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1 21: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

禅宗诸家之“心性”说

—从初祖菩提达摩、六祖慧能到洪州马祖道一之思想变迁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达文

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
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

冯达文

冯达文,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中

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学术委员

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仍任中山大学比较宗教

研究所所长,六祖文化中山大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古典

哲学与宗教。

论文摘要:

依达摩之“四行”说可见:

其一、达摩是明确地把宗教修行建立在原始佛教所确认的三世轮回说的基础上的,故才有“报怨”、“随缘”之说;

其二、依三世轮回说,

中国佛教新闻发言人

必以为有一轮回的承担者-灵魂。《楞伽经》之“如来藏藏识”,达摩之“含生凡圣同一真性”,实都指此灵魂或“灵性”;

其三、此灵魂或灵性之普遍意义不作“共相”解,一方面是因为它本指的超越任何的个体性,它是“无始”以来的;另一方面是指的它在超越任何个体性之后的平等性,即它的无分别的清净性;

其四、在确认灵魂、灵性实存的基础上的修行观,它所主张的“众生无我”说,“安心无为”论,是特指十二因缘中的“爱”、“取”二支而言的。

佛教新闻事件

“爱”、“取”两支属现世个我之主观心识(知觉心),在“爱”、“取”两支中(三世轮回之两个时段中)不起爱取之心意,即为

今日南传佛教新闻

“众生无我”。依此修行,便可做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渐次使灵魂获得超度;

其五、依原始宗教,轮回之主体灵魂本是“无明”,属“妄识心”。而且此“无明”乃“无始无明”,则此“妄心”且具先验性。然则人之灵魂下堕成必然性,人之修为只不过属经验习心,借修为得以成佛亦属偶然性。与原始佛教不同的是,《楞伽经》等经,以“如来藏”称“藏识”,达摩等师“深信含生凡圣同一真性”,此即以“明”、“明觉”论“性”,这就不仅使成佛获得先验与必然的意义,而且由于借自性的开显即可成佛,此诚加强了成佛的自信心与现实性。达摩禅学得以承传与光扬,诚然有得于此。

可以说,达摩以《二入四行论》说法,以《楞伽经》传授慧可,且称:“我观汉

2019佛教农场新闻

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在于:它重塑了中国人的思想信仰。而这种思想信仰,在魏晋以降一段时期,由于受到玄学与般若学的批判而被否弃,尔后却为关中之姚兴一族,和江南梁武帝一朝所期盼的。不过,达摩及其提倡的灵性(如来藏藏识)在中土已有别于西汉以阴阳五行说支撑的信仰。及至达摩被害后其本人也被传说为已获得“意生身”,此即可见达摩始创禅宗其灵魂信仰之广泛的受纳性。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10/fonews_{072BB718-3C58-4ED4-81A2-88B7E77F339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宗风论坛】14. 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选(摘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39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