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31 02: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

敦煌莫高窟(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千年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连日来。一向神秘“保守”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反常态地主动邀约百名中外摄影师进窟创作。对比它对游客开放30余年来在保护方面不遗余力的“小心翼翼”。这一“大胆”举动无疑与一直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的参观规定相“冲突”。亦让有幸在“宽松环境”下自由发挥的摄影师们受宠若惊。

然而。这种“反常”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要通过类似途径的探索。让这处古老的人类遗产回归到当年营造时的“开放姿态”

萍乡佛教新闻最新

。让更多的人来“守望敦煌”。从而得到更多的力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莫高窟保护与弘扬事业中来。

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莫高窟要“开放保护”的王旭东。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立场”。他说。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条件来给摄影师提供走进洞窟的机会。但现在包括安全、管理等措施日趋完善。希望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与古人对话”。与更多人分享各自的“敦煌故事&rd

香港星岛日报内地佛教新闻

quo;。

王旭东解释说。长期以来不允许游客进窟拍照。是因为之前认识水平有限。认为闪光灯会对壁画颜料等产生伤害。但经多年监测研究发现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现在仍要坚持这一规定。是因为莫高窟洞窟非常狭小。如果

四大天王佛教新闻

关于哈佛教育的新闻

人都去拍照。忽略了讲解环节便是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公元366年。莫高窟出现第一个石窟。自此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10余朝、1000年延绵不绝。但以民间营造为主体的千年历程伴随着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直至官方实施管理的近70余年来。历经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抢救性保护。今年迎来1650岁“生日”的莫高窟终于“转危为安”。

之所以今天的莫高窟交汇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的印记。是因为它不同于皇家石窟寺。而是由中西方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的一个过程。从营造之

苏州市佛教协会图片新闻

初便是开放包容的。王旭东表示。不同民族在这里相互共存。并持续创作千年的石窟在全世界来说都属罕见。至少在他的知识范围内尚无第二处。

事实上。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也贯穿于莫高窟抢救性保护的数十年间。尤其是数不胜数的国际合作项目为莫高窟在文物保护和人才的培养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从古代借鉴一些经验。为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做出贡献”则是敦煌研究院希望努力实现的“开放保护”。

王旭东透露。敦煌研究院目前已与很多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近期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不仅要让敦煌文化走进各国的校园和社区。同时也邀请其他国家的学者来参与莫高窟共同的保护、研究与传承。用他们的文化背景来看敦煌。用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讲“敦煌故事”。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6/11/093043348725.html

以上是关于「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尝试“开放”中保护 迎百名摄影师进窟创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97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