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
南朝宋泰始年间(公元465-471)。居士明僧绍曾游摄山(今南京栖霞山)。建元元年(479)。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下诏。征僧绍为散骑侍郎。僧绍拒绝。之后历览山水。途经摄山。意欲隐居于此。此时山中虎蛇横行。人踪久绝。僧绍披荆斩棘。结庐隐居。
永明元年(483
不久有僧辩法师。仰慕僧绍。率徒众来摄山安居。栖霞之寺由此创名。僧辩法师戒行坚明。律轨严净。与僧绍结为好友。僧辩法师安居不久即往生。
南朝宋末年(479年左右)。法度法师游于南京。法师少年出家。梵行殚苦。法性纯备。僧绍待以师友之礼。僧绍曾梦见山岩有如来光彩。永明二年(484)往生。即舍所居栖霞精舍。请法度上人居之。南朝齐永明七年(489)正月三日。法度上人营造建成。建武四年(498)法度上人于栖霞寺圆寂。临终前付嘱于慧振法师。
唐高祖李渊改栖霞寺为功德寺。增治梵宇四十九所。楼阁延袤。殿宇鳞次。
明崇俨是明僧绍的六世孙。善长神道法术。能够役召鬼神。唐高宗李治闻其名。召之。明崇俨每次觐见高宗。则借以神道叙述时政得失。高宗深加赞许。
唐高
栖霞寺原来是明崇俨祖宅。上元三年(676)。唐高宗为栖霞寺制《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御制碑文。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高宗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御书寺额。在碑后御书“棲霞”二字。笔势雄健。笔力遒劲雄浑。明征君碑因为是高宗御制。所以躲过了唐朝的会昌法难(840-846)。
五代时徐铉曾作《摄山栖霞寺新路记》。赞叹“栖霞寺山水胜绝。景象瑰奇”。“高宗大帝刊圣藻于贞石。纡宸翰于璇题。焕乎天光。被此幽谷。”
明朝全祖望称“摄山碑刻。其以明征君得传者。首是碑”。“江左二十余州。唐碑甚寡。斯为仅见。”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