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30 01: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

  译文:

  有个青年女歌伎。为国王奏乐表演。国王许诺。要给他一千块钱。但演出结束后。向国王索取钱时。国王却背信不给。反而还说:“你们演奏音乐。只是为了让我的耳朵听了高兴而已。说给你们钱。也只是让你的耳朵听了高兴一下。”

  世间的因果报应。也是如此。无论是在人道还是天道。所有的快乐。都是虚幻无实的。佛陀教导世人说:“人生无常。生命轮回不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一时的痛苦或快乐束缚。

  《百喻经》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52、伎儿作乐喻①

  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②:“汝向

佛教五百强盗故事

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

  世间果报。亦复如是。人中天上③。虽受少乐。亦无有实。无常败灭。不得久住。如彼空乐。

  注释:

  ①伎儿作乐喻:伎儿。他本用伎人。伎。同妓。女乐;通技。技巧、技艺;伎儿。古时指年青的歌舞表演者。

  ②语:他本作“与

佛教故事天堂的眼泪

”。

  ③人中天上:人中。指人道;人趣。天上指天道。天趣。佛教分众为六趣(道)或五趣

佛教故事羊给狼喂奶

。人、天两善并未解脱。仍有欲求。亦会给有情众生带来苦恼。其快乐相对于地

业障佛教故事片

狱、饿鬼、畜生而言。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经

佛教故事画作品赏析

注释》弘学注释牦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3/5264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喻经卷下》:52、伎儿作乐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0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