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克制欲望、远离灾祸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婆罗门」克制欲望、远离灾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克制欲望、远离灾祸
如是我闻。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居住。有大比丘众500人一起。
当时罗阅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摩醯(xi)提利,对于外道的经书术。天文。地理。没有不了解贯通的。世间所有的周旋的方法。全部都明白。这位婆罗门摩醯提利有一位女儿。名叫意爱。极其聪明。容貌端正。世间少有。(婆罗门。是掌管神权和祭司贵族)
当时。婆罗门摩醯提利就这样想:
我们婆罗门的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二种人出现在世界上。是极其珍贵难遇的。实在是难以遇到。是哪二种人呢?
1。所谓如来。等正觉;
2。就是转轮圣王。
如果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就会有七种的宝物自然出现。我今天家中的女儿应当是女宝。容貌端正。姿容殊妙。在玉女中应当最为第一。
如今却还没有转轮圣王。
另外我听说:有位真净王子。名叫悉达。出家学道。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行好。他如果在家的话。应当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学道呢。就能成佛。我今天可将这个宝女送给那位沙门。
那时候。婆罗门就把他的
只希望沙门能接受这位玉女!
释迦牟尼佛对婆罗门说:
停止!停止!梵志。我不须要这位心染欲望的人。
当时。婆罗门又再三对佛说:
沙门。接受这位玉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和她相比的!
佛对梵志说:
我已经接受了你的心意。但是我已经出家。不再染着欲望。
(婆罗门的修行人又教梵志)
当时。有位长老比丘在如来的后面。拿着扇子扇佛。
那时候。长老比
希望如来接受这位女人!如果如来不须要。就给我们吧。
当时。世尊对长老比丘说:
你实在太愚昧。才能在如来面前吐出这样的恶意。
你为什么心意迷转在女人身上?世间女人有九种恶法。是哪九种呢?
1、女人臭秽不干净;
2、女人常常恶口;
3、女人反复无常;
4、女人爱嫉妒;
5、女人吝啬;
6、女人多数喜欢到处游玩;
7、女人多嗔恚。发脾气;
8、女人多妄语。不诚实;
9、女人言行轻举。不稳重。
比丘。这就是女人有的九种憋恶的行为。
(这里说女人九恶。是要修行人。管住自己的心。不要起邪淫的念头。这里是要用不净观。和9恶观来除去对女人的不当欲念;修行的比丘尼。女居士。同样可以用不净观来除去对男子的欲念。不论男女。能除去九恶清净修行都是很好的。)
当时。长老比丘对世尊说:
女人虽然有这九种弊恶。然后我现在观察这位女子。看起来没有瑕疵。
释迦牟尼佛对比丘说:
你如今实在愚昧。不信如来的说法吗?
我今天讲说过去的一段因缘。
在过去很久远的时候。在婆罗柰(nài)城中有一位商人。名叫普富。和500名商人一起下海采宝。
然后在那大海旁。有罗刹鬼居住的地方。常常吃人。
当时。海中起了大风。商人的船被大风吹到那罗刹鬼居住的地方。
当时。罗刹鬼看见商人们来到。欢喜得很。就隐去罗刹鬼的鬼形。变化成为女人。长相端正无比。对商人们说:来得好啊!诸位贤者。我们这个宝岛上。和天宫一样美好。有很多的珍珠宝贝。成千上万。数不胜数。还有种种美食。又有很多姿容美好的女子。而且都是单身的没有丈夫。可以上来和我们一起互相娱乐啊。
比丘你们要知道:
那些商客们。当中有愚昧迷惑的人。看见女人以后。就贪着欲望。起了欲念。
当时普富商主就对商人们说:
这大海之中。不是人所居住的地方。哪里会有
当时。商主又对那位女人说:
停止。停止。诸位妹子。我们不贪女色的。
‘当时。在月中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都有马王在虚空中周旋。就大声对商人们说:谁要想渡过大海的险难。我能负载他渡过去。’
比丘应当知道:
‘当时。那位商主爬上高树上。远远看见马王。听到音乐的声响。欢喜高兴。马王下来。他也就来到马王的身边。’
到了以后。对马王说:
‘我们500商人被风吹来。现在堕在这极其艰难的地方。想要渡海。希望渡我们!’
当时马王对商人说:你们都来吧。我将渡你们到海边。
当时。普富长者就回去对商人们说:
现在马王就在附近。我们都过去一起从这险难之处渡过大海。
当时。商人们回答说:
停止!。停止!大商主啊。我们先在这里和她们一起娱乐一番。因为我们的那阎浮提国土。太过辛勤困苦。所以我们想要得到快乐的地方;
珍珠。宝贝。还有玉女这里都有。可以在这里五种欲望娱乐一番。等在这里住一段时间聚集更多的财物。宝贝。然后再一起渡过大海。
当时。那位大商主对人们说:
不要说啦!不要说啦!愚昧的人啊!
这里没有女人。
大海之中啊。哪里会是人居住的地方?
商人们回答说:
你停止!大商主。我们反正不能舍弃这里离开。
当时。普富商主就说了则偈语:
我们堕落在这个险难的地方。不要有男人女人的想法。她们都是罗刹鬼的种族。渐渐的将会吃我们。
假如你们不和我一起离开。那么就各自守护自己。如果我身。口。意。对你们有所触犯的话。希望你们原谅。不要记在心中。
当时。商人们也说了则偈语来和普富商主告别:
请代我们问候他们。在那阎浮提国土种的亲人。相邻和朋友。我们要在这里一起娱乐。现在不会回家的。
于是。普富商主用偈语来回答:你们是在是要遭受这次厄难。迷惑在这里不肯回去。这样不会过多久。都会被罗刹鬼吃掉的。
普富商主说完偈语以后。就离开了。来到马王哪里。顶礼马王的脚。就乘马而去。
当时人们远远看见商主已经乘马离开。其中有些人呼唤。或者也有起怨心的。
当时。那里最大的罗刹鬼王。对罗刹鬼们说了首偈语:
‘嘿。已经堕入狮子的口中。
还想出去那是很难的。
何况来到我的地方。
想要离开这里实在是难!’
说完偈语以后。罗刹鬼王。就化作女人的身形。长相极其端正。又用两手指着胸口说:假如我不吃你们。誓不为罗刹!
当时。马王载着商主。一路渡到海边。在那时候。留下的500名商人都遭受罗刹困在那里。
当时。波罗柰城中有一位国王叫梵摩达。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当时。罗刹鬼王跟在大商主的后面说:‘哼!居然失去了我的丈夫!’
那时候。商主就回到家中。
然后。罗刹鬼王幻化成为抱着男孩的女人。来到梵摩达国王那里。上前对国王说:‘世间将会有灾难。应当消除灾难。’
国王对她说:‘世间有什么灾难。需要消除啊?’
罗刹对国王说:‘被我丈夫抛弃。可是我对他并没有犯下任何过错。’
当时。梵摩达王看见这个女人极其端正。形体殊妙。兴起了欲念。对女人说:‘你丈夫。真是没有道义的人居然舍弃你而去。’
然后。梵摩达王听她说丈夫是普富商主。就派人去叫她的丈夫来。对他说:‘你真的有抛弃这么好的妇人吗?’
商主被叫来就回答:‘这是罗刹鬼。不是女人啊!’
罗刹女又对国王说:‘这个人没有丈夫应有的道义。今天任然想抛弃我。还骂我说。我是罗刹鬼。’
国王问他:‘你真的不要她的话。我将要来。’
商主对国王说:‘这是罗刹鬼啊!随大王的圣意吧。’
‘于是。梵摩达王就把这个女人纳入深宫。随时接纳她。不让她有怨心。
后来。罗刹鬼在没人的时候。就把国王吃了。吃得只剩下一堆骨头。然后就离开了。’
比丘。不要染着欲望!
那时候的普富商主。就是如今的舍利弗;当时的罗刹鬼。就是今天这个女人;当时的梵摩达王。就是如今的长老比丘;当时的马王。就是我。
当时的500名商人。就是现在在场的500名比丘。
由此因缘。要知道欲望是不清净的想法。如今还要再兴起想要染着女色的意念吗?
当时。那位长老比丘当即就顶礼如来。对佛世尊说:希望能接受我的忏悔。宽恕我重大的过错!从今以后。永不再犯!
当时。那位比丘接受如来的教导以后。就在闲静的地方。克制自己一心修行。他勤奋地修习清净行。想得到无上的道果。
后来那位比丘就成为了阿罗汉。
当时。比丘们听佛所说以后。欢喜奉行。
佛经原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马王品第四十五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罗门女。名曰意爱。极为聪朗。颜貌端正。世之希有。
是时。婆罗门便作是念:“我等婆罗门经籍有是语:有二人出世甚为难遇。实不可值。云何为二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转轮圣王。若转轮圣王出世之时。便有七宝自然向应。我今有此女宝。颜貌殊妙。玉女中最第一。如今无有转轮圣王。又我闻:真净王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种好。彼若当在家者。便当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学道者。便成佛道。我今可将此女与彼沙门。”
是时。婆罗门即将此女。至世尊所。前白佛言:“惟愿沙门受此玉女!”
佛告婆罗门曰:“止!止!梵志。吾不须此著欲之人。”
时。婆罗门复再三白佛言:“沙门。受此玉女。方比世界。此女无比!”
佛告梵志:“已受汝意。但吾已离家。不复习欲。”
尔时。有长老比丘在如来后。执扇扇佛。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惟愿如来受此女人!若如来不须者。给我等使令!”
是时。世尊告长老比丘:“汝为愚惑。乃能在如来前吐此恶意。汝云何转系意在此女人所?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瞋恚。八者、女人多妄语。九者、女人所言轻举。是谓。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常喜笑啼哭。现亲实不亲。
当求他方便。汝勿兴乱念。”
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女人虽有此九弊恶之法。然我今日观察此女无有瑕疵。”
佛告比丘:“汝今愚人。不信如来神口所说乎?吾今当说。过去久远婆罗柰城中有商客。名曰普富。将五百商人入海采宝。然彼大海侧有罗刹所居之处。恒食啖人民。是时。海中风起。吹此船筏。堕彼罗刹部中。是时。罗刹遥见商客来。欢喜无量。即隐罗刹之形。化作女人。端正无比。语诸商人曰:‘善来!诸贤。此宝渚之上。与彼天宫不异。多诸珍宝。数千百种。饶诸饭食。又有好女。皆无夫主。可与我等共相娱乐。’
“比丘当知:彼商客众中。其愚惑者。见女人已。便起想著之念。是时。普富商主便作是念:‘此大海之中非人所居之处。那得有此女人止住?此必是罗刹。勿足狐疑。’是时。商主语女人言:‘止!止!诸妹。我等不贪女色。’
“是时。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马王在虚
“是时。普富长者语众商人曰:‘今马王近在。悉来就彼共渡海难。’
“是时。人众报曰:‘止!止!大主。我等且在此间自相娱乐。所以在阎浮提勤苦者。欲求于快乐之处;珍奇、宝物及于玉女此间悉备。便可此间五欲自娱乐。后日居渐渐合集财货。当共度难。’
“时。彼大商主告诸人曰:‘止!止!愚人!此间无有女人。大海之中。云何有人居处?’诸商人报曰:‘且止!大主。我等不能舍此而去。’
“是时。普富商主便说偈言:
“‘我等堕此难。无男无女想。
斯是罗刹种。渐当食我等。’
“‘设当汝等不与我共去者。各自将护。设我身、口、意所犯者。悉皆原舍。莫经心意。’
“是时。诸商人与说共别之偈:
“‘与我问讯彼。阎浮亲里辈。
在此而娱乐。不得时还家。’
“是时。商主复以偈报曰:
“‘汝等实遭厄。惑此不肯归。
如此不复久。尽为鬼所食。’
“说此偈已。便舍而去。往至马王所。头面礼足。即乘而去。是时。诸人遥见其主已乘马王。其中或有唤呼。或复有不称怨者。
“是时。最大罗刹之主。复向诸罗刹而说此偈:
“‘已堕师子口。出外甚为难。
何况入我渚。欲出实为难!’
“是时。罗刹之主。即化作女人之形。极为端正。又以两手指胸说曰:‘设不食汝等。终不为罗刹也!’
“是时。马王即负商主。度至海岸。尔时。余五百商人尽受其困。
“尔时。波罗柰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治化人民。是时。罗刹寻从大商主后:‘咄!失我夫主!’是时。贾主即还诣家。是时。罗刹化抱男儿。至梵摩达王所。前白王言:‘世间极有灾怪。尽当灭坏。’王告之曰:‘世间有何灾怪。尽当灭坏耶?’罗刹白王:‘为夫所弃。有我无过于夫主。’是时。梵摩达王见此女人极为殊妙。兴起想著。语女人曰:‘汝夫主者。乃无人义而舍汝去。’是时。梵摩达王遣人呼其夫曰:‘汝实弃此好妇乎?’商主报曰:‘此是罗刹。非女人也!’罗刹女复白王言:‘此人无夫主之义。今日见弃。复骂我言。云是罗刹。’王问之曰:‘汝实不用者。吾当摄之。’商主白王:‘此是罗刹!随王圣意。’
“是时。梵摩达王即将此女内著深宫。随时接纳。不令有怨。是时。罗刹非人时取王食啖。唯有骨存。便舍而去。”
“比丘。勿作斯观!尔时商主者。舍利弗比丘是也。尔时罗刹者。今此女人是也。尔时梵摩达王者。今长老比丘是也。是时马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以此方便。知欲为不净想。今故兴意起于想著乎?”
尔时。彼比丘即礼佛足。白佛世尊言:“惟愿受悔。恕其重过!自今已后更不复犯!”
是时。彼比丘受如来教已。即在闲静之处。克已自修。所以族姓子。勤修梵行者。欲得修无上梵行。是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8/480714.html
以上是关于「婆罗门」克制欲望、远离灾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婆罗门」克制欲望、远离灾祸;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