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祖故事:应邀请无锡说法,住苏州亲自汲水(58)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印祖故事:应邀请无锡说法,住苏州亲自汲水(5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应邀请无锡说法,住苏州亲自汲水(58)
民国十五年阴历四月。孙瓞香居士等写信叫诸慧心居士赶紧返回无锡。因为尤惜阴居士等已经邀请印光大师到无锡说法。所以叫他回去专门接待大师。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印光大师由南京乘车抵达无锡。南京羊皮巷观音庵住持妙莲法
四月二十四日。佛学会举行集体皈依仪式。县立女师范学校校长诸希贤和监舍过士蔼等三百人参加。居士们香花迎请大师到大殿。大师拈香。大家齐唱戒定真香赞。并全体跪拜。大师就坐。先为大家讲解了三皈的含义。开示说:
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
接着开示了五戒和十善的大意。然后正式为信众授予三皈五戒。最后。大师勉励大家从此以后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皈依仪式圆满结束。大家皆大欢喜。随后几天。大师又为皈依的居士书写法名。令佛学会加以分送。
在无锡的几天里。来会拜访大师的居士络绎不绝。秦效鲁居士来拜访大师的时候。呈上自己撰写的《狱中读庄老》一卷。大师直截施折摄之语说:晋之陶渊明。本从远公学佛。既而渊明自陈曰:“吾耽杯中物。首违大戒。”远公曰:“他人不能宽恕。尔能来特宽容尔。”渊明徘徊而去。千古以来。远公之成就。与渊明之徒。遗后世以高士之名。圣凡异果。在当下一念耳。
侯保三居士来见大师。赠送昔年旅行普陀山所撰写的《普陀山日记》。自述在山时曾相见。大师突然问他:
“试述何为三太?”
侯居士回答说:“太虚、太极、太无”。
大师摇摇头。对侯居士说:“周室创八百年之宏基。肇于‘太任、太姒、太姜’。以太姜。太任。太姒。皆是女中圣人。皆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此祖孙三代女圣人。生祖孙三代数圣人。为千古最盛之治。后世称女人为太太者。盖以其人比三太焉。汝办女学。必发扬此等经训。庶几能救国救民。”
侯居士为之折服。当众自陈自己的错误。并记在当天的日记中。
诸希贤校长及过女士一同来拜访大师。请求大师开示了生死之道。大师说:“诸为孝贞女。既尽力于教育。父母终天。了生死之道较易尔。过为青年孀妇。儿女尚稚。今后当母兼父职。教之育之。扶之成人。为国家有用栋梁。以尽父母之大责任。平居念佛。忏消夙业以外。当求深入经藏。汝二人者。了之之道。一易而一难。尔等其自勉之。”
诸校长、过女士和诸慧心都是一同在佛学会受的皈依。大师喜欢小孩。诸慧心的第三个儿子诸锡文刚刚六岁。大师再三
四月二十五日。无锡邑绅杨干卿、秦效鲁、华文川等在佛学会礼堂宴请大师。外地闻讯来无锡佛学会拜访大师的居士有上海净业社邓际昌等三十余人。一起在念佛堂摄影留念。午后三时。卫质文等居士送大师到车站。准备去苏州。
四月二十六日。大师到达苏州。暂住在道前街自造寺。诸慧心居士也赶到苏州。住在三元坊工业学校。诸居士昏夜到自造寺拜访大师。当时天气很热。大师在园中纳凉。自己汲井水洗脸。诸居士请求替大师汲水。大师推辞说:“予居南海数十年。事事躬亲。出家而呼童唤仆。效世俗做官模样。予素不为也
诸居士第二天再次拜访。带了几盒清宁丸供养大师。并请求大师给自己的胞兄、大儿子以及谢君等三人授皈依。大师高兴地答应了。就在自造寺登座为三人说居士戒。授完皈依后。无锡的刘柏荪居士正好赶到。他启请大师定期和苏州某巨绅一起上莫干山避暑。大师正言厉色说:“予住普陀。气候愈热。愈喜做事。天天握管。写信且不暇。何暇学今人时髦乎。”又对刘居士说:“某绅将《金刚经》信手放坐凳之上。某绅受诗书之训。将经书亦同等看待乎。予不与此辈同行。”
大师在苏州期间。陆西林居士多次来谈叙。陆居士多年以来。长斋奉佛。修持净业。年已八十。精神强健。遇有公益。虽数里远。皆悉步行。人力车等。概不肯乘。目力甚好。能写小字。其谦卑自牧。为现今所无。大师对他十分赞赏。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158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印祖故事:应邀请无锡说法,住苏州亲自汲水(5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印祖故事:应邀请无锡说法,住苏州亲自汲水(58);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