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09-20 04: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

  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

佛教故事梦的预言

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

  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波光粼粼。荷叶田田。一梗清莲出水。随着轻风摇曳生姿。莲办间、荷叶上的露珠顽皮地滚动着。迎着旭晖。散发晶莹剔透的光芒。像极童子无邪的笑靥。

  一位比丘饭食完毕之后。信步走出讲堂。到莲花池畔经行。走呀走的。突然一阵轻风徐徐吹来。吹得一池的莲华翠摇绿坠。亭亭清绝。空气里弥漫着莲华沁人心扉的淡淡香气。比丘俯下身体。忘情地嗅着莲华。如醉如痴。突然从莲池中窜出一位身材魁梧巨大的护池神。铁青着脸。努着铜铃般的眼睛。指着比丘的鼻头。疾言厉色地詈骂道:

  “你是个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弟子。早已断除了一切的烦恼。超越了五尘六欲的缠缚。对于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一切欲望已经不沾不滞。为什么小小的香欲就引发你的贪婪之性。耽溺其中。无法自拔呢?你平日的修持工夫还是不究竟啊!何况这一池美丽的莲华。具有清净、柔软、可爱、香气四种特性。象征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足大自然以虔敬之心所成。用来供养佛法僧三宝。你怎么可以以染污心来窃取它的清香之气。损坏了宇宙间一件清净的瑰宝呢?”

  比丘满面羞惭。双手合十向护池神忏悔:

  “惭愧!惭愧!我是个三毒已断。不再受轮回之苦的阿罗汉。却禁不起香欲的小小诱惑。看来众生无始以来的习染。真是难以根除啊!”

  比丘深深地自责着。这时突然走来一位檀那女施主。头上顶着一坛的乳酪。脚步轻曼地。朝着讲堂行去。想是要向佛陀呈献她的虔心。她三步二弯。经过

佛教故事画像

莲华池

佛教人和老虎的故事

畔。只见一池的莲华沐着朝阳。素净清雅。空气中荡漾着一股清凉的幽香。她放下头上的瓦坛。弯下身子。撩起衣襟。迅速地采摘四、五株莲华。红黄白靛一手掬握。像极天上缤纷美丽的彩云。然后大步地离去。看得一旁的比丘惊愕不已。而护池神则寒着一张暗紫的脸。不发一语闷坐在池边。比丘满脸疑惑地问道:

  “刚才我只不过轻轻地嗅了一下莲华的香气。你就严厉地斥责了我一顿。这位女子没有经过常住同意。随便采摘池中的莲华。不予而取谓之盗。她已经犯了偷窃的过失。你反而不加以阻止。不同的行为却有严峻与宽松的对待。这是什么道理呢?”

  “尊者。你是个证道的圣弟子。堪受人天恭敬的僧宝啊!出家人有了一点点过失。好比本来清洁干净的白布。染上了细小的灰尘。又好比瑰奇璋丽的美玉。有了纤毫的瑕疵。天下人是很容易察觉的呀!世间的俗人整天翻滚于五尘六欲之中。纵然有了一些踰越常规的行为。仿佛本来就肮脏的抹布。又泼上了一层污垢。也不见其黑。因此。我要守护你的圣胎。对你

睡前听佛教故事大全

严苛责备。对于在家檀那。只能施以方便宽容!”

  《论语》说

新世纪佛教故事

:君子之过如日蚀。大自然产生了日蚀现象。天下任何角落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君子坦荡荡。心胸磊落。行事光明。有了丝毫的过失。不会如小人一般掩过饰非。天下任何人都很容易察觉。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无病而死。因此。有修持的君子平日谨言慎行。不使非法的罪恶污秽自身的德行。由是之故。古人常说君子慎独。不愧屋漏。好比严守戒律的佛弟子。自发性地检束自己的身心。特别在没有外在力量约束的情况之下。更要慎防欲念的蠢动。而不是为了惧怕别人的指责。才不敢作奸犯科。道德。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强制要求别人。人人能自持谨严。就具足如莲华般清净的自性。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60331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37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