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05 10: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
1、念佛的故事
有一个人因为和丈夫不和睦,心中苦闷,开始向人学习念佛三昧。别人问她,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我念佛的目的是希望佛叫我的丈夫早点解脱,早点离开这个世界,那样我也就解脱了。听了她的话,大家都很感动。后来,大家逐

佛教免费养老院的故事

渐发现,她和丈夫不和睦,希望丈夫早解脱,实际上是在咒骂丈夫,希望他早点死。大家便对她说,你的想法和做法不正确,佛怎么会助纣为虐、帮人做坏事呢?她恍然大悟,说:“是啊,佛怎么会帮助人做坏事呢?佛是劝人向善的啊。”于是她开始主动与丈夫和好,丈夫倍受感动,也与她一起修习念佛三昧了。
这个故事明确告诉了我们佛是不会助纣为虐、帮人做坏事的。 最初的修行者可能还有一些不良的想法寄托于佛、佛法或老师的身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应该去掉这些不良想法。
2、去远郊的故事
有一个人,工作单位很好,每月工资很高,自己生活得很幸福。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来看望他,他对好朋友说:“我现在生活很幸福,而且单位的工作又很清闲,觉得自己活的不算很充实,我想离开这个喧闹的城市一段时间,请帮我在偏僻的农村租一间房子住,让我体验一下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的感觉,好吗?”朋友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了一段时间后便帮他在远郊找了一套房子,于是去告诉他这件事情。没想到,他却推辞了,说:“我们单位最近效益非常不好,目前我受到下岗的严重威胁,哪还有闲情去远郊修身养性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法中讲随缘、随遇而安,应该视富贵如浮云,也不应戚戚于贫贱。
3、 参禅会上的故事
某城市的禅友在一起互相参禅,其中有一个人很引人注意,别人问他:“什么是禅?”他把一张纸揉成团,并做出将纸团从高空下落的动作,仰着头,一言不发,一付高傲的样子。又有人问他,那什么叫做“参禅”。他

佛教的真实生活故事

又重复了刚才的动作,依然一言不发。有人又问他,你落纸团是什么意思呢?他依然重复刚才的动作而一言不发。这个时候,有人不耐烦了,对他说:“看来你根本什么也不懂。” 这个人一听这话,立即就急了,反驳到:“那你懂吗?你懂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鼓在佛教中的故事

。”“我虽然不懂什么是禅,但我最起码知道听到不中听的话不应

印度佛教故事大全

生气、着急。”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修行要稳扎稳打,不可走入狂禅之中。真如佛性就真理的绝对性而言是超越语言概念的,但就语言的相对性而言,依然是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相应的描述的。
4、成为居士的故事
一个小青年觉得“居士”这个称呼很好,很神秘,就在某一天“归依”了佛门,成为了一名居士。为了庆祝他成为了一名居士,他把一些小伙伴都请来了。伙伴们在一起饮酒作乐,非常痛快。饮完酒后,他去找引荐他成为居士的那个居士,告诉他自己为能成为居士庆祝了一下。那个居士见他醉熏熏的样子,就对他说:“既然已经是居士,就应该努力修行,努力维护居士的形象,否则成为居士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居士”虽然是个称呼,但是当他赋予了相应的内涵之后,人们就已经将它与相应的内涵等同了起来,所以维护相应的形象是很重要的。
5、骂名字的故事
文革期间,有一位老干部被含冤打倒,批斗会上,打倒他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仅如此,红卫兵头目还要求这位老干部也要高声喊叫打倒自己。这位老干部于是也跟着喊了起来。等老干部被平反后,人们问他:“你当时为什么高喊打倒自己?”他说:“谁说我喊的是打倒自己?我是在喊打倒犯错误的那个人,我又没有犯错误,我是被冤枉的。同名同姓的人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也就是语言文字与他本身所要反映的事物并不一定划等号。知道了这个道理,对于那些污蔑、冤枉、歪曲我们的事,我们也可以用上述方法想,来帮助达到内心的平衡,没有必要气得大病一场。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3462.html

以上是关于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339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