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百喻经卷上》:30、牧羊人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牧羊人」《百喻经卷上》:30、牧羊人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百喻经卷上》30、牧羊人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善于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既修习经文了。出于名利的考虑。保守住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不肯为众人教化演说。受了这有漏身体的迷惑。妄求世间的欢乐。譬如自己的妻子儿女之类。受了这些欢乐的欺诳。从而丧失了善法。后来就丧失了身体的生命以及财物。便悲泣起来。产生了忧苦。如那个牧羊人。也是这样。
这故事比喻∶佛教里有种多闻的人。经不起名利食色的诱惑。便贪著于世间的欲乐。为它所诳惑。而抛弃了修习善法功德的财宝。结果。不但丧失了善法。而且也丧失了生命及财物。弄得大忧苦。大悲泣。正是自寻烦恼。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原典:30、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①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②。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③。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复而语之言:“汝儿生已。今死矣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⑤不已。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⑥身之所诳惑。妄期世乐。如己妻息⑦。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
注释:
①滋:培植、繁殖。
②悭贪:吝嗇貪婪。
③方便:十波罗蜜(度)之一。为善权、变谋之意。
④今死矣:他本作“今已死矣”。
⑤嘘欷:亦作唏嘘。叹息;哽咽。
⑥漏
⑦妻息:妻。男子的配偶;息。子女。
源流:
燕人生于燕而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哑然大笑。曰:「昔给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列子·周穆王》)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3448.html
以上是关于「牧羊人」《百喻经卷上》:30、牧羊人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牧羊人」《百喻经卷上》:30、牧羊人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