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弥勒佛的传奇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弥勒佛」弥勒佛的传奇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弥勒佛的传奇故事
弥勒佛传奇
千百年来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的传奇在这悠悠天地间诉说着人世的苍茫和美丽。穿越着千年僧寺的悠悠钟声。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古老的传承。
弥勒。为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译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
据佛经记载。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能益寿延年。弥勒佛出身高贵。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
在佛教中。弥勒从印度所来。到中国后演化成了唐末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
据说。在唐末的一天清晨。奉化长汀村前的江中水声大作。波涛轰鸣。滚滚江水犹如张牙舞爪的巨龙。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
村民张重天正在田间劳作。他在江边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春汛的洪峰浊浪。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颤如雷鸣的波涛声中。好像有一缕飘飘悠悠的仙乐从高渺的宇宙深处传来。在波浪之间回荡……更让张天重惊奇的是。深浊的江水之中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虽然金莲花不见了。可是在金莲花消失的地方。他看到了一捆柴草。而柴草上竟然躺着 一条赤条条的男孩!面临灭顶之灾。小男孩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一样呼呼大睡。陶醉在甜美的梦乡。张重天没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把小男孩抱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没了踪影。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冲着他咪咪发笑。张重天看那孩子圆头大耳、生相端庄。不觉爱不释手。抱回家中。与妻子窦氏商量。认为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决定把他收养下来。后由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的闲旷禅师取名“契此”。
小契此不但长的富态。而且是个福星。他天真活泼。俏皮好动。给张重天夫妇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更为神奇的是。自从领养了契此。多年来未曾孕育的窦氏。又喜得一女一男。当然。这也是张、窦夫妇行善积德的结果。
契此从小就常随父母到岳林寺拜佛。还与寺庙里的罗汉圣僧像称兄道弟。稍长。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便常到寺里嬉戏。契此似乎对岳林寺高大的建筑、辉弘的佛殿、巍峨的佛像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受其父母礼佛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从而使得他对佛教产生了信仰。出家为僧。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也许是经历了心灵的磨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也许是超越了红尘之后的大智大觉。常有些令世人感觉趣奇的举动。最特别的就是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个大布袋。当有人问他的法号。他就用偈语作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从此。他便以杖荷布袋而得
他那只布袋的确叫人好奇。它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钵、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永远也掏不完。布袋和尚平时还捡拾人丢弃的废物置入袋内。人或讥笑其布袋是垃圾袋。笑答以偈:“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
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矮胖。他的行为也很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气。而且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荤素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他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多灵验。不几年。人们便都认识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逗小儿逐之。同时也就把自己那个布袋里化缘来的甜点干果分与周围的孩子。又契此从小就天资聪慧。出家后很接近百姓。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因此也常常能够用偈语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深奥的哲理。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契此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说完微微一笑。泊然而逝。契此圆寂后轰动了佛教界。人们才忽然明白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不过是“世人不识”罢了。于是。许多寺院在塑弥勒佛时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是他真实的写照。
契此为人所重不仅因为其形象的奇特。更因为其思想的超脱。他留下的诗偈不多。却都富有特色。他作有一歌。强调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
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有一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后人以契此为原型。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也有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人们的大肚弥勒佛像。
人们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大肚弥勒佛像令人一见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我国民间很崇拜大肚弥勒
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过人、笑容满面这两个特点写下了不少语言诙谐、饱含哲理的楹联。点拨人生。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8/577326.html
以上是关于「弥勒佛」弥勒佛的传奇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弥勒佛」弥勒佛的传奇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