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戒」《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 43、和气四瑞。
久远之前有一地方名为嘎西。其地长有茂密森林。森林中栖息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动物和睦相处。远离一切争论。欢乐、祥和安稳度日。一日。四动物商议道:“我们应恭敬最年长者。”于是经相互协商后。大家一致同意以烈卓达树作为参照。对比相互之间长幼顺序。羊角鸟建议说:“你们均应谈谈各自小时候所见树之身量。”
大象首先发言道:“我们年幼时见到此树。它有与我现在身体同等之高度。”
猴子紧接着发言:“当我小时候与猴群看见这棵树时。它有我现在身体同等高度。”
听罢二位所言。大家一致公认道:“象与猴子比较。当属猴子年岁较长。”
山兔则接过话说:“我小时候。这棵树尚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这两片叶子上的露水。”
于是大家又评议说:“与前二位比较。你山兔应算年龄较老。”
羊角鸟最后说:“无论怎样。这棵树你们幼时都见过。而我以前只吃过这棵树之种子。在此地撒下不净粪后。它才能破土而出并日益长大。”
其余三位伙伴则一致说道:“我们当中属你年岁最长。大家理应对你恭敬承侍。”言罢。猴子首先对山兔、羊角鸟礼敬一番。山兔则对羊角鸟恭敬顶礼。而大象则对其余同伴皆恭敬承侍。自此之后。四动物间无论日常起居或行走外出均按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有时行进到山势较陡地方。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站立羊角鸟。煞是老幼有序。
四动物共同发愿行持善法。羊角鸟告诉诸位道:“我们应即刻断除杀生。”大家听后便都问它:“如何断除?”羊角鸟向它们解释说:“我们即便只吃水果、野草。也有杀生与不杀生两种可能。从今往后。我们只应以不杀生方式进食。另外。在我们享用一切物品时。应力断不予
四伙伴于是开始持守五戒。并一直坚持不懈。羊角鸟后来又鼓励同伴们说:“我们不但要自己守持。还应动员其它众生严守五戒。”接下来。山兔便开始劝所有山兔。猴子就开始劝所有猴子。大象则对同类及老虎、狮子等猛兽苦苦相劝。希望它们均能守护五戒。此时羊角鸟则对它们说:“所有
几位好伙
人们均亲眼目睹上述国泰民安景象。国王则理所当然地认为此乃自己如理如法治理国家所感得。而王妃、众太子、大臣、城中诸人则以为此乃他们各自威力所感得。国王后来了知此种情况后。心中明白人人都自负认定自己实为令国土风调雨顺、国民平安吉祥出力最大者。于是他便想到看相者那里问个究竟。但看相人却无法看出此中奥妙。
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园林。有一受人人恭敬之仙人就居住于此。国王就又亲往具五神通之仙人处问讯:“目前在我治下国土中。众生互不损恼、和睦相处、如理如法安居乐业。天人也降下雨水。以至于林木茂盛、庄稼丰饶。我当然认为此乃我如理如法住持国政所感得之果报。而王妃、城中诸人等又各自以为此乃他们威力所感。请问到底是谁引来如此祥瑞景致?”
仙人最终一语道破天机:“这并非依靠国王、王妃或太子等人之能力就能感得。实是你国中四动物威力所致。”国王不觉心生好奇:“我倒要看看它们有何神通异能。”仙人则回答说:“无甚奇异之处可供你观瞻。它们只是严守五戒而已。若你能如此行持。也
国王闻已就发愿道:“我一定持守禁行五戒。”不唯国王如是行持。从王妃到众太子及城中诸人。人人都开始以五戒规范个人行为。
闻听梵施国王与眷属相继守持五戒。邻国也将此消息辗转相告。以至赡部洲许多众生都渐渐以五戒作为日常行持。这些五戒行者死后均得以转生三十三天。而帝释天则对天人眷属宣说原因道:“受人恭敬、于森林中苦行之羊角鸟。率先行持梵净行后。引导世间很多众生都守持戒律。以此缘故。才多有人众死后转生善趣天界。”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曾为那只羊角鸟;而山兔则为后来之舍利子比丘;猴子为后来之目犍连比丘;大象则为后来之阿难比丘。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变为旁生时。亦能让自他守持戒律。变成人、天等众生后。此类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另外。释迦牟尼佛为帝释天时。当时有大批非天军队正与天人激烈交战。天人无法取胜。只得败退而回。在撤退路上。天人遇一铁柱树。树上有大鹏鸟刚孵出之幼雏。慌乱之中。天人所骑马车上之辕木撞着铁柱树。结果险些撞落大鹏鸟幼仔。帝释天对驾车者玛得乐说道:“你驾车时万勿触碰大鹏鸟幼雏。”玛得乐辩解说:“我实在无计可施。因后有非天军队穷追不舍。”帝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4829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戒」《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戒」《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