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宗」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大师生于隋炀帝大业9年。10岁时。在密州明胜法师门下出家。开始学习《三论宗》。继而读诵《法华》、《维摩》等经。受具足戒前。大师觉得教门众多。倘若不契合自己的机宜。就可能枉费修行功夫。等到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后。大师一日进入藏经处。在《大藏经》前默默祝祷后。信手从经柜中取出一本经书。仔细一看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师就发愿:定当托质于莲台。栖神于净土。于是专心于此经并感叹道:“其他修行功业。道路迂徊偏僻。难以成就。唯有这一观门能速超生死。我得到了最适合自已的法门了。”自此大师常修十六观门。思惟西方胜境。
大师追慕慧远大师万古流芳的踪迹。专程前往庐山东林寺瞻礼。身心豁然。便隐居于终南山悟真寺。不几年。观想深妙。在定中尽见西方净土。宝阁、瑶池、金座等。活生生象在眼前一样。大师不觉泪流满面。举身投地。至诚礼敬。得到这种殊胜的定力之后。大师便游历名山大川。参访大德。随方度化。
大唐贞观年间。大师听说道绰禅师在晋阳开讲净土法门。设立九品道场。因而不远千里。前往请问修学要旨。道绰禅师授与大师《无量寿经》。大师执持经典。受持读诵。定中所见净土胜境。明明白白地又在目前。因而随即入定。七天七夜不起于座。当时道绰禅师年已80岁。而大师仅29岁。道绰禅师见大师入定。已得念佛三昧。问道:“道绰念佛。能不能往生?”大师说:“师父可采一茎莲华。供于佛前。行道七日。若华不凋萎。就证明能往生。”禅师依照大师所说。果然七日华不萎黄。道绰禅师深深赞叹大师。神游净土的愿力。因而又请大师再次入定观察。是否现在就能往生。
道绰禅师圆寂于贞观19年4月24日。世寿84岁。后人有评价道绰禅师说:“像西河禅师这样多年念佛的人。还有残罪必须忏悔。可知仅靠自己修行的力量灭罪是多么难。修行不仗佛力。罪业如何能灭。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能灭除80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净土法门。教义是多么伟大啊!”
大师一生精进勤苦专修净土。每入佛堂。就合掌礼拜。一心念佛。非到精疲力竭不停止。虽是寒冬腊月。照样汗流浃背。从佛堂出来。就为众人演说净土法门。30余年不设别房卧室。从不上床睡卧。除洗浴之外。没有脱过衣服。以般舟、行道、方等礼佛为已任。护持戒品。丝毫不犯。30余年未曾抬眼望女人。于名利从不起心动念。远离一切嬉戏玩笑。所到之处。净身供养。饮食衣服。居士四时供养。都不自己享用。全部回向布施。好吃的东西送往斋堂供养众僧。粗恶饮食留下自用。用所接受的布施。刻写《阿弥陀佛》10万卷。绘画净土境相300余面墙壁。毁坏了的寺院、塔庙。随力营造维修。燃灯续明常年不断。三衣、瓶钵。从不劳动别人洗涮。自始至终。不改初衷。常乐于乞食。每每自责:“释迦如来。还挨家挨户去乞食。我善导是什么人。敢端坐寺院让别人供养”。每次乞食总是独自一人上路。从不搭伴。怕的是途中谈论世事。妨碍修行。大师著有一首著名的《劝化径路修行颂》: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有人问大师:“为什么不劝人观想念佛。而只是劝人持名念佛呢?”
大师回答说:“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悯。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得一二。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行业。常与名利相应故。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此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已。昼夜莫废。毕命为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参考译文如下:
“众生障碍深重。净土境细而众生心粗。妄念纷飞。观想念佛难以成就。所以佛陀悲怜。劝导众生直捷持佛名号。正是因为持名容易。只要能相续不断。即得往生。若能念念相续。以生命结束为期。十人称念十人往生。百人称念百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干扰不相关。因为得到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因为不违背释迦文佛的教义。因为遵顺佛的话语。如果舍却专念佛号而杂修。百人之中难得有一二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干扰容易动心、容易失去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本愿不相应。因为与释迦文佛的教义相违背。因为不遵顺佛的话语、系念佛号不能相续。因为不能心中念佛相续以报佛恩。因为尽管作了许多修行功业、心中却总是挂念名利。因为喜欢攀缘外界干扰、既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往生的正因——专持名号。
对于这一生死大事。八方出家在家修道之人。见解、行为都不一样。有的专一。有的杂修。有的专杂相间。但只要是专意执持名号的修行者。十人修行十人往生。而杂修又不至心真修。千人修行无一人往生。愿一切众生。仔细想好。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战胜自己。昼夜不停。以生命结束为期。如此。则临命终时。在前一念中死亡。在后一念中即得往生。从此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以至成佛。这难道不是大快乐、大欢喜事吗?”
大师曾手著《临终正念文》如下:
“知归子致问于净业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世。一念若
“知归子居士向净业和尚提问:世间大事。没有超过生死的。只要呼吸停止。就属于下辈子了。只要一念之差。便堕入六道轮回。我几次受到您的教诲。教导我念佛往生的法门。道理我已明白。只怕临命终时。心识散乱。又担心家里人哭泣、触摸。动摇正念。忘失持佛名号这一往生正因。万望您重重开示归向净土、径路修行的方法。使我得脱沉溺轮回的苦难。净业和尚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凡人临命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必须事先作好准备?不得贪生怕死。应该经常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有种种苦难。以不净恶业。交相缠绕。若能舍却这个秽身。超生净土。受无穷无尽的快乐。见佛闻法。从此离苦得到解脱。这是最称心如意的事。就好比脱下臭秽破烂的衣服。换上珍贵的皇家服装一样。要放下身心。不生半点贪恋。只要一有病患。别管是轻是重。但念此身总有一死。一心一意等待命尽。还须嘱咐家人亲属。千万不能到跟前垂泪、哭泣、悲叹。不要说世间闲杂之事。说长道短也不须要安慰祝愿安康。这都是无益的空话。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救命。反而惑乱心神。使临终人失去正念。应让他们只记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全都为你高声念佛。一直到气尽(气绝之后。仍然要继续念佛六小时。不可停止。不可搬动尸体。这一点至为重要)。如果此时能有明白净土之人。不时前来鞭策激励。则是临命终人的大幸事。
用这个法门的人。临终决定往生无疑。这一法门。的确是至关重要、至为紧急的。应当相信、实行。有人问。平生没有念过佛的人。也能用这一法门吗?答案是肯定的。此法无论僧人、在家居士或没念过佛的人。只要实行。都能往生。不须怀疑。我见过世上许多人。他们平时也念佛、礼佛。发愿往生西方。然而到了病危临命终时。却只是怕死。丝毫不念及往生净土、永取解脱的大事。直到气消命尽。神识投到冥界。才开始十念。正好比贼走了才想起锁门。就无济于事了。生死之事最大。必须自己用劲才能得利。若有一念之差。恐怕就要历劫受苦。到那时又有什么人能代替呢?好好想清楚了!奉劝世人。应当把这篇文章。恭恭敬敬贴在堂屋前、饭桌旁及交通要道。使人人触目惊心。也免得临终时忘失。若能在身体强健的时候。经常以这一法门精进受持。专念佛名。才是真为自己的临终大事作准备啊!”
经过大师
大师所住的寺院。正在绘画净土境相。一天。大师忽然催促匠人快点完工。有人问是什么缘故?大师说:“我要往生了。只能再住人间三两天了。”果然大师患上了轻微的疾病。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怡然长逝。这年大师69岁。逝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异香、听到音乐。久久方才消失。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永隆2年3月14日。高宗皇帝因为大师念佛口出光明。故而御赐匾额“光明寺”。所以后人也称大师为光明和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7/46797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宗」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宗」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