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1 00: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

  民国十二年春。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地任心

魏晋故事佛教

白[1]居士多次向印光大师以及冯梦华、王一亭等老先生提

佛教 天界 故事

议。在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区域内成立佛教慈幼院。收留教养孤儿。让他们读书学艺。能自食其力。不至流为饿莩与匪类。冯梦华、王一亭、徐积余、魏梅荪、庞性存诸老一致赞成。

  阴历八月。印光大师在南京法云寺放生池开幕典礼之后到达上海太平寺。冯梦华居士等来与大师商量。认为放生池面积较大。除放生池和寺院建筑用地外。还有富余用地可以用来建设佛教慈幼院。同时法云寺大殿等建筑短期内难以动工。可先着手筹建佛教慈幼院。诸老请大师撰写《金陵三汊河法云寺增设佛教慈幼院疏》。大师疏文说:

  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如来以普度众生为心。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是吾人过去父母亲属。皆于未来得成佛道。其有由恶业力。堕于水陆空行异类之中。其佛性固无少损。其贪生怕死、避苦求乐之心。与吾人初无少异。由是冯梦老邀同诸居士。发起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以为提倡。冀一切善人。咸体天地父母之心。共怀民胞物与之念。弭自他之杀业。培菩提之道本。岂独注意于区区一道场而已哉。盖欲感发于普天之下也。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至。凡一切鳏寡孤独。颠连困苦。无所倚赖者。无不欲为救援。但以财力维艰。于法云寺放生池旁隙地增设一慈幼院。取无父无母。无法存活之孤儿。养之教之。俾其成才而自立。免令冻饿而死。以填沟壑、饱鸦犬。致彼祖宗断祭祀。兼使国家少人民。其心可谓真切恳挚。知所先务矣。良以小儿一失父母。必至死亡。即或稍能行乞。不至即死。以无力就学。亦不过终身为佣。何能开智识以达本天姿。敦伦理以不悖人道乎哉?试思晋道安、唐一行、明妙峰。皆孤儿也。由得为僧。遂致道传天下。德被兆民。宋吕文穆。读书土窑。乞食活命。一僧怜而供给之。遂得高中魁选。致君泽民。故发愿有云:“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佛法。不信三宝者。勿生吾家。”盖其所感深也。是知神龙之雏。每有沙碛之困。仁人能以斗升之水济之。待其羽翼既成。风云际会。便能普天之下。悉降甘霖。纵令天姿庸常。无此作略。而养其良知良能。俾各为良善。亦可以为天下太平之本。况孤儿既多。当必有出类拔萃。堪能成道立德。参赞化育。如道安、一行、妙峰、文穆者。其教养成就之功德。何可称量乎哉!所愿仁人君子。一切善信。各推幼幼之心。勿吝涓涓之助。须知施为福本。天道好还。我既济人之孤。则己之子孙。当必多皆出类拔萃。大有作为。决不至困苦颠连。无所吁告耳。宋范文正公。唯以济世济人为事。其子孙至今。多有达者。固知急人之急者。其自己与子孙。世世生生。皆不至有急而待人周济也。倘能俯纳刍荛。不惜家珍。俾此举大成。岂特孤儿之大幸哉?实天下国家之大幸也。

佛教故事中的七种智慧

  该疏文载于《上海佛教居士林林刊》。由书法家王一亭居士敬书。建立佛教慈幼院的倡议得到大家热烈反响。一时之间。诸大护法。愿意列名作为发起人的有一百多位。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在上海成都路广仁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冯梦华老居士主持会议。印光大师报告筹备经过情形及发起慈幼院的宗旨。会议通过慈幼院章程。公推印光大师为名誉主席。冯梦华居士为会长。王一亭、徐积余、魏梅荪为副会长。发起人都推定为评议员。并确定事务员十二人。任心白居士牺牲在商务印书馆的主要职位。赴南京担任佛教慈幼院院长。

  到民国十三年正月。方峻生后庄、中庄、上庄之地或卖或捐全部移交给了法云

佛教罗汉故事

寺道场。大师为方家日后生活考虑。给魏梅荪居士回信时。嘱咐他们与方峻生妥善商议。其捐助后必须生活有依靠方可。信中说:“昨接手书。不胜惊异。方峻生。可谓难捨能捨矣。虽然。尚须为彼后日过活虑。祈阁下将彼请到观音庵。同妙莲。心净等。详悉问彼尚有多少田地。如其所有田地。可以养家。则彼已发心送法云寺。则便作彼之功德。如其所有不足为养。当将此田。作为法云租田。岁出租若干。任凭法云种竹。木。五谷。蔬菜。以作慈幼院工农场之备。如此。方可彼此各尽其道。彼此各得其益。若彼舍此田。则用度无出。吾人心中。实有不适悦豫乐之大者在也

佛教故事会果报

。此契虽交。须必如此商议。方可不负方氏一番成就善举之义。如其除此。尚有可靠。则便成就彼法云寺第一大功德主。然须请二三有德望人。为作证明。人为我虑。甚深且挚。我为人虑。亦不能不深且挚也。”

  当时各界开办孤儿院、贫儿院的不少。而像法云寺慈幼院这样融合世间法。弘扬佛法的慈幼院还是第一家。慈幼院坚持儒佛兼修。早晚均念佛。每日功课有儒、佛两宗的《三字经》可读。同时学习农、工业专门技能。

  注释:

  [1]任心白:(1978—1948)童年在衙署中充侍役。勤敏好学。自学成才。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管理文契。依止印光大师和真达和尚学佛。编辑《净土津梁》、《历代名人家书》等。急公好义。民国十二年春间,提议就南京三汊河放生池区域之内,建慈幼院一所。冯梦老、王一老、徐积老、魏、王、庞诸公一致赞成。佛教慈幼院成立后。担任院长。民国十三年担任监狱感化会总务。民国三十一年负责南京佛教慈幼院院务。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十四日正念往生。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097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7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