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大熊猫」《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7 05: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大熊猫」《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熊猫」《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0、仁慈熊猫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一只熊猫住于山洞中。一次。当地有一贫苦人至山中砍柴。不料当日却遭遇狂风暴雨。整个大地都被大雨浇透。此人慌不择路跑到山洞中避雨时。看见熊猫在洞里便恐惧异常。他正准备逃跑。熊猫则急忙安慰他平静下来。并用自身体温温暖他。又为他取来水果、野菜充饥。

  暴风雨之灾持续七日。这期间。此人一直受到熊猫精心照料与保护。第八日时雨过天晴。贫苦人吃罢水果就欲返家。临行前他对熊猫说道:“你对我恩重如山。我该如何报答?”熊猫只是叮咛他说:“切勿对别人提起我居住于此地之事。以此报恩已足够矣。”此人答应道:“我一定照办。”随即就在顶礼后离开山洞。

  回家

佛教故事落水之人

后亲友均感诧异万分。他们纷纷议论道:“大批飞禽走兽都死于此次水灾。你何能冲破巨大困难安全返回?”他便将此番历险经过全部向众人坦白。大家听后急切问道:“此熊猫到底在何处?你能否带我们到其山洞巡视?”此人犹豫说道:“我不欲再前往山林。”众人却怂恿他说:“如你带我们前去。我们杀死那只熊猫后。可将三分之二份熊猫肉送你。”经不住此等诱惑。这人最终便向众人指点了熊猫所在山洞。

  这群人赶上山来。用烟将熊猫熏死。熊猫死时虽感受巨大痛苦。但它未生起丝毫后悔及嗔恨心。它深知此乃自己前世业力所致。于是就在平和心态中安然离世。众人则将三分之二熊猫肉送与这忘恩负义之人。而当他正准备接收时。两手却突然掉落于地。其他猎人目睹之后均感恐惧。他们放弃自己所应得份额。全都匆匆逃跑而去。

  梵施王与一些对此事深感稀有之人后来全部来到现场。他们将熊猫皮带往一间寺院。并将前后经过告诉僧众。寺中有一阿罗汉比丘感慨说道:“这哪里是熊猫。分明是贤劫中大菩萨。我们实在应对之行供养。”

  国王与眷属后将熊猫尸体火化。并在此地为之建造遗塔。且以宝伞等物做各种装饰。长期对其供养。最后。所有与它结缘之众生全部趋入善趣。

  另外。有一贫穷之人为卖木材而到森林中砍柴。当时释迦牟尼佛也转生为一熊猫住于此森林中一山洞里。砍柴人在被老虎追赶。走投无路之时。无意中爬上树干。恰巧熊猫亦蹲踞其上。樵夫见之恐惧顿生。而熊猫则将他慈悲拉向自己怀

佛教故事妈祖礼赞电影

中。好生抚慰一番。

  饿虎贪著其食。它告诉熊猫说:“大尊者。这黑头恶人乃忘恩负义之徒。你应将之抛下。”它边说边因贪嗜血腥而一直徘徊于树下。

  熊猫后来告诉樵夫说:“我现今稍感疲惫。你来巡视、监看片刻。我欲小憩一会。”因熊猫一直辛勤照料樵夫。此时则因太过劳累而很快沉沉睡去。老虎趁机对樵夫说道:“你为何要苦守此处?不如将熊猫扔下。这样我食毕熊猫就可离开此地。那时你亦可自由离去。”

  毫无悲心之樵夫想到:我一直居于树上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干脆扔下熊猫以图自保。想及此。他便将熊猫从树上抛下。熊猫坠落过程中。嘴里一直嘀咕十个左右、不大清楚之言词。落地之后便被饿虎吞食。

  樵夫听到熊猫喃喃自语之后。总感觉熊猫好似在向自己说话一般。他便一直将此事系挂于心。结果他越思虑越理不出头绪。以致渐渐神志不清、头脑恍惚起来。他开始终日四处漂荡。口中不断重复熊猫落地时所发音声。就这么边走边说、一路絮叨不止。亲友们逮着他时。他也经常向他们唠叨这类令众人不明所以之言词。众人便向看相者、密咒士、比丘、婆罗门等人广泛探问原因。但

佛教神话故事里人物的排名

他们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鹿野苑附近森林中。住有一具五神通之仙人。亲友就将此人带往仙人面前。仙人最终道出此中原委:“这人本性实为凶恶。此恶人竟将对他功德利益最大之大菩萨抛至老虎眼前。大尊者本欲为此人传法。但

佛教故事讲述意外之财

他却将尊者突然扔下。尊者原想为他传授十偈。结果只来得及念出每偈头一字。此人所絮叨者正是每偈首字之集合。”仙人弟子闻言便问:“上师。你能否为我等宣说这十偈内容?”仙人便将十偈完整宣说道:

  “第一偈:悲哉此世间。非法实恐怖。恶劣狡诈者。竟敢害密友。第二偈:若杀自密友。恒时不得乐。坐于坐垫

佛教的欲望的小故事

上。行住等皆苦。第三偈:尊者以悲心。低声殷殷道。恶劣之众生。定遭燃烧痛。第四偈:汝造大恶业。来世受剧痛。以此痛苦因。何能享安乐?第五偈:极恶劣众生。堕号叫地狱。感受猛烈苦。大声惨哀号。第六偈:业力深重者。无恶不能做。所做恶事中。竟有杀友者。第七偈:汝已坏正法。自心不善良。对熊猫与虎。所做应能忆。第八偈:愚者对好友。忘恩不报答。即生杀害之。未来定受报。第九偈:汝遇老虎怖。我长时护汝。睡时亦卫护。汝无法行之。第十偈:说法上师语。害友过失大。恶人汝死后。定会堕地狱。”

  当时之熊猫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樵夫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大尊者变为旁生时。遇如是苦难亦不忘宣说佛法。对众生开示正道、非道道理;成佛之后。宣讲佛法之行持就更不用多说。我们明了释迦牟尼佛如是功德后。应对佛祖从内心生起恭敬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72411.html

以上是关于「大熊猫」《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熊猫」《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0、仁慈熊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9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