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育王」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回答:‘给孤独长者最能行大布施。’阿育王又问:‘那他布施多少财宝呢?’比丘们表示:‘他布施了亿千金。’阿育王听到以后。如是思惟:‘长者尚能布施亿千金。身为一国之尊的我。又怎能只布施亿千金。应该要布施更多。以百亿千金来供养佛。’
于是。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佛塔。并于每一佛塔中供养百千金。之后。
后来阿育王得了重病。自知命将终尽。当时。有位大臣名叫罗陀崛多。是阿育王过去世一起布施泥土给佛陀的同伴。罗陀掘多见国王重病。命欲将尽。恭敬顶礼后说:‘国王过去容貌光泽饱满。有百千位婇女围绕于身边。如同蜜蜂聚集采蜜的莲花一般。但今日容颜却不复以往。’
阿育王回答:‘不管是失去财宝、王位、性命或亲人。我都不会感到忧愁。唯一担忧、挂念的是再也无法见到圣人、贤者。无法供养
此时。太子之子三波提禀告父亲说:‘国王不久后即会辞世。但他却将珍宝送至寺院。如此宫里的宝库就会竭尽。以王法来说。国王是以拥有的财宝为尊。太子今日应审慎考虑。不要让国王将财宝用尽。’于是太子命令宝库的管理者。勿将财宝送出。
这时。阿育王知道想供养的财宝已无法获得。于是将平日使用的金制食器送至寺中。太子知道后。为了避免阿育王又如是供养。便将金器改为银器。甚至改为铜制食器。但虔信三宝的阿育王依然供养如故。最后太子只好把铜器改为瓦器。
此时。阿育王手中拿着半颗阿摩勒果。悲伤地询问身旁的大臣:‘到底谁是当今之主?’大臣们回答:‘国王。您是当今之主。’阿育王说:‘你们为何要护念我而说这样虚假的谎言?我虽是国王。却不得自在。你们看!我手中的这半颗阿摩勒果。是我现在唯一拥有并可以作主的东西。富贵实是可厌离、可弃舍的!我先前统领整个阎浮提。今日却贫困如洗。就如恒河的流水一去不复返;富贵也是如此。过去了就再也收不回来。’
接着又继续说:‘凡是有兴盛者。最后必会走向衰亡。这是如来亲口宣说且真实不虚的道理。我先前下达的法令都能迅速达成且无障碍。但今日所要求的事情却不能如己所愿。有如大风被山阻隔。流水被河岸阻碍。所要求的教令已无人听从。过去我曾率领大军。出征时击鼓并吹贝螺。没有战争时则作种种伎乐。我受此五欲之乐。并有数百位婇女日夜陪伴、娱乐。如今这些都已不再。如同树没有了花与果实一样。我现在的面貌和气力也转为枯竭。亦如花已落尽。转向枯萎!’
此时。阿育王呼唤侍者。说:‘你若忆念我对你的恩养。就帮我将此半颗阿摩勒果送至鸡雀寺。代我礼拜诸位比丘。并告诉他们:“阿育王问讯诸大圣众。我是阿育王。统领此阎浮提之人。阎浮提是我所有。但今日我已丧尽权势。没有财宝可布施。因为一切财物已不能自在运用。现在我只有这半颗阿摩勒果
于是侍者受国王之令。持此半颗阿摩勒果前往鸡雀寺。并于上座长老前礼拜。长跪合掌说:‘过去阿育王统领阎浮提。所到之处无有障碍。如日照世间。但今日业报已尽。在世不久。无有王之威德。就像太阳被浮云所遮蔽一样。今日我代王顶礼僧足。送来这半颗阿摩勒果。愿求来世之福德。希望诸位圣众哀愍国王。接受此供养。’
上座长老告诉大众:‘听到这样的话。怎能不厌离世间之事?我们听到这样的事后。不能不生起厌离之心。如佛经上所说:“看见他人不幸之事。应生厌离。”假如是有智众生听闻此事。又岂会不舍弃世间?’便说偈言:
人王世中最。阿育孔雀姓。
阎浮提自在。阿摩勒为主。
太子及诸臣。共夺大王施。
送半阿摩勒。降服憍财者。
使彼生厌心。愚夫不识施。
因果受妙乐。示送半摩勒。
这时。上座长老心想:‘怎么让所有僧众都吃到这半颗阿摩勒果呢?’于是他请人将果子研磨并倒入石榴羹中。所以每一位僧众都受到了阿育王的供养。
后来。阿育王又再问身旁的臣子:‘谁是阎浮提之王?’大臣回答:‘国王。是您啊!’听到此语。阿育王从他的床上坐起来。环顾四方。合掌作礼。念诸佛德。并说:‘我今将此阎浮提布施供养三宝。随意用之。今日阎浮提有种种珍宝。我将施与三宝福田。果报自然成就。此布施功德不求转生为天帝释提桓因、梵王、人间之主。乃至世间种种妙乐等果报。只希望以此功德成就佛道。为世间敬仰。并成就一切智慧。作为世间的导师、善友。’阿育王将此语书写于纸上。封缄后以齿印盖其上。做完这些事后便
后来。太子及诸臣、宫人、婇女及全国百姓。以种种最上供养葬送阿育王。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3/525920.html
以上是关于「阿育王」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育王」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