智慧列为第一优先。如《中庸》中讲三达德: 智、仁、勇,智为第一。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致知在格物。这里《大学》所讲的道理,是在于彰显人人本有天赋所具的灵明德性。而所谓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事物物的道理,以获得圆满的智慧。《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切问、近思都是求取智慧之法,有了智慧便能引发仁爱心,所以说仁在其中。《中庸》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为什么不是将顺序倒过来说:笃行之,审问之,博学之。显然是因为知在先,行在后的缘故。所以到了后代,王阳明才会说:真知乃能力行。还有《老子》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说明智者才能体察道体精微,勤而行之,心与道合,不言而顺乎自然。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家、道家,乃至近代的哲人、伟人,其最高的人生目标即是智能。

 

    这些古今圣哲,都能对生命有深刻的悟解,深明人性

佛教新闻2020年

所具的潜能皆无限而平等;深知人人皆有成功之可能,深知道德修养之重要性,既不自卑亦不自大;了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的道理,所以具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不仅爱国、爱家、也爱全人类,而且能推而爱及万物;当居高位、掌大权、享厚禄之时,都能善用其声望、权力和地位,担天下之重任,发挥一己之长以利济生民;若不幸而时不我与,小人道长时,他们也都能遁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易经》),悠游于山水林下,了其余生。其道理何在?简单地说,所凭借的就是智慧。

 

    四,竟究之财富──出世间、世出世间智慧

 

    《金刚经》云: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这就是说,财宝虽多,终有尽时;法施虽少,功德无量。所以说最大的财富是法宝,而不是万贯家产。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而不是财布施。因为物质财富是无常的、短暂的,它只能给人以一时之乐,解除人们一些肉体上的痛苦。而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给人以长久的享受,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据增支部《优伽经》中记载,一次,优伽对佛陀说:尊敬的世尊,我有个朋友富能敌国,令人敬佩。佛陀问:他到底有多少财宝呢﹖优伽回答道:大约有十万两黄金,无数白银。可敬的世尊。佛陀问:优伽,这些是真正的财富吗﹖尽管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财富,但这些财富都是无常的、暂时的,大火可以把它烧毁,洪水可以把它冲走,小偷可以把它偷走,政府可以任何一种借口将它充公。但世间有七种财富是真正的财富。它们是:信心、美德、精进、布施、闻法、喜舍、智慧。而且,智慧被佛陀视为人世间最高的财富、最究竟的财富。


    出世间智慧之所以不同于世间智慧,是因为它高于世间智慧,比世间智慧更为究竟、更为圆满。因为,它必须通过甚深禅定才能获得,它能帮助人们正确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解除一切的烦恼,最终获得人生的彻底解脱。这就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而从出世间智慧再往上升,就是世出世间的智慧,此即大乘菩萨的智慧,既证人空(即人无我),也证法空(即法无我),得大解脱而不离世间,这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有四种意思︰ ①是慧(通达空性);②是明(无无明);③是清净(无烦恼);④ 是远离(去执着)。这个般若智慧是无价之宝,是人人本具,只待我们去证实、去体现。般若是永恒的真理,是无穷无尽的智慧,因此,我们如能证悟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了万有。


   由此可见,般若智慧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因为有了般若,人生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都能迎刃而解。正如《心经》中所说:行深般若波罗

佛教方面的新闻

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以深广的智慧来超越烦恼的障碍。因此学佛之人,当以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中的般若波罗蜜为起点,也以般若波罗蜜为终极。藉佛法的智慧,来指导我们,如何修行其他五种法门。如《大智度论》云: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世间法因般若才能成为出世法。


    般若就好像是佛法的双眼,因此菩萨行六度波罗蜜,以般若为首

佛教界疫情捐助新闻稿

;若不以般若为前导,那么所修只是人天善法,而非航出苦海的究竟佛法。

 

    结语:


    因此,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世间财富的价值,在于以智能及正确的手段去赚取,同时要合理地分配与使用。然财富被使用了,就不再为我们所有,而保存着亦不一定是我们所有,唯有布施出去,才真正属于我们所有。所以佛教鼓励我们布施、帮助他人;明确主张菩萨行圆修六度,广行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居六度、四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而布施行中,又可分为财施、法施与无畏施;财施又最为基础而直接。  


    所以说,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因为他拥有财富,而是拥有财富后如何通过智能去使用财富,造福人类。也就是说,我们有钱,还要善于用钱,要争取实现布己所有,施与众生,如此才能实现财富的真正价值。
 
    总而言之,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的。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因此如果我们能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我们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们必须坚定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地自我期许勉励,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永不懈怠,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


    值此2015年元旦之际,祝愿各位网友读者朋友新年进步,身心康泰,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法财无量,富贵吉祥!

 

相关新闻:宽运法师:寻找健康的密码 佛法教您如何安顿身心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83751.shtml

以上是关于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般若-香港西方寺宽运法师:喜见富贵逼人来 更行好事存方寸;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8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