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同落坑堑。当时有一毒蛇正追赶一只老鼠。而鹞鹰又在蛇后穷追不舍。最终三只动物也跌落坑中。正当他们欲以嗔恨心互相残害时。狮子首先说道:“以我能力。我本可将你们统统杀死。但我们现在都遭遇痛苦困境。实不应再互相损害。大家理当团结和合。”
此时有一猎人恰好路过此处。他随随便便向坑里瞥上一眼。坑中众生立刻以可怜语气向他寻求庇护。猎人立即将狮子从坑中首先救出。狮子被救后于猎人脚下顶礼说道:“我定会报答你救命恩德。不过你最好勿救砍柴人。他绝不会报答你相救之恩。”狮子说完即转身离开。而猎人又将剩余众生全部一一救出。
狮子随后捕杀到一只野兽。就将尸体供养给猎人以为答谢。
后有一日。梵施国王与王妃一起前往乐园赏玩。梵施王玩乐当中先行睡下休息。而众王妃则将装饰品拿出后自行游历起来。结果鹞鹰将珠宝全部衔走。以之奉献与猎人以报答恩德。王妃们丢失饰品后连忙将之呈报国王。国王急令大臣负责调查出谁是元凶。从坑中被救上之人明白猎人身上携有珍宝。于是便急忙向国王告发。国王抓获猎人后问道:“是你偷走王妃所戴饰品?”
猎人就将前后经过完整讲述一番。同时又将珍宝交还国王。而砍柴人最终还是把猎人送进监狱。老鼠知道后就对毒蛇说:“我们好朋友猎人正被罪恶樵夫陷害。他已被关进监牢。”毒蛇就溜进监狱告诉猎人道:“我今日欲咬国王身体。我先教你一解毒药方与一句咒语。到时你即可凭此治愈国王被咬伤之处。”然后毒蛇就咬了国王数口。
猎人则依毒蛇所传咒语与药方治好国王蛇伤。国王便将之释放。还赠与他大量财富。
旁生亦如是知恩报恩。而有些恶人却忘恩负义。此种行为真值得谴责。
释迦牟尼佛如是变为猎人时。忘恩负义者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现在释迦牟尼成佛时。他依旧恩将仇报。但世尊依然像对待儿子罗睺罗那样慈爱待他。
此外。《律本事》中尚有老鼠、毒蛇、吐宝鼠之公案。
另外。久远之前有一卖花之人。采花花园位于河对岸。每日均需过河采集花朵。一次。他于河中捡到被水冲走的一个芒果。就将之送给国王卫兵。卫兵又将之送与国王。国王又再送与王妃。王妃食之感觉味道非常鲜美。便向国王请求说:“望国王能时时赐我此等水果。”
国王就问侍卫:“你从何处得到此果?”如此一一询问下来。最后问到卖花者。卖花人讲明情况后。国王要求他务必再找到这种果实。国王命令他不敢不听从。自此之后。此人就准备好口粮沿河水一路找寻而去。
走过很远之地。他发现一山上有芒果树。但因此山陡峭。除了猴子外。无一敢攀。他为找到芒果。前后耽搁很长时间。已将口粮用尽。此时他想到:如再呆下去。我会困死于此。看来还得攀上悬崖。然后他就手抓岩石奋力向上攀登。结果芒果未得。人倒先坠深渊。
当时释迦牟尼佛变为一只猴王住于此山。看见有人坠崖后便欲搭救。它先试抬一块与落崖之人身量大小相差无几之石头。结果发现尚能抬动。然后它就将此人从深渊中救出。此刻它已非常疲惫。便用人言询问他为何来此。卖花者向其叙述经过、原委。猴王对其为找芒果而遭遇之痛苦艰辛深为同情。便不顾自己劳累。又跃上芒果树去采摘果实。它让这人先食用一些芒果。又将很多芒果为其装入袋中。
此时猴王已精疲力尽。而它对任何众生都非常信任。于是它便在卖花者面前休息起来。临睡前还叮咛他道:“我已非常疲累。欲在你面前休息片刻。请替我巡视一番。”说完猴王就睡着了。
卖花人却想:我口粮已用尽。而袋中芒果又为供养王妃之用。若食之如何向国王交代?不如杀死这猴子。以它身肉当作口粮。想毕。这毫无慈悲心亦不顾来世果报之恶人。就用大石块压死了猴王。
此时诸天人则宣说道:“若为真朋友。利他且报恩。恶人全不记。别人之恩德。”
当时之采花人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他对猴王不知报恩。在释迦牟尼成佛后同样不知报恩。但释迦牟尼佛过去就如待儿子一般对他。成佛后就更不必多说。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森林中栖息于悬崖峭壁上的一只猴子。当时有一人为找寻水果而迷路入此山中。他爬上树干采摘水果时不慎掉入万丈深渊。虽侥幸未摔死但因遍体鳞伤而疼痛难忍。他一阵阵发出凄厉哀号、痛苦呻吟。猴子闻讯赶来后先为他送上水果。然后又试抬起一块与堕崖者身量基本相当之石块。发现自己尚能搬动此人时。猴子便拼尽全力将他救出深渊。结果因精疲力竭。猴子放下他不久。自己就于大磐石上进入睡梦。
此愚痴之人尽管已答应替猴子巡视。但他看到猴子沉睡模样后又打起歪主意:我要离开此地必得携带足够口粮。不如将此猴杀死充作粮食。不过猴儿太过伶俐。它醒时我肯定无法取其性命。干脆趁它熟睡时将它击杀。想到这。他便搬起一块大石头向猴子砸去。
结果石块只稍微接触到猴子皮毛。并未将猴子砸死。猴子从睡梦中惊醒后。连惊带怕跳到别处。那人看见后顿时傻眼呆望。一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猴子眼见四下无人。心中明白刚才定是这人所为无疑。但它首先所系挂者根本不是自己痛苦、安危。反而对行凶者生起悲心。它心中想到:这些不知报恩反而还要造恶之人。实在太过可怜。想及此。猴子便流出大悲泪水。它对被救者说:“你生而为人却居然做出这等恶行。到底有何利益、功用?若我有损害你利益之处。你尽可用各种方法对付我。但你却如此行事。以致毁坏今生来世善根。此等作为到底值不值得?不过如我现在不将你送出山。你根本就无法走出这危险森林。”猴子最终将其护送至城市边缘。为他指明道路后。劝说他以后再勿造作恶业。然后才离开此人。返回森林。
这人后来以造恶果报现前而罹患麻风病。身相竟如食肉魔鬼般丑陋。无论前往何处都被
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雌燕。它所居之地有一兽中之王——狮子。狮子有一次食肉时。恰好被骨刺刺中嘴唇、痛苦万分。燕子向它询问原委。同时也看见狮子口中骨头正卡在那里。燕子便趁狮子睡着时探身其中为它取出骨头。然后对它说道:“你为兽王。将来肯定有能力报恩。方便时请多多饶益我。”狮子满口答应下来。
这只雌燕后被鹞鹰抓获。然侥幸又从其爪下逃脱。饥饿难耐时。恰逢狮子刚刚捕杀到一只野兽。眼见狮子正狼吞虎咽。饥肠辘辘之燕子便向狮子讨要肉食。谁料狮子不但不给。反而恶狠狠说道:“你当初能从我凶残利牙下活着出来。皆是我对你施恩所致。现在还来要什么肉食?”燕子听罢无奈说道:“堕入大海不可救。梦中希求无所得。忘恩者前去索取。空耗力气无意义。”说完就伤心飞走。不过心里却并未因此而对狮子生起憎恨及烦恼心。
当时之狮子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此外。久远之前。有四位王子娶有四位王妃。后因他们轻毁国王而被驱逐出境。四王子便带着王妃离开故土前往一偏僻地方。路途中因众人将口粮耗尽。几位王子便商议道:“我们现已粮尽水绝。不如干脆将我们妻子依次杀而食之。吃掉她们才能走出此地。就将她们身肉作我们口粮吧。”
四王子中有一萨嘎王子。他本为一宁舍生命亦不
一路走来已无吃无喝。妻子有气无力说道:“我已体力难支。可能马上就会饿死。”王子闻言心中暗想:我定要救其性命。不让她死去。想毕就将自己大腿肉割下喂与妻子。又割破手腕脉管令其喝足自身鲜血。
待她体力恢复后。二人就居住于一山脚下。以净水、水果等饮食享受清净生活。
山下有条河流蜿蜒而过。河中有一盗匪整日凄惨哀号。因他遭受刑罚。手脚均已被砍断。被人扔进河中后侥幸大难不死。但因痛不欲生故而放声惨叫。
王子听到后心生悲意。他将盗匪从水中救出后。匪徒便将自己境遇向王子滔滔倾诉。王子就日日以水果、野菜精心调养盗匪身体。后又将照顾此人之责任交与妻子。在二人调养下。盗匪身体渐渐复元。王子对他非常关心。经常与他互相交谈。询问他身体状况。
因大尊者从本性说来就无多少粗大且猛厉之贪欲。故而除偶尔与妻子行不净行外。王子从不沉溺于情欲。因大尊者威力感召。当地野菜、水果生长茂盛。且富有营养。这几人享用后。盗匪和王妃便日益滋生出贪心。王妃对这位手脚已成残疾之人似乎多少产生些爱慕之意。她有一日竟欲令其与自己行不净行。盗匪不安回绝道:“你丈夫将我从死亡边缘救出。如我对你有不轨举动。他定会将我杀死。”而王妃则一直再三怂恿、请求。最终因自烦恼难以调伏。盗匪便与王妃做下不净行。
孰料王妃竟因此而贪心大长。盗匪一直想让王妃回到王子身边。但王妃无论如何也不愿回去。残疾盗匪对王妃说道:“所有仇恨中。因女人而起之感情上的仇恨最强烈。我们如此行为不轨。后果恐怕不堪设想。”王妃亦觉此人所说言之有理。但在贪心鼓荡下。王妃还欲为发泄贪欲另觅途径。
一日。王妃上山后便用衣服蒙住头。睡在王子回来必经之
这女人就以诈行将王子吊在绳子上。自己则拉住绳子一端。将王子慢慢向崖窠放下去。结果至一定高度快要接近石蕊时。她突然松开绳子。王子立刻坠入河流中。
王子后被水流冲至另一国家。当地国王虽已去世。但却无太子继承王位。众大臣便商议道:“具有福德之人才能继承王位。”众人便去一婆罗门看相者那里询问。看相者即通过占卜看到
王子随即当上这个国家之新国王。登上王位后。众大臣、其他国家国王、富裕之人等等都将各自以珍宝装饰之女儿一一送来。请求能做国王王妃。但国王已对女人心生厌烦。他一个都未接受。并一直对女人持轻毁态度。
那忘恩负义之王妃在将丈夫摔下河中后。当地野菜、水果等食物便日渐萎缩。王妃与残疾盗匪因饥饿所迫便到别处谋生。王妃身背残疾者到处漂泊。后至一路口时。有人问她:“你背上是何人?”她回答说:“我背着我丈夫。对自己丈夫我一直如是精心照料。”二人不管走到哪里。众人都多少给他们一些布施。两人后来也漂落到王子当国王之地。有人看到一女人背着丈夫深觉稀有。便常常围观。且议论道:“我们国王轻毁所有女人。大概是未见到对自己丈夫如此疼爱之女人所致。”
此种议论渐渐传至王宫。国王便对手下说道:“如真有这种女人。请将她带过来。”于是二人就被带至国王面前。国王一见不觉微笑说道:“食我大腿肉。喝我身上血。现背残疾者。真爱丈夫否?为采集石蕊。将我抛下山。又背残疾者。汝真爱丈夫?”国王说完后。女人羞愧地低下头。
大臣不解此中缘由。国王就向他们解释一番。大臣听罢就用粗重言词将二人驱出城门。
当时之萨嘎王子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王妃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72415.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