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到别人的短处。就像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名称。耳朵虽然可以听闻。嘴巴却是不可以说出来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说出来。而耳朵也可以不去听闻。那么不就更好了吗
自己的优点长处。就应该像有智慧的商人一样。把他的钱财都深藏不露;如果将钱财露出来。就会有危险啊!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定会有他的长处和优点;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韬光养晦。涵养德性。这样日新又新。然后才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老子说:“有盛德的人。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往往就像笨笨的样子。”子思在中庸也讲:“君子的为人之道。外表不显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天的彰显起来。”这些圣人的训诲。是如此的清楚明白。因此我们都应当要仔细的好好的反省啊!
故事一: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有
于是庄王就命令左右的侍者。不准点火;并且传话:“与寡人饮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带拉断。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没有尽兴啊!”群臣听了楚庄王的话以后。全都把帽带给拉断了。也就尽欢而散了。后来楚庄王与晋国军队作战的时候。被晋军团团的围困住。战况激烈。十分的危急;这时候。庄王看见一个勇士毫不怕死。拼命的向前和晋军
【嘉言】
张拱辰先生说:“毋轻弃人之善。毋轻信人之言;毋轻快人之意。毋轻谈人之短。”这些都是忠厚自持的方法。而彰显别人的短处。尤其是刻薄奸险的根本。
故事二:
宋朝的欧阳修。文章写得非常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可是他对待客人。总是多谈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谈及文章。而蔡襄则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对待客人。也是多谈文章。而不谈及政事。这两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不会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所以在历史上都能够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极其显贵的地位。
故事三:
唐朝永淳年间。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这四位名士。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初四杰。这四个人都是以文章而享有盛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们四个人的才华盖世。而且年纪又轻。将来从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显贵的地位。可是裴行俭见到了他们四个人却说:“读书人以后能不能够发达
【结语】
所以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学术。气节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谊。从前的人。早就把这种道理说的很清楚了。所以炫耀自己的长处。是君子所不为的啊!尤其是现代人。常常把“值得骄傲”这句话挂在嘴边。大家听了也习以为常。并且不认为是错的;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惟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享有福报啊!
摘自《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节选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49293.html
以上是关于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