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法大将沙利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法大将沙利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大将沙利子
度化母亲的心愿
长老沙利子(Sariputta)。礼拜世尊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孤邸(kuti)。当弟子们礼敬他而离开后。他便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而坐。进入阿拉汉(arahant)果定。
他依预定的时间出定。心中生起一个想法:“过去诸佛是先入涅槃。还是他们的上首弟子先入涅槃呢?”然后。他发现是上首弟子先入涅槃。因此思维自己的生命力。发现它所剩余的力量。只够维持他一个星期而已。
他接着思索:“我该在哪里入涅槃呢?拉胡喇(Rahula)在三十三天(Tavatimsa)入灭。乔陈如长老在喜马拉雅山的六牙湖(ChaddantaLak
当他反复思维这问题时。他想起自己的母亲。顿时心生一念:“虽然她是七位阿拉汉之母(沙利子有三个兄弟、三个姊妹出家。都证得阿拉汉)。却不信佛、法、僧三宝。不知她是否有生起信心的因缘呢?”
他观察此事。得知她有入流道(sotapatti-magga)的因缘。然后他自问:“要透过谁的指导。她才能洞察真理呢?”他了解到唯有自己之外。谁的说法都没用。接着。他又想:“如果我现在还是漠不关心。人们会说:‘沙利子一向乐于助人。例如。某天。他为等心天开示。许多天神因此证得阿拉汉果。还有许多人通达前三道。又有几次。在长老鼓励人们对三宝生起净信之后。许多人证得入流果。数千个家庭转生天界。然而。他却无法除去自己母亲的邪见!’人们会如此说我。因此。我应该帮助母亲从邪见中解脱。并在我出生的房间般涅槃。”
请求佛陀允许入涅槃
下定决心之后。他想:“今天应该请求世尊允许。然后前往那罗卡村。”他呼唤侍者准达(Cunda)长老。说:“准达(Cunda)吾友。请我们的五百比库带着衣与钵。因为我要前往那罗卡村。”准达长老就照着他的吩咐去做。
比库们将住处整理好后。带着衣与钵来找沙利子长老。沙利子自己也将日常起居的地方清扫干净。并整理好房间后。站在门口。回顾房间。心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此后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然后。沙利子与五百名比库一起去找世尊。顶礼他。并说:“如来!愿世尊允许。愿佛陀答应。我般涅槃的时刻已到。我已舍弃了生命力。”
世尊。至圣者!
不久我将从生命中解脱。
不再来与去。
这是我最后礼拜您。
我已时日无多。
从现在起只有七天。
我的色身将会倒少。
并舍弃重担。
答应吧。世尊!允许吧。世尊!
涅槃的时刻终于来临。
我已舍弃了存活的意愿。
经中说。如果佛陀回答:“你可以般涅槃”。外道就会说他赞美死亡;如果他回答:“不可以般涅槃”。他们又会说他鼓励继续轮回。因此。世尊两者都不说。而是问:“你将在哪里般涅槃?”
沙利子回答:“在马嘎塔(Magadha)国那罗卡村内。我出生的房间里。”
于是世尊说:“沙利子!如你所想的及时去做吧。但今后你僧团中的兄弟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像你一样的比库(bhikkhu)。请给他们最后的佛法开示吧!”
于是大长老便展现了他不可思议的力量为大众开示。从最高深的胜义谛说到世俗谛。再从世俗谛说到胜义谛。他直接地解释法义。并举例阐述。结束开示时。他顶礼世尊双足。握住他的脚。说:“历经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我已圆满了十巴拉密。因此才得以礼敬这双足。我的心愿已了。从今以后不会再相遇或会见。那密切的联系如今已断绝。我将速入不老、不死、平静、喜悦、清凉与安稳的涅槃城。那是数百千佛进入之处。若我有任何言行令世尊不悦。请您原谅我!现在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
佛陀之前对此问题已作过回答。当时他说:
沙利子!你并没有任何行为或语言应受到我的诃责。沙利子!因为你博学多闻。有大智慧。具足广大、光明、敏锐、敏捷而通达的智慧。
因此。现在他同样回答:“我原谅你。沙利子!”他说:“但你没有任何行为或语言令我不悦。现在。沙利子。如你所想的及时去做吧!”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佛陀有几次似乎在指责他的上首弟子。那并不是因为他有任何不悦。而是指出另一种处事的方式。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向佛陀告别
在世尊应允他。沙利子(Sariputta)顶礼佛足后。大地随即发出哀号。起大震动。四大海水波浪翻腾。就好象大地想说:“虽然我能承载须弥山群、周遭山墙与喜马拉雅峰。今日却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功德积聚。”天空雷鸣闪电。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而下。
此时世尊心想:“现在我应该允许‘佛法大将’离开。”他便从法座起身。进入他的馨香房(gandha-kuti)。站在金刚座上。沙利子右绕香房三匝。并在四处礼拜。心中想着:“我在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前顶礼妙见佛。并发愿要见到您。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我见到了您。第一次集会是我首次见到您。现在是最后一次。将来不会再有机会了。”他双后合十。向后倒退离开。直到看不到世尊为止。大地再一次因承受不住而起大震动。四大海水波浪翻腾。
然后。世尊对环绕在他身边的比库们说:“去吧。比库们!去陪你们的长老兄弟。”
听到
沙利子于是安慰群众。说:“这是人人必经之路”。并请他们回去。对于陪伴他的比库们。他说:“你们现在可以回头了。别疏忽了世尊。”
就这样他请他们都回去。只剩下自己的弟子众继续上路。然而还是有些人跟着他。悲叹道:“从前圣比库都去而复返。但这趟旅程是不归路啊!”长老对他们说:“请保持正念。朋友们!一切缘起法的本质就是如此。”然后请他们回去。
偿还最后的负债
旅途中。沙利子在每个停留的地方都过一夜。让许多人都得以见到他最后一面。
回到出生的房间
这样经过一个星期。他于晚上抵达那罗卡村。停留在村口的一棵榕树旁。此时恰巧长老的侄子伍巴勒瓦答(Uparevata)要出村。在那里看见沙利子。他趋前礼敬长老。并恭立一旁。
长老问他:“你的婶婆(译按:指沙利子的母亲)在家吗?”
“在。尊者!”他回答。
“那么去通知她我们来了。”长老说。“如果她问起我为什么回来。请告诉她我会在村里住一天。请她将我出生的房间准备好。并为五百名比库提供住处。”
伍巴勒瓦答(Uparevata)去找他的婶婆。说:“婶婆。我叔叔回来了。”
“他现在在哪里?”她问。
“在村口。”
“他是一个人。还是有人和他一起来?”
“他和五百位比库一起来。”
当她问他:“他为什么回来?”他便转述长老交代的话。
于是她心想:“他为什么请我为这么多人提供住处?他在年轻时就出家。难道他想在晚年还俗吗?”但她还是为长老安排出生的房间与比库们的住处。点亮火把后。送去给长老。
沙利子在比库们的陪伴下踏进家门。并进入他的出生房间。坐定之后。他请比库们各自回房间去。他们才刚离开。长老便患了严重的下痢。他感到剧烈疼痛。当一个桶子提进房去。另一个就被提出来。身为母亲的婆罗门女心想:“我儿子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而斜倚地站在自己的房门边。
诸天的探望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经文告诉我们。此时四大天王自忖:“‘佛法大将’现在住在哪里呢?”他们以天眼照见他在那罗卡村。在他出生的房间里。躺在病床上等着入灭。他们说:“让我们去见他最后一面吧!”
当他们抵达这出生的房间时。他们礼敬长老。并恭立一旁。
“你们是谁?”长老问。
“尊者。我们是大天王。”
“你们为何前来?”
“我们想在你生病期间照顾你。”
“随它去!”沙利子说。“这里有侍者。你们可以走了。”
他们离开之后。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Sakka)也来到。在他之后。是大梵天王(Mahabrahma)。但长老都同样请他们回去。
波罗门女看见这些天神来来去去。心中自忖:“那些来礼敬我儿子然后离开的人是谁?”然后她走到长老房门口。向准达尊者探询长老的情况。准达将她的疑惑转达给长老。并告诉他:“大近事女(upasika)来了。”
沙利子问她:“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呢?”
“我来看你。亲爱的。”她回答:“请告诉我。最早来的那些人是谁?”
“四大天王。近事女(upasika)。”
“那么你比他们更伟大吗?”她问。
“他们就象寺院的护法。”长老说:“从世尊一出世。他们就手持宝剑守护着他。”
“亲爱的!他们离开之后。接着来的人是谁?”
“是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
“那么你比诸天之王更伟大吗。亲爱的?”
“他就像帮比库携带东西的沙马内拉(samanera)。”沙利子回答:“当我们的大师从三十三天(Tavatimsa)回来时。帝释拿着佛陀的衣与钵。和他一起回到人间。”
“帝释离开后。接着来的那个光明遍满房间的人是谁?”
“近事女。那是你的上主与导师——大梵天。”
“那么。我儿。你比我的上主——大梵天。更伟大吗?”
“是的。近事女!在我们大师出生那天。据说四大梵天手持金网迎接这位伟人。”
回报母亲养育之恩
听闻此言。婆罗门女心想:“如果连我儿子的力量都如此之大。那么他的导师与上主的威力岂不更大?”当她想到这里时。内心顿时生出喜悦。遍满全身。
长老心想:“我的母校心中已生起喜悦。现在是对她说法的时候了。”于是他说:“近事女。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她回答。“如果我的儿子有如此的功德。那么他老师的功德岂不更大?”
沙利子回答:“在我老师出生、出家、觉悟与初转法轮时。八万四千个世界都发生大震动。他在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上是无与伦比的。”然后。他向她详细解释皈敬文:“如此即世尊……(ItipisoBhagava…)。”他就这样在佛陀功德的基础上。为她解说佛法。
当她的爱子结束说法时。这婆罗门女已证得入流果。她说:“啊。我亲爱的优波提舍!你为何如此?为什么这些年来。都不赐予我这个不死的甘露智呢?”
长老心想:“现在我已经回报母亲——鲁芭舍利(Rūpa-Sari)婆罗门女的养育之恩。这样应该足够了。“于是他请她离开。说:“近事女(upasika)。现在你可以走了。”
当她离开以后。他问“准达。现在是什么时候?”
“尊者。是清晨了。”
长老说:“请集合比库们。”
当比库们聚集时。他对准达说:“准达。请扶我坐起来。”
准达照做了。
然后长老对比库们说:“我的朋友。我和你们共住、同行四十四年。若我有任何言行曾令你们不悦。请原谅我。朋友。”
他们回答:“尊者。虽然我们形影不离地跟着您。但您从未曾触恼我们。反倒是希望尊者能原谅我们。”
之后。长老以大衣包裹着身体。覆盖在脸上。右胁而卧。然后。就如世尊般涅槃所做的一样。他依序地进出九次第定。然后再从初禅进入第四禅。在他进入第四禅的霎那。就如旭日初升。他完全地进入了无余涅槃界。
当时是迦底月(kattika)。相当于阳历十月至十一月的月圆日。婆罗门女在她的房里自忖:“不知我的儿子现在怎样了?他怎么什么都没说。”
她起身。进入长老房内。按摩他的双脚。却发现他已经去世。她颓然地倒在他的脚下。放声恸哭:“啊。我的爱儿!我们以前并不知道你的德行。因此。我们无缘善待与供养比库大众。也无缘广造寺院!”
她就这样一直悲叹到日出。
神圣庄严的葬礼
日出之后。她立即派人去找金匠。打开藏宝室。将一坛坛满满的黄金放在大秤上秤。然后将黄金交给金匠。命令他打造丧葬饰品。许多圆柱与拱门被竖立起来。近事女(upasika)在村子中央盖了一座以树木的心材所建造的大帐篷。在帐篷的中间。建立了一个人字形的结构。周围环绕着黄金打造的拱门与圆柱。然后。就举行人与天神共同参与的神圣葬礼。
在大众举行整整一个星期的神圣仪式后。他们以各种香木堆成火葬用的柴堆。然后将沙利子尊者的遗体放在上面。并以几束香根点燃木柴。荼毗的那一晚。大众彻夜聆听佛法开示。之后。阿奴卢塔(Anuruddha)长老以香水浇熄火焰。准达长老则负责捡拾舍利。将它们放置在滤布上。
然后准达长老心想:“我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我一定要禀告佛陀。我的兄长——‘佛法大将’沙利子尊者入灭的消息
这些事是《念处相应》(SatipatthanaSamyutta)中的《准达经》(CundaSutta)的注释所说。其中有睦是取材自《大涅槃经》(Mahaparinibbana)注释相对应的部分。与之有关的记载出现在《准达经》。
《准达经》的记载
有一次。佛陀住在沙瓦提城(Savatthi)的揭达林给孤独园时。尊者沙利子住在马嘎塔国(Magadha)的那罗卡村。病重危笃。准达沙马内拉随侍在侧。
后来尊者沙利子就因而入灭了。准达沙马内拉带着尊者沙利子的衣与钵。前往沙瓦提城(Savatthi)揭达林给孤独园。去找阿难达(ananda)尊者。他顶礼之后。坐在一旁。说:“尊者!沙利
“准达吾友。这件事应禀报世尊。准达。让我们一起去见佛陀。见面之后。我们应该向世尊报告这件事。”
“是的。尊者!”准达说。
他们去见世尊。抵达那里。顶礼之后。坐在一旁。尊者阿难达对世尊说:“世尊!准达沙马内拉告诉我:‘尊者舍利弗已经入灭。这是他的衣与钵。’世尊!当我听到尊者舍利弗入灭的消息后。我的身体如蔓藤般的虚弱。周遭的事物都变得模糊。对我来说不再清晰。”
“阿难达(ananda)。怎么会这样?当沙利子入灭时。他有带走你的戒、定、慧、解脱或解脱知见吗?”
“没有。世尊!当沙利子入灭时。他没有带走我的戒、定、慧、解脱乃至解脱知见。但是。世尊!沙利子尊者一直都是我的益友、良师与指导者。他激励、启发并令人欢喜。他说法不倦。是同侪比库的协助者。我们都记得他教导佛法是多么充满活力。有趣又实用。”
佛陀说:
阿难达!难道我没有教导过你们。一切和我们亲近事物的本质。都是会败坏。并会与我们分离的吗?凡是生、住、聚合的事物。终归灭尽。怎么会有不分离的事物呢?
那是不可能的。阿难达!就象一棵健壮的大树。大的树枝会先折断一样。沙利子如今也从这伟大而庄严的僧团中入灭了。阿难达。凡是生、住、聚合的事物。终归灭尽。怎么会有不分离的事物呢?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因此。阿难达!要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处。不要向外寻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他的皈依处。
注释又这样的叙述:世尊伸出手。接过装着沙利子遗骨的滤布。放在他的掌中。对比库们说:
比库们!这是前不久才请我准许他入灭的比库。其如贝壳色的舍利。
就是这位比库。他历经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圆满了十巴拉密。
就是这位比库。他帮助我转动我曾初转的法轮。
就是这位比库。他获得了仅次于我的地位。
就是这位比库。在八万四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智慧无与伦比者。
就是这位比库。具有伟大的、广大、清明、敏锐与通达的智慧。
就是这位比库。他少欲知足。乐于独处。不喜结伴。精勤方便。是同侪比库的责恶劝善者。
就是这位比库。他常行远离。舍弃五
就是这位比库。在我的教说中。坚忍有如大地。
就是这位比库。有如去角之公牛般不伤害他人。
就是这位比库。具有谦卑之心。如贱民之子。
看哪!比库们。这就是具有伟大的、广大、清明、敏锐与通达智慧者的舍利。是少欲知足。乐于独处。不喜结伴。精勤方便者的舍利。看哪!这就是同侪比库责恶劝善者的舍利。
然后。佛陀说出以下偈颂(gatha)y。赞叹他的伟大弟子:
于彼五次百世身。皆行出家与离欲。
善持心而断渴爱。调伏身心等诸根。
礼敬涅槃沙利子!于彼坚忍如大地。
完全制伏己心意。慈悲仁善与寂静。
彼之坚定如大地。礼敬涅槃沙利子!
心谦卑如贱族子。进入城中缓步行。
逐户托钵求乞食。沙利子即是如此。
礼敬涅槃沙利子!彼在城中或丛林。
无害如去角公牛。沙利子即是如此。
彼善调御自身心。礼敬涅槃沙利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66348.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法大将沙利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法大将沙利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