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4 07: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公元385年。一代宗师鸠摩罗什大师到达凉州。为中国佛教开启了全新的一页。成为凉州佛教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鸠摩罗什祖籍古印度。生于西域龟兹古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其家族是古印度婆罗门家族的权贵阶层。世代为官。其父亲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天竺国相位。然而他推辞不就。毅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鸠摩罗炎。便请他为国师。鸠摩罗炎进宫后。被龟兹王的妹妹耆婆看中。决意嫁他。鸠摩罗炎无奈。只得许可。婚后便生下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七岁时。便和他母亲一同出家。并前往古印度学法。由于鸠摩罗什天资聪慧。又具足过目不忘的本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在印度声名大振。俨然高僧模样。

前秦符坚甘露六年(363年)。二十岁的鸠摩罗什正式在王宫中受戒为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僧宝。当时。鸠摩罗什在龟兹国已被尊为国师。西域诸王和各国法师来听鸠摩罗什讲经的时候。都长跪座侧。让鸠摩罗什踩着自己的背登上金狮宝座。鸠摩罗什的大名远播西域诸国。并渐渐传到中原地区。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任命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带精兵七万西征龟兹古国。目的是要请来鸠摩罗什。建元二十年(384年)。吕光打败龟兹后。龟兹王白纯弃国出逃。吕光便立白纯的弟弟白震为龟兹王。掳掠鸠摩罗什及其诸多随从与龟兹古国的珍贵宝物。

吕光西征历时两年多时间。行程万里。降服西域三十余国。抢掠奇异珍宝无数。由于吕光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他便动了在西域称王的念头。“欲留王西国”。鸠摩罗什洞察到吕光的想法。就劝告说:“此凶亡之地。不可淹留。中路必有福地可居。”预言吕光在回国途中必有称帝的那一天。吕光念及秦王苻坚的托付。也考虑到众将士背井离乡思念故土心切。采纳鸠摩罗什的建议。班师回朝。吕光率军返国途中。中途在山下扎营休息。鸠摩罗什说:“不可以在此地停留。否则全军将士必定狼狈不堪。应该把军队迁往高原上。”吕光没有采纳鸠摩罗什的建议。当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有数丈深。将士死亡有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暗自感受到鸠摩罗什的神异。

吕光离开龟兹古国时。掳掠及纳贡珍宝无数。殊禽怪兽千有余品。骏马万余匹。当然。此番西行最大的战争收获。是完成苻坚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带鸠摩罗什踏上通往东方的迢迢路途。

晋太元十年(385年)。著名的“淝水之战”落下帷幕。前秦战败。苻坚被部将姚苌杀死。前秦灭亡。姚苌称帝登基。史称后秦。吕光的大军行走到凉州时。淝水战败的消息传来。吕光便不再前行。占据凉州自立为王。国号为凉。定都姑臧。史称“后凉”。当时。鸠摩罗什便跟随吕光在凉州驻锡。讲经说法。学习汉语。传播佛教。直到后凉灭亡为止。在凉州度过了其生命中最重要的十七个春秋。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公元386年。后凉国主吕光为了让鸠摩罗什大师安心住在凉州。他下令在凉州城内修建了一座大寺院。这就是现在的鸠摩罗什寺。当时西域和河西各地的僧人仰慕鸠摩罗什之名而前来凉州拜访和求教者络绎不绝。

佛教故事 人类的形成

佛教在凉州犹如旭日迸发。鸠摩罗什寺便成为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凉州是鸠摩罗什一生中很重要的精神驿站。在那段岁月里。鸠摩罗什为了学习汉语。将自己融入凉州市嚣。每天都笑吟吟地来到集市。用半生的汉语和人们打着招呼。然后。通过小贩认识各种集市上的蔬菜和物品。叫出它们的名称。在小茶馆里人多的地方。鸠摩罗什还跟乡下农人聊天叙话。了解他们的生产习俗和生活情形。从此。鸠摩罗什和凉州的百姓大量交往。在交往中体会汉地语言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的精微内涵。不到一年。鸠摩罗什的汉语水平就有很大提高。而后。鸠摩罗什跟随后凉宫廷里的一些文官学习汉字。并开始阅读后凉宫廷里收藏的汉文经卷。将所有能打听到的凉州城内的藏书都进行了借阅和抄录。

为了全面掌握汉文经典的文字表述技巧。鸠摩罗什还和当时的饱学之士交朋友。在和这些文人的交流中全面领略汉文经典中的文言章法。鸠摩罗什能够熟练地运用汉字。用汉字书写的文章不仅文辞顺达还兼具一定的文学韵味。这成就了

华佛教故事

他后来到长安译经的辉煌。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后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去世。后凉即刻陷入内乱之中。此时。凉州东边的后秦王国已经崛起。后秦王姚苌早就仰慕鸠摩罗什大名。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凉州邀请鸠摩罗什大师。但后凉国王怕鸠摩罗什为后秦出谋。不准他入关。姚苌驾崩后。其子姚兴继立后又遣使者敦请鸠摩罗什入关。后凉仍不答应。于是。后秦便谋划兴兵攻伐后凉。

弘始三年(401年)五月。后秦王姚兴派遣陇西公姚硕德统兵六万大军攻伐后凉。是年七月。姚硕德从金城渡过黄河。直趋凉州。后凉国王吕隆派辅国大将吕超与吕邈率军迎敌。后凉战败。吕邈被杀。后凉的一万多士兵被后秦军斩杀。后凉大将军吕伦觉察到后秦军队无法阻挡。便率先向后秦投降。吕隆无奈。只得向姚硕德投降。姚硕德奉姚兴之命。便恭请高僧鸠摩罗什到长安关中讲经说法。是年十二月。在凉州驻锡达十七年之久的鸠摩罗什终于到达长安。这时鸠摩罗什大师已经五十八岁。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后。后秦国王姚兴非常欣慰。对仰慕已久的鸠摩罗什大师待以国师之礼。安排在西明阁居住。当时跟随在鸠摩罗什身边的弟子们数量众多。最有名的是道生、僧肇、道融、僧叡等大师。后世文献中称他们为“什门四圣”。当然还有道融、昙影、慧观、僧䂮、道常、道标、僧叡和僧肇等大师。后世称他们为“什门八俊”。其中僧䂮被姚兴任命为“僧正”。即主管国家的僧尼事务。由于姚兴“托意于佛道。公卿已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这自然是鸠摩罗什大师一展抱负的最好机会。

东晋十六国时期。特别是在后秦时期。佛教迅速兴起。在当时最活跃的是佛图澄、道安、慧远和鸠摩罗什四位高僧。道安、慧远与鸠摩罗什彼此熟悉。道安被鸠摩罗什誉为“东方圣人”。道安也曾向苻坚推荐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与慧远之间有书信往来。答问大乘要义。后人辑为《大乘大义章》。慧远也为鸠摩罗什留下《报罗什法师偈》等文辞优美的名篇。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后。在姚兴的支持下。开始系统地翻译佛经。根据《开元释教录》记载。鸠摩罗什大师共翻译佛经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多卷。比较重要的有《大品般若》《小品般若》《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弥勒下生经》《首楞严三味经》《大智度论》《十位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庄严经论》《成实论》《坐禅三昧经》等。这些经论大都对于后来佛教的三论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等宗派的创立产生重大影响。

鸠摩罗什译经的成功。得力于其良好的文风。首先罗什的译经态度十分严谨审慎。“手执胡本。口宣秦言。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更兼他梵语华语的素养。不是一般译师可及。融合华梵的新体裁。到鸠摩罗什这里方趋成熟。因此他所译出的经论。大半极富文学价值。尤为人称道的是《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经典。文笔空灵。辞藻美妙。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块新园地。即使如此。鸠摩罗什对自己的译文仍不甚满意。他曾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几翔国王。必育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咏为贵。经中偏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

鸠摩罗什大师

佛教故事无量无边

对弟子僧叡说的这段带有自责性的话。表达着一个大学者的襟怀和在文字推敲上的孜孜追求。鸠摩罗什是集佛学理论家、翻译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和中国最著名佛经翻译家真谛、玄奘、义净并称为“四大佛经翻译家”。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后秦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四月十三日。一代宗师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圆寂。火化后。舌未焦烂。弟子们遵其遗嘱。将“舌”舍利请回武威。在武威鸠摩罗什寺内建塔供养。并保存至今。

鸠摩罗什生于龟兹。游学西域。而后来到凉州、驻锡长安。译经弘法。才智聪睿而又经历坎坷。其一生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青年才俊的龟兹时代”“磨砺成长的凉州

佛教故事简介

时代”和“弘法光明的长安时代”。龟兹时代的鸠摩罗什聪明早慧、知识渊博、傲然出群。后游学西域、转宗大乘、弘扬佛法、勇猛精进。创造了龟兹古国佛教文化发展的全盛时代。驻锡凉州时。鸠摩罗什目睹了后凉王国由盛至衰的全过程。其观察社会的视角也发生了从西域到凉州、宫廷到民间、寺庙到市井的转变。并促使其深蕴的佛学修养和坚韧的人格素质得到同步成长。在凉州十七年的岁月里。鸠摩罗什得以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汉语文字。形成了汉语言的文学素养。而其皈依佛陀的志节也更为忠纯。这一切为后来的“长安译经”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至长安后。鸠摩罗什和他的三千弟子翻译佛经。主张“佛经新译”。使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华夏子民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和礼仪习俗等产生了深邃的影响。

鸠摩罗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财富极为厚重。对历史上的佛教中国化产生过重大影响。鸠摩罗什提倡讲经和译经相结合。既是翻译场所又是学术交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也开创了一种讲学之风。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一种求新和求真之风。鸠摩罗什同时培养了一批佛学家。促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弘扬。进而影响中国佛学思想的发展。

鸠摩罗什所翻译的佛学经典在一千多年的佛教发展历程中一直被沿用。广受认可及赞誉。梁启超先生称鸠摩罗什是翻译界的第一流宗匠。不仅是“一流”。还是“宗匠”。应该说。能够称之为“宗匠”的人。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好的人。在翻译界。有的人懂理论却未必会实践。有的人能实践但遗憾的是缺乏理论深度。而鸠摩罗什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所以被称之为“宗匠”。而且。中华语言文学的各个方面也在各种程度上受到鸠摩罗什的汉译佛经的影响。文学题材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了;语言词汇也更加五彩缤纷。除文学之外。他的翻译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哲学、医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

文化只有交流。只有互鉴。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做到民心相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鸠摩罗什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促进中西文化互鉴、中西文明融合的古代文明使者。他通过翻译实践。将古老的华夏文明与古印度文明。以及他们的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体系和梵语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翻译作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是鸠摩罗什翻译工作的最大贡献。

可以说。鸠摩罗什既是文明互鉴的先驱。也是文化交流的先驱。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史上、翻译史上。尤其在古代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鸠摩罗什是一个作出很大贡献的人物。是丰富中华文化的先驱以及文化的开拓者。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

原文出处:https://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220613/25630272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鸠摩罗什」一代宗师鸠摩罗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5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