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改造命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改造命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改造命数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吴江地方有一人姓袁名黄。别号了凡。他很是聪敏博学。在他年少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因为家境并不好。想停学习医。以谋衣食。有一天。在慈云寺里遇见一位老者。修髯伟貌。飘飘然若仙人。了凡看了不觉肃然起敬。就走上去同他攀谈。方知他姓孔。云南省人。精通邵子皇极数。为人占卜终身休咎。非常灵验。了凡就请他为己占卜。孔公替
了凡一一用笔记下。口家之后。禀明母亲。就礼拜名师。继续读书。此后数年之间。凡遇考校名次。及补廪出贡。都和孔公所悬定的完全符合。了凡先生因此益加相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注定。丝毫不能勉强。于是对于功名利禄都淡然相处。没有希图侥幸之心了。
有一天。他往南京栖霞山去拜访高僧云谷禅师。两人对坐在一室之中。经过三昼夜。不曾睡息。这位云谷禅师很有道行。已修得他心通。对坐三昼夜之后。就很奇
了凡道:“照这样讲来。定数也可以挽回吗?”云谷道:“儒家讲‘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确是至理名言。佛经里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
了凡听了这番言论。很佩服他的道理圆融确当。不觉拜倒于地。口称:“请师傅慈悲。再教我实行改过迁善的下手方法!”云谷就拿了一本《功过格》给他。并教他于每天晚上将一天的存心行事。细加反省检点。按格自记功过。每至月底。总结一次。将功抵过。所多余的就可作为善行了。了凡拜别云谷。回到家里就跪在佛前尽情忏悔。并且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以报大地父母之恩。
从此以后。了凡先生战战兢兢。与从前的悠悠忽忽大不相同了。虽然在暗室无人之处。也不敢放任恣肆。他心中常怀有畏惧之心。恐怕得罪于天地鬼神。不敢稍存损人利己的念头。遇见义所当为。有益人群的事。就不避艰苦。勉力去做。过了一年。礼部考科举。从前孔公算他该考第三的。忽然考了第一名。等到秋季考举人。也就中举了。从此以后。孔公所算定的都不应验了。但他自己检点。存心行义。还不能算纯善无过。有时遇见善事。没有勇气去做。有时遇到别人冒犯他。还不能容忍不计较。或白天里神志清醒时。一切尚能把持。等到睡梦之中。或醉饱之后。仍多放逸。这样以功抵过。仍是虚度日月。没有善行可积。
过了十多年。他的三千善行方才圆满。他又许了三千愿以求子嗣。隔了一年。果然生了一子。名叫大启。他的夫人也非常贤淑。同他力行善事。她不会写字。就用鹅毛管印硃圈以记功行。或施济贫病。或买放生物。一日有多至十多圈的。每年冬季将丈夫买给儿子做棉衣的丝棉卖掉。将得来的钱买棉花。做成棉衣。去施给贫苦没衣穿的人。她这样孜孜为善
不到三年。三千善行又圆满了。后来又许万条以求进士。过了三年。果然得中进士。实授河北宝坻县知县。他夫人在县衙内觉得无事可为。善行少了。因此常常愁眉不展。以为一万条善行不知要何日方得圆满。一天。了凡在睡梦中见到一神人。了凡就问他:“善行难满。怎样是好?”那神对他道:“你只可办理减粮一事。万行就一齐圆满了。”原来宝坻的田按例每亩应完纳钱粮二分三厘七毫。了凡做了知县之后。嫌它太重。想奏请朝廷减低到一分四厘六毫。他确上过表奏。但是还没实行。梦醒后心中又惊又疑。惊的是一念方动。神明已知;疑的是一件小事。何能便当万善。后来有位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了凡就将这事问他:“梦中神语可信么?”幻余答道:“可相信。因为一个人只要真诚肯做利人的事。一行确是能当万善。何况是合县减量。万民都能受到福惠呢?所以居位做官当权的人要积德修善是很容易的;反过来说。作恶造罪也是极便当的。”
善恶的界限以自己的存心行事怎样来判断。存心行事有利于人的就是善。只图利己。不顾他入的就是恶。论其结果。利人的终得自利。利己的往往害己。征之历史往事以及目前见闻。这种因果报应的先例很多很多。虽或本身并没有明显报应。但到子孙身上还是没有不报的。所以有真智慧的人。一定欢喜做造福人群的事。那自私自利的真是最痴愚的人啊!
了凡先生就这样坚定为善。他在宝坻任内做了不少利民的事情。像浚河、筑堤、开荒。人民很感戴他的恩德。孔公算他五十三岁要死的。到了那年。他并没求寿。竟然无事。后来活到七十四岁才死。他的儿子大启也中进士。做到高要县知县。了凡先生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惟训子书四篇。称为《了凡四训》流行最广。
摘自《真快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3/42803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改造命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改造命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