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金易明:南方丝路绽放白莲 风花雪月熏馨南诏大理的妙香佛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崇圣寺-金易明:南方丝路绽放白莲 风花雪月熏馨南诏大理的妙香佛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易明:南方丝路绽放白莲 风花雪月熏馨南诏大理的妙香佛国
金易明教授(资料图)
亿万年天地造化,铸炼成苍山洱海刚柔相间的丰韵;
千百载人文沧桑,酿造为南诏大理依山傍水的文明;
四时间风花雪月,薰染著白族文化深厚丰满的底蕴。
千年古刹终于启开山门,回荡晨钟暮鼓,飘逸紫烟檀香……历史将铭记这一时刻——西元二OO六年的七月十二日。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为崇圣寺开光举办盛大典礼,共庆“佛都”重辉。海内外高僧大德齐聚崇圣寺,共襄开光盛典。而此时的我,遐思在苍山与洱海裡漂浮、心灵在历史与现实中撞击,情怀在兴衰与毁誉间激荡……
西元七一四年,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苍山脚下、洱海之畔,勤劳智慧的白族先民,在其贤明、睿智的南诏君王的宣导下,人挑肩扛,在当时被中原地区称之为未开化的“乌蛮”“白蛮”之地,矗立起巍峨的三塔,同时,一座命名为崇圣寺的淨土圣地、庄严佛刹,首次向雄居中原的汉民族展现了妙香佛国的风采,农耕文明的丰姿。白族先民肩挑的决非通常意义上的砖瓦,而是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担荷起如来的家业,在整合各民族优秀文化、圆融各语系灿烂佛教文明基础之上,架构著斑斓丰富的南诏大理国辉煌文明。因此,被喻以“佛都”美誉,被赋予“王家寺院”尊称的崇圣寺,千百年来,在大理各族民众的心目中是那样的崇高,那般的神圣。
然而,世事变迁,诸法无常,历经地震、兵燹、匪乱等天灾人祸折磨和摧残的崇圣寺,终于在一百五十年前彻底被毁。从此,大理的土地上,只见三塔形影相印,不闻佛寺晨钟暮鼓,崇圣寺堙没,而他的另一称谓“三塔寺”,也是只见三塔不见寺,名存实亡。
历史是不甘沉沦的。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沉默,大理政府部门终于在世纪交会之际,动议修复崇圣寺,让曾经照耀西南边陲各族民众的灿烂南诏佛国文明,在今世重放异彩。当新世纪的缕缕曙光映照苍山颠峰之时,古老的崇圣道场为之展新颜;当千僖年的茫茫晚霞抹红洱海湖面之际,悠久的妙香佛国呼之而欲出。七年过去了,当重放的莲花终于结成正果,一座气势恢弘、融合白族、汉族建筑特色,圆融各族佛教信仰的崇圣寺,终于巍然耸立于南诏大理古国的土地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崇圣寺相继修复钟楼,重铸 “建极大钟”,重开“聚影池”、重建“雨铜观音殿”。随著新世纪的跨入,崇圣寺开始了重显“佛都”风采,再展“王家寺院”风范的大规模重建。重建的崇圣寺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仅寺院仿古南诏风格建筑群落即占地六百亩,寺院中轴线总长达四公里,其木雕长卷《张胜温画卷》长达一百十七米,堪称世界之最;露天竖立之巨大的五方金刚杵,恒转不息的硕大转经筒,在南诏大地,印刻著古老雪域宗教的深深烙印。
自东向西,洱海、三塔、寺院、点苍山交相辉映;自南向北,大理新城、下关古城、上关花市,直追难以从记忆中褪色的茶马古道驿站喜洲古镇。自然与人文在此相应,历史和现
我不竟感慨:无怪乎七月十二日,会云集摩肩接踪的各地各族信众于崇圣道场,能吸引五湖四海的各省各国的大德于妙香佛国,为寺院的佛像开光。对于世间而言,再辉煌庄严的典礼,终究会谢幕。然而,妙香佛国的精神世界所奏响的华彩乐章,却将穿透历史,由过去而影响现实,由现实而薰陶未来。崇圣寺特别庄严辉煌的开光典礼,所折射的是人类在追溯辉煌历史,祈愿灿烂未来,讴歌繁荣现实之中,追求和推进人类与自然、宗教与世俗、历史与现实
面对云雾绕撩的苍山之颠,我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0305.shtml
以上是关于崇圣寺-金易明:南方丝路绽放白莲 风花雪月熏馨南诏大理的妙香佛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崇圣寺-金易明:南方丝路绽放白莲 风花雪月熏馨南诏大理的妙香佛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