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学佛之根本意趣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31 00:3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学佛之根本意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佛之根本意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之根本意趣

一、人生所为何事

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岐途。人生存于世间。究竟所为何事?有何意义?这要从吾人本身去观察。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学佛的意趣。因为佛法就是解决人生的根本方案。也可说。这是一切高等宗教所共同的。皆由此而产生的。但人生究竟所为何事?有何意义?惟有佛法才能完满的解答。

一、茫茫生死事难知:人从最初出生开始以至老死为止。匆匆数十年中。终日浑浑噩噩。究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谁也不能答覆这一问题。所以只能说糊涂的来又糊涂的去。人就在这糊涂中过去。甚至夫妇配偶。也每是无意的似乎偶然的结成;一生事业。也每是糊涂的做去。最初也未必有个一定的计划。很少由自己的主意而成就。西洋某哲学家。对这茫茫人生。有一个妙喻。他说:某处有两座耸峻的高山。山下是条很深长的溪流。两山的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小桥结连着。人就伫立着在这座桥上前进。向前山远眺去。是云雾弥漫。一片糊涂;向后山远瞩去。又是烟雾沈沈;向下看去。深邃莫测。有的人走上三两步。就掉下深渊;有些人走一半路程。也不幸掉下去。就是走近对面山边。也还是难以幸免落入茫茫的深渊。掉下去究竟去向何处。谁也不知道。这正是茫茫人生的最好的写照。学佛就是对此糊涂人生。有一彻底的认识。这人生问题。虽然也可以不必去研究。如一只海船。从此海岸驶往很远的目的地。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糊涂的向前航行。但是。漫无方向的乱闯。这是一件极危险的事。佛法。就是说明了这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怎样行去。才能安登光明彼岸的问题。

二、碌碌终生何所得:人生碌碌忙了几十年。从小就忙。一直忙到老死。到底忙什么成绩来?这是值得反省的。很有意义的问题。可是不忙。又不成。多少人无事也要忙。问他忙个什么?他是无以答覆你。但总之不能不忙。年青人大慨不会这样想的。他们以为前途是充满了无限的光明。一到中年以后。对此碌碌人生就有所感触。我不是要诸位不要忙。而要探讨忙了有何所得。世俗说:“人生好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在忙碌中确曾获得了高官、财富、地位。但不久就失去了。好像什么都是空欢喜。什么都毫无成就。老年人对此。特别有着深刻的体验。如儿女小时个个都跟随在身边。一等长大了。也就各个营谋个己的独立生活去了。这一问题往往容易使人生起悲观消极。萎靡颓废的观念。但佛法却并不如此。

三、孳孳行善复何益:关于劝人行善。不但佛教这样。儒家、耶、回教等。无不教人行善止恶。所谓“为善唯恶恐不及”。可是行善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道德究竟有什么价值?平时说:“行善

佛教新闻发布会

得善果。作恶得恶报”。这是因果的定律。中国人对于行善的观念。多建立在家庭中。如父母行善作福。其子孙必多昌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并不如此。有父母良善而子孙大恶。有父母很坏而子孙忠孝。如古代尧帝秉性仁慈而丹朱性情傲慢;又如瞽瞍为人顽劣而其子舜帝大孝。就是一例。约个人说:这社会上往往是坏人容易得势。好人每每被欺侮、吃亏。如孔子的道德学问。难道不好吗?可是。当他周游列国时。曾经几乎被饿死。政治上也无法舒展抱负。反之。大恶盗拓。竟能横行于当时。这样看来。善恶与祸患。有什么必然规律?为什么要行善呢?这唯有佛法建立三世因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说:一切宗教劝人行善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而与佛法的结论却是不同。学佛只管孳孳行善。也许目前所遭遇的是不利。困惑。但将来善业成熟。自然会感到美满的善果。能这样。才算合乎佛教的精神。

四、逐逐此心安不得:说来这实在是一件不著边际的苦事。我人的心总是向外贪求。终日为著色声货利名闻权力在驰求。为什么要这样?为了心满意足。如一个缺乏衣食的人。他必需获得金钱才能解决生活的困难。可是一等他获得足够的衣食后。他仍然是不满足。进一步又要讲求衣食质料的美好。出门要有新型的轿车。住的要有精美的大厦。等到一切都到了手。心中还是不满足。人心永久是这样的。终日追求。没有满足的一天。如马奔走一样。后足著地。前足早又挂空。决不会有四足一齐著的。人心不足。总觉得他人样样比我好。其实不然。学问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学问。他也是不满足的。为一国之主的。虽有绝大权威。他也还是不满足的。有他说不出的苦。人不能获得满足。内心就永久得不到安乐。平常说:要安乐就得满足。其实人心从来就不满足。怎能得到安乐呢?一般宗教给人安慰。使人满足。安慰也可说是一般宗教的共同点。如西洋宗教教人信就得救。得救了自然就会满足。内心也就得安宁。把人当小孩一样看待。小孩子。你听我话。不要哭。给你玩具。其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人心的不满足。不是外来的给予所能满足的。惟有佛法。教人先要了解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碌碌终生究有何所得。行善复有何利益?如何才能获得内心满足和安乐。从这些问题去审察。才能把握住佛法的核心。也才能真正获得安乐。

二、我在宇宙之间

一、神造我欤?对这茫茫的人生。又考察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我生存在这广大长远的时空中。究竟有何种地位?宇宙之大。上天下地。形形色色。万化纷纭。吾人生来死去。行善作恶。皆在其中。但我们生存这宇宙之中。究竟是什么地位?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比方在家庭中是家长。即负有家长的责任;做学徒的。就应有学徒的态度。西方宗教的观念。人在宇宙之中是被造的。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飞鸟走兽。乃到草木丛林。各式各样。都是神所创造的。一切受神的管理和支配。人既然属神所有。人就是神的奴隶。所以他们每称神为主。人自称神的仆人。所以我说:西方宗教的人生观。是主奴的文化体系。人是神的奴仆。一切唯有服从。不服从就有罪。如主人命令仆人先扫地后煮饭。而仆人却先煮饭后扫地。虽然事情做得很好。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仆人违背了主人的命令。这宇宙间就是能造的神和被造的人与万物的两种关系。人虽是奴隶。但是高等的奴隶。神创造了宇宙万物以后。教人去支配管理万物。所以做人的态度。站在神的面前是感觉到万分的可怜;但是对于万物。又有了大权威。值得高傲。西方宗教文化。离开了神。好像一切毫无意义。这种观念。在当时文明未开化时期。也许是合理。但是到了现今。是值得考虑的了。

二、天地生我欤?中国文化对于人在宇宙间地位的看法。比西方宗教要高明得多。他说人由天地所生。或由阴阳和合生。天是属于形而上的或精神的。地是属于形而下的。物质的。天地生万物。而人独得天地之正气。称为万物之灵。甚至伟大到与天地并立。称之为“三才”。所以人在天地间是最高尚的。不同于西方的主奴体系。是否人人都能与天地并立呢?唯有圣人才能“赞天地之化育”。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与万物同忧”。这些都充分的表现出圣人之伟大。天地生万物是无心的。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不同上帝生万物是有心的。要生就生。但是宇宙间从好处看:花儿美。鸟儿叫。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若从坏处看:大虫吃小虫。大鱼吃小鱼。你害我。我杀你。彼此相互残害。若说上帝造万物。这种生物界互相残杀的情形。最后当然也根源于神。神就未免太残酷了。所以上帝造万物说不通。儒家说天地万物是无心的。万物相争相杀。又相助相成。圣人却不能无动于中。他要与万物同忧。天地是属于自然界的。而圣人是人文道德的。圣人看到世界人类互相斗争。他就主仁爱和平。看到人们缺乏知识。他就以教育化导之。看到人们道德沦亡。他就重道德。天地间种种的不好。圣人总得想办法使它合理化。臻于至善。这样圣人也就赞天地之化育了。这种观念。比西洋宗教合理得多。由于中国的天地生。阴阳生。所以中国文化体系是父子式的。家庭是父家长制;政治是帝王以老百姓为子民。老百姓称地方官为父母官。父子文化体系。是情胜于理。不像主奴体系的重法。刻薄寡恩。

三、我造世间欤?佛法认为宇宙间的一切是由各人自己造成的。所谓是自作自受。共作共受。这是业感的定律。与神教恰恰相反。因此。学佛的应该理解到两种道理:一、世界这样的混乱和苦难。是由人类过去的恶业所造成。要世界清净和庄严。也唯有人人能行善止恶。才有希望。约个人说:我没有知识或家境的困难。乃至病苦的纠缠。都是由于过去或现在的业力所成。所以说要想世界得和平。个人得安乐。要自己尽量的向好方面做去才行。若人是神所造的。自己就没有力量。一切只有听神决定。佛法说由自身业力所招感。故自己有一番力量能改造自己。进而能改造世间。二、相信了佛法的业感缘起。无论是世界秽净。个人的成败。都是以前的业力所招感。决不会怨天尤人。业力是可以改进的。就从现在向善的方面做出。前途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光明。这是佛法为人的根本态度。我人何以要行善。使个人获得安乐。使世界趋于和平。这赞天地之化育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佛法提倡平等观。也就是人人皆可以成佛的道理。了解到这点。就可以明白人在宇宙间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佛法的我造世界。人人造世界说。是自由自主的人生观。人与人间。既不是主奴体系。也不是父子体系。先进先觉的是师。后觉的是弟子。先觉者有引导后觉者应尽的责任。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后觉的。不觉的。有尊敬与服从教导的义务。师友间情理并重。而在共同事上。又完全站于平等地位。以佛法而构成社会关系。必然为师友文化体系。适合于民主自由的精神。

佛法说。我能

佛教新闻比丘尼行脚

造世界。与上帝的创造不同。上帝要人就有人。要万物就生万物。是无中生有的。违反因果律的创造。佛法的造世界。是由各人起心动念的业力所造成。若能积功累德。净心行善。就可以实现清净理想的世界。最近有人说:佛也能创造世界。如阿弥陀佛能创造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若想以此来媲美莫须有的创造神。那是笑话!若以此来显示佛的能力。也是不懂佛法。依因果律而感造世界。这有什么希奇。凡夫也能创造世界。不过所造的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上的世界罢了。因人有烦恼恶业。所以造的是污浊世界;佛具有无边清净功德──福慧圆满。所以造的世界是庄严清净国土。这是佛法的因果定律。学佛者明了这一道理。在日常起心动念中。应尽力向善的方向做去。自己这样做。劝人也这样做。清净世间的实现(十方已实现的。很多)才有希望。

三、学佛是人生向上事

要了解学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认识人生生存的价值。在宇宙中是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后才能决定我们应走的正确路向。因为世间的动乱和安宁。人们苦痛与幸福。都是人类自力所造成的。并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来主宰我们。人类有此主动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进达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学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无不喜爱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为事业等失败。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但这种人究竟是少数。而且都有机会改善的。平常以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满。儿女多。身体健康。有钱有势。当然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说:这是好的果。并不是好的原因。要想获得良好的结果。不能就此满足。因为这是要过去的。必须积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趋向更好的。这如见一朵美丽的花。就想摘下来属于己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虽然获得了。到底是罪恶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的获得了钱财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这些钱势。做出种种害人利己的勾当。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没有确定向上目标的错误所致。

有人说:我不想学佛、成佛。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够了。这是不大正确的。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则得其下”。学佛。先学做一好人。这是正确的;若只想一个好人。心就满足。结果每是仅得其下。所以。学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还要具有一种崇高的目标。纵使一生不能成办。将来总要完成这理想的目标才对。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个理想的目标。劝人去修学。如耶教叫人体贴神的意思。效法耶苏。虽然他们认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苏那样的权威。但是要学习耶苏博爱和牺牲的精神。他们说:人的身体是土所造的。灵魂是由神给予的。因为人作了罪恶就堕落了。将那圣洁的灵魂弄的污葬不堪。所以教人先将污浊的心净化起来。才能进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标──生天国。

中国儒家也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是读书明理之人。尚且要“见贤思齐”;进而贤人还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统儒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贤圣大路上迈进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标。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据宇宙万有的自然法则。不用矫

佛教道教开会新闻

揉造作。任性无为。便是他们做人向上的目标。人世间的一切。立身处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就会颠倒错乱。治丝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难就接踵而来。从上面看来。儒家是效法贤圣的高尚人格。进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间自然的真理法则。总之他们都有引导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标。像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如国家或民族的趋势如此。有堕落的危机。一般高尚的宗教。都有一个光明的远景。摆在我们面前。使人向往。羡慕。在未达到这一理想境地的中途。不断的改造自己。力求向上。这才能获得信教的真实利益。学佛要怎样才能向上?这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础。但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因为做一好人。是我们的本分事。即是生天也不希奇。虽然天国要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还三界之内。天福享尽。终必堕落。还有生死轮回之苦。佛法的真义。是教人学声闻、缘觉的出世;学菩萨、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与出世无碍。但学声闻、缘觉还不过是适应的方便。最高的究极是以佛果为目标。从修学菩萨行去实现他。学菩萨行向佛道。必不离人、天、声闻的功德。渐次展转向上。虽然要经过悠久的时间和广大无边的功德累积。但有了这高尚的目标在前。助长我们向上向善的欲乐精进。至少意志不会消沉堕落下去。

学佛必先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是学佛最高理想的皈依。应依此三宝而去修学。三宝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绝对的真理。佛是对此真理已有究竟圆满的觉

佛教新闻学诚大和尚

悟者。僧是三乘圣贤。对于真理虽然没有究竟的觉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浅或深的体验者。所以佛与僧同是学佛者最高理想的模范。佛法。不像耶、儒的但以人格性的天神或贤圣为崇仰。不像道者但以永恒的自然法则为依归;皈依三宝。是统一了人与法二者而树起信仰的理想。我们何以要恭敬、礼拜、赞仰、供养三宝?这不但是一种虔诚敬信的表现。也不仅是一般所见求的功德。这是向往着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圆满的智慧。真法的绝对究竟归宿。以期我们对于真理。同样获得彻底的觉悟。我常说:中国孔、孟子道。对于做人处世、立功、立德。有一种独特的好处。可是缺乏一幅灿烂美妙的光明远景。不能鼓舞一般人心向往那光明的前途而迈进。可是一般宗教。无论你是多么的愚痴和年老。它都有一种摄引力。使你向上向善而努力。所以能够看经。研究佛法。和拜佛。念佛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学佛的。真正的学佛。主要是以三宝为崇高理想的目标。自己不断的修学。加以佛菩萨的慈悲的愿力摄受。使我们身心融化于三宝中。福慧一天天的增长。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标。

四、学佛的切要行解

佛法中。从信仰到证悟。有“解”“行”的修学过程;解是了解。行是实行。佛法的解行有无量无边。现在仅举出扼要的两点。加以解说。先说理解方面的:一、“生灭相续”;二、“自他增上”。生灭相续。说明了我们的生命。是生灭无常。延续不断的。也就是“诸行无常”义。人生从孩童到老年。无时无刻不在演变中。虽然是不断的变化。后后不同前前。但永远相续着。还有他个体的连续性。扩大范围来说:今生一期旧的生命结束。新的生命又跟着而来。并不是死了就完了。就如今晚睡觉。一夜过去。明早再起来一样。明白了这种道理。才能肯定那业果不灭的道理。就现在说:如一人将来的事业。成功或失败。就看他有否在家庭与学校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如年青时。如不肯努力。学会一种技能。不能勤勉的工作。年纪老大时。生活就要成问题。这一简单的原理推广起来。就显示了今生若不能做一好人。不能积集功德。来生所得的果报。也就不堪设想了。换句话说。要想后生比今生更好。更聪明更幸福。今生就得好好地做人。这前后相续。生灭无常义。可以使我们努力向上向善的目标做去。

自他增上。“增上”是有力的。依仗的意思。人类生活于社会上。决不能单独的存在。必须你依我。我依你。大家互相展转依持。如子女年龄幼小时。依靠父母抚养教导;等到父母年老。也要依子女侍奉供养。推而广之。社会上一切农、工、商

鑫福轩佛教新闻网

、政。没有不是互相依仗而展转增上的。依佛法说。范围更大。宇宙间一切众生界。与我们都曾有过密切的关系。或者过去生中做过我们父母兄妹也说不定。只因业感的关系。大家面目全非。才不能互相认识。有了这自他增上的了解。就可培养我们一种互助、爱人的美德。进而获得自他和乐共存。否则。你害我。我害你。互相欺骗、残害。要想谋求个人的幸福。世界的和平。永远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所以。世界是由我们推动的。要想转秽土成净土。全在乎我们能不能从自他和乐做起而决定。

关于修行的方法。虽然很多。主要的不外:“净心第一”和“利他为上”。学佛是以佛菩萨为我们理想的目标。主要是要增长福德和智慧。但这必须要自己依着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行。修行的主要内容。要清净自心。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内心中就被许多贪、嗔、邪见、慢、疑等不良分子所扰乱。有了它们的障碍。我们所作所为皆不能如法合律。使自他得益。所以修行必先净心。净化内心。并不是摆脱一切外缘。什么也不做。不想。应该做的还是做。应该想的还是想(观)。不过要引起善心。做得更合理。想得更合法。有益于自他才对。这如铲除田园中蔓草。不但要连根除去。不使它生长。而且还要培植一些有用的花草。供人欣赏。所以佛法说。只修禅定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必须定慧双修。断除有漏烦恼才能获得道果。佛法说:“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都是启示学佛者应从自己净化起。进而再扩大到国土和其他众生。这无论是大乘法和小乘法。都以此“净心”为学佛的主要内容。

其次讲到利他为上:依于自他增上的原则说。个人离开了大众是无法生存的。要想自己获得安乐。必须大家先得安乐。就家庭说。你是家庭中一员;就社会说:你是社会上一分子。家庭中能幸福。你个人才有幸福之可言;社会上大家能够和乐。你个人才能获得真正安宁。这如注重卫生。如只注意家庭内部的清洁。不注重到家庭四周环境的卫生。这是不彻底的卫生。所以小乘行者。专重自利方面。专重自净其心。自了生死。以大乘说。这是方便行。不是究竟。菩萨重于利他。无论是一切时。一切处。一件事。一句话。都以利他为前提。净心第一。还通于二乘;利他为上。才是大乘不共特色。才更合于佛陀的精神。

人类与一切众生。是无限生命的延续;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突然而有的。也不是一死完事的。这如流水一样。激起层层波浪;生与死。只是某一阶段。某一活动的现起与消散。依据这种三世论的信念。便摆脱了神权的赏罚。而成为自作自受的人生观。肯定了人生的真意义。我们在前生思想与行为。如向于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恶的。今生才能感到福乐的善果。这样。如今生而不再勉力向善。一死便会陷入黑暗的悲惨境遇。有了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从前。能够安命。决不怨天忧人;为了未来。能够奋发向上。决不懒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唯一优点。还有。从无限延续去看。受苦与受乐。都是行善作恶的结果。善行与恶行的因力。是有限的。所以受苦与受乐。并不永久如此。而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任何悲惨的境遇。就是地狱。也不要失望。因为恶业力尽。地狱众生是要脱苦的。反之。任何福东的境遇。那怕是天国那样。也不能自满。因为善业力消尽。还有堕落的一天。所以真正的三世论者。在一切境遇中。是充满了希望。而又不断的向上精进者。从自作自受而有到共作共受。每一家庭。每一国家。在历史的延续中。也从来就符合这因果升沉的规律。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6/11/18133734881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佛之根本意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佛之根本意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91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