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译文】
曾有一只猕猴。手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下手中豆。想找到失落的那一粒豆。那一粒豆没找到。先前舍下的。都被鸡鸭吃光了。
凡夫出家也有相类似的情形。初先破毁了一戒。却不
源流
《旧杂譬喻经》卷上:昔有妇人。富有金银。与男子交通。尽取金银衣物相遂俱去。到一急水河边。男子语言:「汝持财物来。我先度之。当还迎汝。」男子度已。便走不还。妇人独住水边。忧苦无人可救。唯见一野狐。捕得一鹰。复见河鱼。舍鹰拾鱼。鱼既不得。复失本鹰。妇语狐曰:「汝何太痴。贪捕其两。不得其一。」狐言:「我痴尚可。汝痴剧我也。」(《大正藏》第四册第五一四页)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
原典:
88.狝猴把豆喻
昔有一狝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
凡夫出家。亦复如是。初毁一戒。而不能悔。以不悔故①。放逸滋蔓②。一切都舍。如彼狝猴
注释
①以:他本作“已”。
②放逸:心所法之名。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之精神状态。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4543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