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询禅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道询禅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道询禅师
道询
金朝时。济南府灵严寺有位高僧叫道询禅师。
道询禅师俗姓周。是义城(今辽宁义县附近)人氏。当他还十分少小的时候。父母双亲就双双辞谢人世。道询只好跟着年迈的祖母一起过活。好在他祖父和父亲在世的时候。艰辛创业。广蓄财富。所以。周家虽然称不上富甲一方。却依然家道殷实。钱粮有余。祖孙二人便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
道询自小生性豪迈。粗犷慓悍。终日牵着一匹猎犬和一帮无赖小儿厮混。顽劣异常。乡里人见了他。多是带几分畏惧。远远地躲着他。
一次。他偶尔经过一位世交的家门口。看见这家的主人正在读一本佛教经籍。他走上前便将佛经拿到自己手里来读。那位主人见状。不禁语带嘲讽。张口便道:“你难道读得懂这个吗?”道询一听。不禁脸红心跳。气慑目怯。却又死要面皮。不肯认输。就勉强往下读去。虽识得几个字。句不通。字不顺。意思就更不明白了。不一会儿。竟然为之汗下。几乎要沾湿了衣襟。他十分羞愧。慨然感叹道:“这真是报应啊!我如果还只是一味地横行乡里。又有什么面目见人?!”说完。便辞别而归。
回到家中。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条长得一副凶猛之像、滚圆庞实的猎犬给放了。然后便谢绝四邻。闭门不出。任是当日的伙伴如何邀约、激将。他却只是在家一味地沉思冥想。吃饭呢。也只是吃几口小米粗粮;衣服也一改往日的华丽。而只穿着粗布衣衫了。
渐渐地。他生出了出家事佛的心思。与他相依为命的祖母。刚开始还认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后来看见他志向坚
最后。他终于不顾大家的劝阻。来到本县的兴教寺。投身在德安和尚座下。出家做了一名僧人。
在兴教寺。道询禅师削发剃度不久。又接着受具足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佛门弟子。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力持头陀苦行。精心钻研佛教经律。以求修持有为。而他的师尊德安和尚又再三教化、劝勉他。希望他发奋努力。早日修证正果。
在兴教寺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道询禅师便辞别师傅。开始了他游历四方、遍参名师的历程。
他参拜的第一个高僧是建隆法师。他入室叩请。态度恭肃。凡有所疑。无不敬问。竟颇领玄妙。大有所得。接着。他又一路跋涉。来到龟山(在山东泗水县东北)。拜谒了慈禅师。一天。他正静修之时。忽然闻听到静板的声音。因而颇有启悟。就挥毫抒写了一首偈颂。呈献给慈禅师。慈禅师一见。不觉大加赞赏。更加青睐。
之后。道询禅师又远道而赴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拜谒了鼎鼎大名的甘露卓禅师。刚刚参拜完毕。甘露卓禅师却告诉他说:“你来拜我。是拜错了师傅。法华言禅师的修为。远在我之上。他是这远近闻名、法愿高超的一代大师。你为什么不去拜他为师呢?”
道询禅师一听。心中十分欢愉。就辞别了甘露卓禅师。一路仆仆风尘。前来拜谒法华言禅师。二人相见。彼此都觉十分契合。于是。他便决心留在这里参习一段时间。
他这一留。便是长达四年时间。四年时间里。道询禅师勤勉禅法,努力向学,终于参透种种机关,成为周围一带小有声名的一位禅师。
就在这时。道询禅师参通了二祖“觅心了不可得”和马祖道一“即心是佛”的禅机。名声更是远播遐迩。以致金朝一位郡守特地虚出上位。命一县令携带着由金朝颁发的度牒前来劝请道询禅师。请他前去金国弘法传教。但此时。在道询禅师心目中。却并不顾自己身为金国之民的事实。而仍然视自己为汉族中的一份子。因此。他对于金朝颁发给他的这张用以证明身份、免除徭役的度牒竟然十分轻视。更不用说再去郡衙了!
而那位应顶头上司之
县令一见。不觉大惊失色。因为。按当时法令。毁坏度牒是违法的。他吓得连声大叫:“罪过。罪过!这度牒如何能够轻易毁坏呢?”别人一见。也不觉大为吃惊。就赶紧替道询禅师解脱。说
为了彻底地躲避灾祸。道询禅师干脆逃归故乡义城。在距老家数十里远的一处地方。他发现一个山清水秀、林莽树密的幽僻之处。于是决定在这里修筑静修之所。取名为定光庵。准备终老此山。而他从前的那些乡亲朋友。听说
金太宗天会六年(即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城掠地。宋朝半壁江山。转眼之间。便落入金兵之手。在这战火连天、刀光剑影之中。道询禅师却依然静心修持。一无所动。辞色不变。薛太闻知。不禁大为惊叹。金兵命他入见统军将军。道询禅师势不得已。勉强去了。可是不多久。他便力辞退隐。来到泗水(今山东泗水县)灵光山。卜占吉地。筑庵居停。
后来。金军帅府再三派人相邀。请道询禅师前去住持济南府普照寺。可道询禅师却仍然坚守从前的誓约。无论他们如何劝说、邀请。自己就是不答应。
金军见状。迫于无奈。只好听由禅师自由行事。这样。道询禅师便又放开脚步。四处游方去了。尤其是在佛教名山百丈山(今江西奉新境内)。他研习怀海大师的《百丈清规》。颇有收获。佛法禅机。更加高远。下山之后。人们争相皈依。尊他为“指南导师”。
到了金熙宗皇统元年(即公元1141年)。道询禅师再次来到济南府。居停在灵严寺。住了没多长时间。却正赶上该寺住持净如法师圆寂。道询禅师便克尽弟子之礼。和其他众僧一齐将法师火化、埋葬了。等忙完了这一切。道询禅师正准备重又起身。游方天下。就在这时。府君却率领僧俗一干人等请求禅师留下来担任灵严寺的住持。使得众人有靠。寺庙不致荒芜。他们还说。净如法师道闻昭著。佛法深邃。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继承他的衣钵。将灵严寺的法容德器发扬光大了。他们认为。当时的一代高僧。德行齐备的。没有超过道询禅师的了。因此。大家在仔细商讨之后。一致公推道询禅师担任寺院住持。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道询禅师还想继续推辞。可是。全寺上下的僧众却早已匍甸地上。跪拜师尊了。这样,在大家的再三诚请之下,道询禅师无法推脱。只好应命出任灵严寺的住持。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五日。道询禅师出任灵严寺住持。
道询禅师为人慈善。全不像少年时强横与蛮野。如果他看见何处寺院墙垣颓败。屋宇凋蔽。便努力修葺一新。但这修葺一新的寺庙却又不崇豪华。即使全新。也不超过旧有形貌。却又完全合乎礼法。平日里。道询禅师还喜欢储备良药。随时随地施与患病之人。以解救他们的痛苦……总之。道询禅师既凭借着自己高超的佛法禅机。又凭借着自己的一腔恻隐之心。道重一时。名高四远。深受僧、俗人众的崇敬与热爱。
可是。就在道询禅师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说佛法、传示世人和后人时。他即将圆化西去的征兆却出现了。一天。就在禅师居寝之室的内外。成千上万的野蜂上下翻涌。嘤嘤嗡嗡地叫个不停;而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计的鸦鹊。飞舞在禅师寝居之室的上空。悲鸣不已。大家见了。感到奇怪。而道询禅师见了。却不惊不喜。一似平常。泰然处之。
过了几天。吃罢早粥。禅师命侍僧敲响寺钟。遍始众僧。明告他们自己不日即将西去。大家一听。惊恐不已。而道询禅师却依然一如往日。平静恬淡。慈容善目。
到了第二天天亮
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可是。道询禅师的的尸身停六天之后。方始火化。而颜色并不稍微变更。薪尽火灭。众人从灰烬之中捡拾得五色舍利(结晶体)百余粒。后来。门徒弟子们将他的灵骨入龛。埋葬在当山之后。并修筑一座僧塔。以便四时祭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6743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道询禅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道询禅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