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袁了凡」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
有一天夜里。袁了凡居士梦到一位善神。他告诉善神自己许了做一万桩善事的愿。但是以目前的状况恐怕难以满愿。这是感应。心真诚就有感应。
善神就说:“你的善愿已经圆满了。单凭减粮一件善。‘万行俱完’。一时圆满万行。”袁了凡居士听了很吃惊。怎么会这么容易呀?
宝坻县的田。原先征租为每亩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居士到任后。觉得这个田赋太重。于是就施行了一项善政:把租减到每亩一分四厘六毫。
即便善神告诉他万件善行已经完成。但袁了凡居士心里总不踏实。这么容易就圆满一万功行吗?万一
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袁了凡居士把梦境告诉了禅师。并且询问这件事情是否可信幻余禅师就说:只要善心真切。一件善行能顶一万件善。何况这是全县减粮、万民受福。即使没有真正减粮。单是真真切切为万民着想。也能抵得上万善。减粮的举措。惠及群生。意义非凡。
“善心真切”。你发出的善心很真诚。这里面没有夹杂着一丝一毫
袁了凡居士这一项善政实实在在地利益到了千家万户。这样一次性地做善事。和挨家挨户布施同等的钱粮。在所做的利益上是完全相同的。
为什么呢?因为能够减收田赋。全县的人都受惠。一县不只一万个农夫。还有他的家人。父母、妻子、儿女。统统都受惠。所以说。公门好修福。反过来。要做恶也容易。如果嫌这个田租太少了。加重一点。多收一点税。这一念也就造成了万恶了。道理就是这样。善恶就在这一念之间。
现在这个时代修大善、造大恶。在许许多多行业里都能做得到。
最容易做到的是网络传播。若我们传播的是正面的、正能量的、劝人积极向上向善的、正知正见的。则能够启发众生。令成千上万人通过浏览而断恶向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那你这一时的传播。超过了袁了凡居士的万善。而如果传播的是负面的。拨无因果、邪知邪见、恶意诽谤正法混淆视听的。教导人杀盗淫妄破坏
“善心真切”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真心。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三千桩善事、一万桩善事、十万桩善事。都是从分别执着里变现的境界。还是有范围的。如果是真心去做。真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极小的善也遍虚空法界。所以。这个角度来说“一行可当万善”。所以。我们做善事。要拓开心量。真心里面没有执着分别。用真心去做善事。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果报。更不计较名闻利养。这种无私的大心量做的善事。功德就大。
袁了凡居士听了幻余禅师的开示。心里立刻不再怀疑。法喜充满。万善圆满了。他就捐出俸银。请幻余禅师在五台山斋僧一万做回向。袁了凡居士行善的气魄越来越大。这种气魄来自对因果的信念。从这一小小举动可以看出。袁了凡居士能当机立断、慷慨布施。毫无勉为其难之意。更没有半点吝啬和犹豫。所以。他是应该受到福报的。
袁了凡居士用俸银供养僧人。佛教里讲。做善事一定要用净资。也就是用干净的钱财。不是偷来、骗来、巧取豪夺的。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以及正当的渠道得来的钱财。这样布施才有功德。否则。即使做了善事。也有过失。关于斋僧。在佛教里有“千僧斋”“万僧斋”的法会。就是布施钱财。供养一千位僧人或者一万位僧人来吃饭、来用斋。在这一千僧之中必定会有一位阿罗汉。或者菩萨圣者乃至佛陀化现来应供。所以。供千僧斋、万僧斋。功德无量。全世界各大寺院每年都有供“千僧斋”“万僧斋”的法会。袁了凡居士用俸禄供一万僧人用斋。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并且以这种方法来作为一万件善事完成以后的回向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每个修行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积累到最大的善业资粮。这就像商人追求最大的利润一样。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首先要通达方法。方法就在缘起上。懂得缘起。合理地创造缘起、利用缘起。能使善业功德大幅度增上。短短一生能积累连虚空也无法容纳的大功德。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可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73256.html
以上是关于「袁了凡」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袁了凡」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