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4 07: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经世致用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祖籍河东柳氏。祖上世代为官。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跟随父亲柳镇期间。柳宗元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后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

安心佛教故事

贬为永州司马

佛教故事 老虎

。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虽左迁柳州。柳宗元在任上仍积极进取。实施利民举措。政善一方。

一、释放奴婢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

老梁故事汇神仙和佛教

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二、兴办学堂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三、开凿水井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四、开荒建设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奉儒崇佛

柳宗元是一个信奉儒家、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的士大夫。但他并不像一些儒家人士排斥佛教。相反。他像许多有识之士一样。发现儒佛本来相通。

例如佛家之戒律与儒家礼仪: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他还指出。佛家“其教人。始于性善。终于性善”。“金仙氏之首。盖本于孝敬”。这些都是儒佛一致的地方。简言之。“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元。无大小乘。”

柳宗元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在《柳河东集》中。有许多体现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文字。其中有碑文、塔铭、序文、诗歌等。从这些文字也可看出。柳宗元与当时的佛教僧侣有广泛的联系、交往。

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与高僧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等法师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

佛教故事阿峰抓鱼受果报

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在佛学思想上。柳宗元对天台、净土、禅等均有一定的理解。他曾听重巽和尚讲天台教义。也曾作《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纪念净土院的修建。以期起发观者对西方净土的信仰:

中国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牟尼如来示现之地。彼佛言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佛号无量寿如来。其国无有三恶八难。众宝以为饰;其人无有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心是土者。苟念力具足。则往生彼国。然后出三界之外。其于佛道无退转者。其言无所欺也。”

晋时庐山远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大劝于时。其后天台大师著《释净土十疑论》宏宣其教。周密微妙。迷者咸赖焉。盖其留异迹而去者甚众。

永州龙兴寺。前刺史李承晊及僧法林。置净土堂于寺之东偏。常奉斯事。逮今馀二十年。廉隅毁顿。图像崩坠。会巽上人居其宇下。始复理焉。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乎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智合。事与理并。故虽往生之因。亦相用不舍。誓葺兹宇。以开后学。

有信士图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冯公作大门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环以廊庑。缋二大士之像。缯盖幢幡。以成就之。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墙宇。使观者起信焉。

此外。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具有佛学浸润的色彩。或

佛教故事电影免费

采摄佛经语汇。或简练佛经事状。或点化佛学义理。

如柳宗元的寓言文创作。体例明显模仿佛教的譬喻经:先是讲一个现实的故事。最后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主题。其中有些篇章的构思直接取自佛书。如著名的《柳州三戒》的《黔之驴》。取材于附北凉录失译《大方广十轮经》里的譬喻:

“譬如有驴著师子皮。自以为师子。有人远见。亦谓师子。驴未鸣时。无能分别。既出声已。远近皆知非实师子。诸人见者。皆悉唾言:此弊恶驴。非师子也。”

他的《蝜蝂传》写一种负重小虫。人去其负。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卒坠地死。讽刺人的贪婪冒进。立意则取自《旧杂譬喻经》第二十一经“蛾缘壁相逢。争斗共堕地”。

柳宗元的散文《东海若》宣扬净土思想。省庵大师曾为其作解曰:

《东海若》者。昔有唐名儒柳子厚。愍学佛者知见不同。于净土法门信毁不一。其间利害。不啻天渊。欲令知所去取。以造乎心性之极致。故作此文也。第习儒者既以佛理而置之弗究。学佛者又以文字而漫不经心。间有聪明之士。多阙信根。设具信根。复无智慧。致使深文奥义。韬晦于残编断简中。莫之通达。岂不惜哉!因申明其义。以为解释。庶几为初机劝发之一助云。(《净宗十一组省庵法师遗著》)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虽是儒士。却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因此他一方面积极进取。经世致用;另一方面又能研求佛道。探心性之深广。过着亦儒以佛的精神生活。

原文出处:http://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210531/25417364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6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