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07 22: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

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
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

金易明教授

 

    大菩文化佛讯 作为禅师,石涛是位禅学的实践者,是以其丹青翰墨诠释和锲入禅意妙境的禅师;作为画家,石涛是位艺术的拓荒者,是以其禅悟佛境发掘和昇华水墨画意的画家。

 

    “清初四僧”之原济石涛、八大山人朱耷、石溪髡残、渐江弘仁,均系前清时代绘画艺术上卓有成就的画坛名匠;其中,石涛和八大山人是明宗室后裔,石溪髡残、渐江弘仁则是明代遗民;由于出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遭遇,“清初四僧”都怀抱著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新兴的清政府有著扯不断、理不清的恩怨。但是,他们与反清複明的陈子龙等文人,又是旨趣迥异,不可一概而论。其中,石涛禅师则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一生的成就和英名,由其璀璨耀眼的书画作品,及力透纸背的绘画艺术名著《苦瓜和尚画语》十八章(坊间流传本又有冠名为《画谱》的)传世而光照中华画坛;而佛学禅味,则是他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之思想渊源。可见,石涛可谓典型的画僧。可惜的是,他虽留下了以华夏名山奇峦为主题的山水画珍品,但直到现在,我们连石涛之生卒具体年份还在众说纷纭。

 

    他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大师呢?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清初山水画四大家之一的王原祁曾十分动情地说过:“海内丹青,未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这是一位活在石涛同时代的艺术大家的评价,是洗褪中国文人间相互倾轧之陋习、同行间相互贬低之陈规后的肺腑之言;而近代书画巨匠傅抱石先生也由衷地感歎到:“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己。”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作“抱石”;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的评价则更显学术性:“中国现代美术始于石涛。石涛明悟了艺术诞生于‘感受’,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比西方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早了两百年。”

 

    然而,石涛禅师虽历代不乏知音者、击掌者,而煌煌五二九卷的《清史稿》则只在第五零四卷中,为这位中华艺术大师留下区区不到百字的记载:“释道济,字石涛,明楚籓裔,自号清湘老人。题画自署或曰大涤子,或曰苦瓜和尚,或曰瞎尊者,无定称。国变后为僧,画笔纵咨,脱尽窠臼,而实与古人相合。晚游江、淮,人争重之。著论画一卷,词议玄妙。与髡残齐名,号‘二石’”。由此,也可见我们所谓的

近期徐州佛教的新闻

“正史”,实在过于张扬其“官本位”的观念,一位在民族艺术史上具有开拓性成就的艺术家,一位在美学领域具有奠基性标志的大师,难道其重要性,以及对于民族文化的价值、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还不如随便哪一位道台、巡抚吗?综观中国历史,许多被树碑立传的官吏,以及那些历朝历代的皇族贵胄为中华文明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者,又有几何?

 

    由此,无怪乎虽与清皇朝有著家仇国恨的石涛禅师,为其艺术的弘扬和流传,竭尽其能地在康熙皇帝两次南巡时,又是接驾,又作颂诗。此乃中国士大夫阶级之通例而已。不少人都颇为疑惑,作为明朝的宗室,前朝的遗民,此举似有关气节。连当代画坛名师黄宾虹和石涛研究专家郑拙庐先生,都认为石涛是明朝王孙,早已削髮为僧,却两次接驾,歌颂新朝,如此“变节”是难以谅解的。笔者以为,持此等议论者,不是对中国文化属性的漠视,就是对艺术家的苛求;或者可说是“隔岸观火”——一身轻閒。一个官本位文化积淀了数千年的社会,却希冀一位除自身才华之外一无所有的画僧,在明朝灭亡已过去四十多年后的一六八四年和一六八九年,以拒绝见康熙皇帝为义举,去为大明江山守节、殉葬,实在于理难通,与情过苛。而且,此时的石涛之翰墨已经是名播长江南岸大地,康熙尚未知其为明朝宗室后裔。此时此地,在皇权一统天下,面对雄才大略、英武圣明的康熙皇帝,作为珍惜自己艺术创作环境和艺术影响力的画僧,迎接圣驾,并神采飞扬挥毫绘製《海晏河清图》,题写颂诗“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且郑重其事地在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此乃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正常表现,与操守和气节并无瓜葛。“女为悦己者容,士

兰州市雁滩佛教新闻

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观念,在石涛心中的涌动,应该说是自然的。此时如果摆出一付桀骜不训、凛然不群的姿态,至少就石涛的经历和处世方略,倒颇显矫情。

 

    尚有人疑惑于八大山人和渐江弘仁都远离朝廷了,为何你却要淌这锅朝廷之水沐浴呢?其实,石涛与朱耷、渐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人生际遇差异较大,倒是朱耷和渐江的人生际遇则颇为相近。由于清兵的入关,断送了八大山人和渐江两位艺术大师本已花团锦簇的前程,因而对清王朝的敌视仇恨,八大山人和弘仁可说是刻骨铭心;与新朝间的水火不融,睥睨朝野应属正常心态。而石涛则不同,明亡时他还是三

与佛教相关的新闻

岁小孩,国破家亡的痛苦无从感触。他的艺术成长之路,起步于顺治朝、成就于康熙朝。所以新朝的政通人和、万象更新的局面似可以云蒸霞蔚喻之,在经历了清初战乱的石涛心中,不会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自己是前明遗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潜意识中对满清的抵触情绪,在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滋长。与刚领罢崇祯皇帝官饷,即树起李自成的闯王旗,随即又向多尔衮呈表效忠,愿为新朝“殚精竭虑、肝脑涂地”的“贰臣”相比,石涛要清白多了,也颇具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清高之风骨;毕竟他年轻之时并未毛遂自荐、兴致勃勃地去清廷为官。

 

    至于他为何直到晚年才明示自己明朝宗室之身份,笔者以为,这并非为挤身官场的故意隐瞒。以新朝初建的形势和康熙皇帝的远见卓识,对于前朝的宗室后裔之“统战”,实际上落实得十分到位,前明贵胄的名片,对他而言是张不错的招牌。由于前明朝的降将叛臣,

北魏佛教讲座 新闻

虽深受朱姓“皇恩”,但比起多尔衮等新朝权贵,在诛杀朱明皇族孑遗的问题上,态度更显凶狠坚决。吴三桂就提出过“剿尽根诛,一劳永逸”。因此,为保全身家性命,石涛直到晚年才透露出自己的前明宗室身份。

 

    他有两个匪夷所思的古怪别号:苦瓜和尚和瞎尊者。何谓苦瓜?明眸亮眼的石涛又为何自喻瞎尊者?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丁丑二月,石涛题八大山人《水仙》诗说道:“金枝玉叶老遗民,笔砚精良迥出尘。兴到写花如戏影,分明兜率是前身。”赞的是八大山人这位同为前明宗室贵胄的长兄,而透露的是面对家国沦丧之悲,新朝勃盛之境,一个士大夫、一个前朝遗民,特别是前朝皇家贵胄的痛苦和无奈。对此情景和心境,浸染于中国文化氛围之中的知识份子,当能理解、体会、感悟。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0308.shtml

以上是关于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艺术-金易明:融佛意禅境于丹青 清初画僧石涛的信仰与艺术境界窥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286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