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北朝佛造像——巅峰之美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北朝佛造像——巅峰之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北朝佛造像——巅峰之美
北朝佛造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博兴、无棣、诸城、青州、昌邑及惠民等地陆续出土了近千件佛教石造像和百余件金铜造像。自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时间跨度达5
青州地区地处南北两大佛教文化板块之间,却更多受南朝影响,这和古青州与南朝政治上的渊源有关。东晋十六国后期青州属南燕,东晋义熙五年刘裕统军攻南燕,六年后青州入东晋版图,后继属刘宋,至北魏皇兴三年,魏攻陷东阳,青州又从南朝归入北朝。青州由东晋、南朝统治近六十年,在归属北魏后不久,又逢孝文帝改制,正欲模仿南朝典章文物,北魏占有青州后,将那里的民众迁到代郡一带称“平齐民”,并重用其中名士协助政权改制,在将南朝文化向北传播的进程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有崔光、刘芳、崔休、房景先等。此外北朝官
青州地区在北朝末年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造像模式,这种富有地方特色、具有稳定发展属性的中心区域模式,学界称为“青州模式”。青州模式的形成,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宿白先生对影响青州造像的可能因素有较全面的分析。从青州地区佛像多为螺发,菩萨头戴宝冠、宝缯垂肩、身披复杂璎珞等特征看,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建康栖霞山及成都万佛寺造像,与南朝造像在很多方面如出一辙。学界一般认为,青州模式乃是源自南朝,其风格演变大体始于孝文帝改制以后,与南朝造像有着相似的演变进程,只是南方阶段性风格的形成要稍早,青州地区则在后期形成的风格及发展上较四川地区更先进,具备了许多向隋代造像过渡的特征,其地域风格在北周宣帝、静帝后得以全面推广,直接影响到隋唐的造像。
第一阶段为北魏末以前,其风格大体与南北朝风行的“秀骨清像”相一致,背屏式造像较多,注重服饰的刻画,佛衣着装为右领襟敷搭于左肘的褒衣博带式,下摆两侧外展。
第三阶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09752.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北朝佛造像——巅峰之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北朝佛造像——巅峰之美;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5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