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30 09: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路走来。口渴身乏。见木桶中有清净流水。便就著喝起来。待到喝足了。便举手指著木桶说:「我已喝够了。水你不要再流出来了。」虽然说了这话。水依然流个不止。这人就大怒道:「我喝够了。叫你不要来了。为何依旧来?」有人见了。说:「你这大愚痴。没有智慧。你为何不离去。却说水不要再来?」随即把他拉走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出于生死渴爱的缘故。畅饮那色、声、香、味、触这五欲咸水。五欲既已得到了满足。就如那人饮水饱足了。便疲乏厌倦起来。说:「你们这些色声香味。不要再来让我见到了。」然而这五欲相续不断。绵绵不绝。世上的人见了。便怒道:「叫你们速速灭去。不要再产生。为何依然来。让我见到呢?」这时有智人对他说:「你想要离却五欲。应当收摄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产生的情识。关闭心中的思量。这样。妄想就不会出现。便可以得到解脱。何必眼不见。方可不生贪恋呢?」就像那饮水的愚人一样。

  这故事比喻∶世人常在生死

敦煌莫高窟佛教小故事

渴爱中饮用著五欲的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这些境界常常使人们颠倒迷惑。)有时。感到厌倦了。希望色声香味等不要再来相扰。这就应该收摄六根。从内心用功夫。使自己的心念不去攀缘。不生妄想。不这样从自心远离作功夫。而只要求外面五欲的境界不来侵扰。那是既不可能阻止声色等显现。也不可能得到烦恼的解脱。这是徒劳无益的。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

国际巨星佛教故事

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38、饮木桶水喻

  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桶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饮水已足。即便举手语木桶言:“我已饮竟①。水莫复来。”虽作是语。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饮竟。语汝莫来。何以故来?”有人见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汝

走金佛教黄牛故事

何以不去。语言莫来?”即为挽却②。牵余处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死渴爱③。饮五欲④咸水。既为五欲之所疲厌。如彼饮足。便作是言:“汝色声香味。莫复更来使我见也。”然此五欲相续不断。既见之已。便复瞋恚:“语汝速灭。莫复更生。何以故来。使我见之?”

  时有智人而语之言:“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⑤。闭其心意。妄想不

佛教 忘我的故事

生。便得解脱。何必不见。欲使不生?”如彼饮水愚人。等无有异。

  注释:

  ①饮竟:竟。本义为奏乐完毕。引申为完、尽。

  ②挽却:挽。牵引;拉。

  ③渴爱:非常爱慕之意。此喻凡夫希求爱乐之迷情。如渴者之求水。

  ④五欲:又作五妙欲、妙五欲。指染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的五种情欲。即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

  ⑤六情:旧译经论多译六根为六情。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具有情识。故称六情。而实际上六情应该是指六根产生的感觉及思想意识。即指喜、怒、哀、乐、爱、恶等六种感情。

  源流:

  《大正句王经》卷上:往昔有一聚落。其中人民不识螺相。亦复未曾闻其螺声。忽有一人从外而来。到彼聚落。而便止住。是人常持一螺。以为功业。每日执螺。诣于圣像。鸣螺供养。一切人民。忽闻螺声。咸悉惊怪。共往螺处。问彼螺言:「尔从何来? 可依实答。若不言实。我当破汝。」螺既无情。岂能言答?(《大正藏》第一册第八三三页)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文化」《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百喻经卷上》:38、饮木桶水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4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