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诚心发露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诚心发露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诚心发露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学佛的人不管修学什么样的圣道。必须先以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业障不除。学佛修行就无从谈起。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后来才明白学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忏悔自己过往的恶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朋友说起他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历的一件事情。那时候。他和另外三个年轻人一同住在一间集体宿舍里。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小丁由于父母都是高干。家境比较好。常常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优越感。朋友的父母都是清洁工。小丁常常嘲笑他。朋友不免心中对小丁生出
有一次。刚发了工资。朋友打算去给父母买点保健品寄回家。走到半路上发现手机没带。于是回返宿舍。当时宿舍里没有人。朋友在拿了手机后意外地发现同宿舍小陈的钱包掉在他的床下面。他捡起钱包。发现小陈刚领的工资全在里面。他随即就把钱包放回了小陈的床上。当他准备锁门时。看到小丁挂在墙上的照片。顿时勾起过往的怨气。他便把小陈的钱包塞进了小丁没有上锁的衣柜里。然后离开了。
朋友说这事在他心底里沉淀了十多年。一直忘不掉。眼前还时常会浮现出小丁被冤枉盗窃时的那种愤怒的表情。他也一直再没和小丁联系过。即使有人提起小丁。他也总是岔开话题或者借故离开。朋友说他感到愧疚的就是他的良心。他在学佛之后。接触到了忏悔法门之后。觉得找到了可以让良心安稳的药方一样。忏悔他对小丁所造成的伤害。
后来。他鼓足勇气。通过朋友联系到小丁。在电话里说起往事时。小丁沉默了许久说:“当时我也猜到可能是你在陷害我。不过我也反思了原因。是我先瞧不起你。你才会这样对我。这就叫一还一报。也算是我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了。”朋友说后来又和小丁见了几次面。得知他生活得还好。事业也做得不错。心中的愧疚也释怀了不少。自此。他在生活中谨言慎行。再不敢造作恶业。
忏悔。梵语为“忏摩”。意译“忍”、“悔往”。不要生气、责怪。对曾做过的事情非常后悔。《摩诃止观》卷七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 《弥勒所问本愿经》云:“弥勒大士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昼夜六时。正衣束体。下膝着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作为修持的法门。在佛教修行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道前基础。学佛的人不管修学什么样的圣道。必须先以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业障不除。学佛修行就无从谈起。《最胜王经》云;“求一切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知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故。”又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破暗。须知炬灭暗生。要须常让燃忏炬。”
我们以前所造作恶业。当果报来临时。种种的业障会阻碍我们生命的正常行程。干扰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困顿于障碍。痛苦不堪。我们必须以真诚的“忏悔”来破除业障的困扰。以使身心恢夏到健康状态。继续修学佛法。忏悔是
历代的祖师大德们有很多精进勇猛。忏悔业障。并且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南北朝时有位宠法师在二十八岁时。遇到一位很有道行的人对他说:“你到四十岁时寿命尽了。无法躲避。如果能够至诚求佛加持。忏悔以往的罪业。或许还有活命的希望。”宠法师听了这话。自己照镜子一看。果然看见自己面带黑气。十分晦暗。于是他变卖衣钵。购买供品、向东去到海盐光兴寺。闭门礼忏
到他四十岁那年除夕夜里。宠法师忽然觉得两耳肿痛。于是礼忏得更加诚心。快到四更时。他忽然听见门外有人说:“你死
《菜根谭》中有语云:“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即是说犯了错主动忏悔。改过自新。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洁净我们的身心。还可以转变我们不良的命运。脱离恶道。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原文出处: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1963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诚心发露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诚心发露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