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不废净业的林则徐,曾获印光大师称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林则徐」不废净业的林则徐,曾获印光大师称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不废净业的林则徐,曾获印光大师称赞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少年聪颖。又勤奋好学。七岁即能作文章。十二岁参加府试。二十岁举乡试。二十六岁中进士。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晚年自刻印章云:“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作为担任要职的封疆大吏。林则徐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事迹是虎门销烟。
林则徐这种无惧强暴、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无畏精神。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在面对被贬的遭遇时。他又写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诗句。林则徐的凛然正气与无我精神。与他熏修佛法不无关系。
在林则徐的日记中。有不少日常学佛修行的记载。例如:
嘉庆十八年(1813年)。林则徐任职于翰林院。其《癸酉日记》中有“清晨。焚香叩头。斋心默祝”“早晨焚香”及“早晨。佛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林则徐充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在《丙子日记》中有“游龙泉寺”“顺到崇效寺观牡丹”“望见庐山五老峰。……巳刻至东林寺”及“午刻至东林寺小憩”的记载。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充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在《己卯日记》(又名《滇轺纪程》)中记述了他由京赴滇沿途参拜过的佛寺。主要有河北安肃慈航寺、正定大佛寺、赵州古庙口金山寺、湖南沅州辰溪留云寺等。有时干脆住在寺院里。
在林则徐的诗作中。也有不少反映自己佛教修行生活的内容。例如: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潘云浦封翁奕隽八十寿诗》中有句云:“衣钵祖庭传再世。旃檀香界话初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赴云南任考官。路过贵州黄平州飞云岩。岩上有观音大士立像。林公立即下车合十参拜并诵经。其《飞云岩》中有句云:“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讽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道光十六年(1836年)。《齐梅麓彦槐“送古佛入焦山图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中有句云:“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林则徐原配郑夫人也信佛。故以念佛诵经祝寿。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次韵答宗涤楼稷辰赠行》中有句云:“华严诵千偈。信否伏狂魔。”
可见。林则徐对很多佛教宗派及经典都有涉猎。而在实修上。还是以净土法门为主。
林则徐的净业修行受到张师诚的很大影响。张师诚少年登第。历任封疆。在担任江苏巡抚时。张师诚见到人们杀业很重。多次出告示劝导戒杀。
他编著的弘扬净土法门的《径中径又径》一书。受到印光大师的赞叹。直到今天还在教内流通。张师诚晚年辞官回乡。专修净业。临终时诵《阿弥陀经》后。开始念佛号。才念到第五声时。就往生了。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二十一岁。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在任期间。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后来张师诚将林则徐招为幕僚。林则徐在追随张师诚的四年里。为表明心志。发心用蝇头小楷书写《阿弥
印光大师曾赞曰:“林文忠公则
林则徐日理万机。但是能够忙里偷闲修行净业。契合了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方便直捷的特点。这对于事务繁忙的现代人来说。很具有借鉴意义。
印光大师说:“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林则徐一生的道德功业以及净业行持。充分证明印光大师所言不虚。
原文出处:http://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210602/25417919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林则徐」不废净业的林则徐,曾获印光大师称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林则徐」不废净业的林则徐,曾获印光大师称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