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
《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
译文:
从前有两位商人。共同做买卖。一个卖真金。另一个卖纺织品。有人买真金时。都要用火烧来试验真假。这时另一个商人便偷被烧过的金子。用丝织品包藏起来。但由于金子很热。把织物都烧光了。事情也就败露了。金子和丝织品都失去了。
就好像其他教派。借鉴佛教义理。把他吸
这故事比喻∶外道偷取佛法。妄称是他自己的法。但因为他们不明原理。不善运用。不但得不到好处。曲解了佛法。而且也混乱了自法。终究是要马脚毕露的。
尊者僧伽斯那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
原典:
32、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① 。共行商贾②。一卖真金。其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④。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注释:
① 估客:商人。
② 商贾:商人的统称。
③ 兜罗绵:野蚕茧。本处指丝织品。
④ 外典:佛教以外的经典。《法华经》中有:“读外典者。如视日光。令人眼暗。”
辨析:
在现实生活里“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时有发生。究其理。其实做任何坏事的人都在劫难逃。躲得了一时。难以躲一世;逞得了一时。难以保终生。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的事可谓多矣。人常讲:天眼不开。但人心难欺。就是这个道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总是永远向着善。向着光明的。不可否认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难免会碰到是非混淆。人妖颠倒的特例。但乌云永远也遮不住太阳的光辉。正义永远都不会被恶势力吓倒。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罪恶最终都会被人们清算。正义最终总会战胜邪恶。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374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