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野兽」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1 03:5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野兽」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野兽」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9、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鼓龙王。它有一弟名为近鼓龙王。也即后来之阿难尊者。二龙有次前往鼓声龙王处。鼓声龙王对它们心生不满。嗔心生起后便向二龙施放毒气。且以粗暴言词诋毁它俩道:

佛教故事之素食和昏食

“你们实乃假扮龙王。”鼓声还再三妄图赶走二龙。

  近鼓此时略微生起嗔心。它欲破坏整个鼓声龙王辖区。而妙鼓则以善妙言词断除它俩嗔心。近鼓对其所言终于生信。而妙鼓当时所宣教言。至今仍利益无量无边众生。这些偈言均记载于《龙王请问经》中。其他本师传中。妙盛、近盛龙王之故事。亦与此公案大致相同。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六牙大象。有一穿着袈裟之猎人用毒箭向此大象射击。母象本欲踩死猎人。六牙大象制止住它。还将自身象牙布施与猎人。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森林中一犀牛。因身具极大威力而成为犀牛王。当时有一顽皮猴子非常顽劣。它看到犀牛王富有大慈悲心、从不怀有嗔恨、具有高深等持力与无畏精神后。便常常以种种方法、手段对犀牛王加以损害。当犀牛王睡觉时。猴子会突然跃上牛背。有时又跨骑犀牛身上;当犀牛寻觅饮食时。它就在路上进行拦截;有时又用木棍掏挖犀牛耳朵;当犀牛于河中行进时。猴子又跳到它头上以双手蒙住它双眼;骑在犀牛背上时。又用木棒击打它。如此等等。举不胜举。总之。猴子想尽办法。以种种恶行损害犀牛。为它带来麻烦。

  尽管犀牛承受如此花样繁多之危害。但它从未生起丝毫嗔恨或不欢喜心。似乎猴子正在利益自己一样。犀牛以此方便而恒修安忍。

  后有一夜叉看不惯猴子所为。为观察犀牛发心清净与否。当猴子再次骑在犀牛背上时。夜叉便于路上拦住犀牛说道:“请稍等片刻。你是否在此野蛮猴子前犯下错误?或者你因赌博告负而不得不受它欺负?或者你本身就非常恐惧猴子?又或者你认为自己特别虚弱。以致不敢面对它?为何你要承受它如此欺侮?你两只犄角力能摧毁石山。一旦你生嗔心。你四蹄亦可踏平岩石山峰。你身体如此强健有力且硬如磐石。连狮子都恐惧不已。既如此。你却仍慈悲待猴。它倒反而要伤害你。

佛教十大感人故事

你原本用犄角或四蹄就能轻易踩扁它。为何如今反要受它戏弄?”

  犀牛用温和语气回答说:“正因猴子身无大力。而我也已了知它行为不合理。故而我才更要对其安忍行事。有些众生心有迷惑。有些众生身弱无力。在此等众生前。我们更应行持真正安忍行为。所以当此体小力弱之猴子欺负我时。我才能安忍不动。不坏忍辱心行。”

  夜叉闻言说道:“如这样行事。在猴子永无停息之损害中。你将始终得不到解脱。于野蛮众

佛教故事大全全集真实的

生前修安忍。它只会变本加厉损毁你。”

  犀牛平静回答说:“我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厉行安忍。决不损害我忍辱对境。我尽管也用方便法进行劝导。但它还要如此行持。我也只能听之

经典佛教禅意故事

任之。不修忍耐之众生当然存在。不过他们也许会从邪道歪门中获得解脱。若我们受到其它众生轻毁。我们还能坚持安忍行为。这些持恶见众生慢慢看到、了解自己行为所产生之过失后。往往会放弃恶行。以后不敢再如此行事。这样一来。这些人岂不也能从中得到解脱。”

  夜叉闻言打响指赞叹道:“善哉!善哉!旁生里竟有如此善良心地!”如是赞叹后。夜叉将猴子从牛背上拽下。并要求它今后只能保护犀牛王。再也不能随便欺负。然后就消失不见。

  另外。久远之前一寂静地里。有众多野兽共同生活在一起。夏巴在其中非常有力量、势力强大。且走路、奔跑迅疾。不唯如此。它心性所具有之力量亦非常强大。以其悲心之故从不损害任何众生。自己亦靠野草与清净水过活。

  一次。有一国王率众多射箭好手与四种军队一同前往森林。众人手执弓箭。看见野兽后便穷追不舍。国王也骑马驱驰。结果在碰到一巨大坑堑后。兽王自然一跃而过。而当国王逼近时。跨下之马不敢再往前行。紧急停步之时。国王却被甩了下去。

  兽王听不到马蹄声后急往回看。结果发现马背上已空无一人。而马则徘徊在坑堑旁来回走动。兽王心下思量:国王肯定已堕坑中。尽管明知国王前来此地是要将自己杀害。但兽王依然心生悲意想到:“国王本可以安享快乐生活。奈何今日却因我而坠入深堑、感受难忍痛苦。若国王尚未死去。我决不应将他舍弃。”兽王边想边来到坑边。

 

佛教故事珍珠蜘蛛

 此时兽王发现国王已是满面尘土、半死不活。且在坑中辗转反侧、痛苦不安。兽王不觉流下伤心眼泪。它问国王:“不知国王伤势是否严重?我乃居住于你治下国土中之野兽。是你为我提供生存所需水草。请国王放心。你所命令之事。我一定尽量照办。”国王对这种场面深感稀有。他一时不知兽王所言是真是假。他满面疑惑问道:“我本想杀害你。你为何还要对我如此慈悲?看来我与野兽还真有缘分。我所着披风甚为厚实。故而身体未严重受损。皮毛痛苦我自可忍受。但我妄图损害像你这样的善良众生。此刻骨铭心之痛已远超我堕入深坑之苦。我自己铸下大错。请你一定宽恕我。”

  兽王则仔细观察、衡量与国王身重相同之石块。发现自己尚能背动时就跳入坑中。然后让国王趴在自己背上。以恭敬心从坑中一跃而出。出得坑口。兽王又为国王指路。当其准备返回森林中时。国王抱住它说道:“在此寒热森林中。是你赐予我第二次生命。我抛下你独自回王宫太不应理。不如我们一起回到宫中?”

  夏巴告诉国王说:“大国王。你日后应学习多多从事善行。若你真欲报恩。则望你从今往后对那些愚笨、可怜旁生定要以慈悲心对待。再勿进行狩猎活动。所有众生均欲得到快乐。不想感受痛苦。这一点毫无例外。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你应舍弃毁坏自己名声之举。再勿造作智者谴责之业。应成为一切功德来源之国王。你应继续保有王位、实施仁政。以积累福德资粮。我不可能在宫殿中生活。我只能生存于森林中。野兽与人自有不同之生活习性。故而我不会前往王宫。你回宫后务必以饶益心利益自他。勤行布施。并严守清净戒律。还要修持安乐法门。不忘增上名声、多积福德。”国王以欢喜心闻受兽王夏 巴教言。然后一边依依不舍地望着它。一边向王宫走去。

  在一寂静森林中。住有猛兽等众多野兽。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曾示现为一只身呈金色、相貌美丽之日日野兽。日日聪明异常、富有智慧。它能清楚知道哪里有猎人所布罗网。经自己观察后就能远离此地。对跟随自己之野兽。日日一直就如父母待儿一般慈心相向。

  一日。于一水流湍急大河中。有一人正被急流挟裹而下。他因濒临绝境而惊恐哭叫。日日立即跃入水中将其救出。此人千恩万谢道:“你是我救命恩人。我该如何报答?请你尽管吩咐。”日日野兽则对他说道:“不要将此事对外宣扬就已是对我最大报恩。因我身肉会被人贪著吃掉。而皮毛亦会有人欲据为己有。你若要报恩。就千万勿对人提及此事。如此才能保护好我生命安全。这世间实在乏少值得信赖、依靠之人。”被救之人爽快应允道:“我一定照办。”然后就顶礼告别。

  当地国王之王妃历来以梦兆准确而著称。她有一日感得一梦:梦中。吉祥野兽日日正坐于宝座上向国王及其眷属传讲佛法。王妃将梦境汇报与国王后。国王下决心道:“看来我们必须找到此兽。”国王随即鼓动众猎人说:“谁能得知此野兽之准确信息。便奖励他四十座城市及众多美女。”

  国王如此宣布后。那被救之人闻之不觉贪欲大增。他急忙向国王表功说:“我曾亲眼目睹过这只野兽。”那人随后就在前领路。国王率大军一同跟随前往。

  众人将野兽所居森林团团围绕。被救者则带国王等人马深入森林。当他发现日日踪影、正举手要为国王指点时。右手忽然断掉、坠地。国王愈发想捕获这头野兽。他就一边张弓搭箭。一边逐渐接近日日。

  野兽此刻心中想到:整个森林到处喧嚣人马杂沓音声。想必此处已被这些人全部包围。看来已无处可逃。想及此。它便用人言向国王说道:“大国王。你不必焦急冒进。我现已是你囊中之物。只是我想知道我在此地之消息是谁向你透露?”国王对其所言深感稀有。他就用弓箭一指那人。

  野兽马上辨识出此人。它向此人陈述了他所作所为不合理之处。并将前后经过也向国王讲明。国王问那人:“这野兽所说是否正确合理?”那人不好意思地惭愧说道:“它所言确实真实无谬。”国王听罢对他忘恩负义之举亦深表义愤。于是就一边讥毁他背叛行为。一边欲用箭将其射杀。

  日日野兽赶忙上前劝阻:“大国王。现在杀他又有何益?他乃受贪欲——这众生共同之大敌所驱使才来至此地。由此而起之坏名声已将他今生全部毁灭。非福德之过亦会毁坏他来世。你实在应对他生起悲心。万勿射杀他。如果国王今后对我有何要求。我定当依教奉行。”

  国王闻已不禁以恭敬心连声赞叹。又将之迎请到王宫。于是日日便在王宫为众人宣讲佛法。国王、大臣、王妃、城市中人都对它生起信心。并精进修持它所传教法。众人也发愿从今往后一定对所有飞禽走兽广行无畏布施。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8/579706.html

以上是关于「野兽」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野兽」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72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