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当时。阿难尊者与多耆奢。着衣持钵。进入城内乞食。在街道的巷弄中。多耆奢看见一位极为端庄美丽的女子。是世间奇特少有;多耆奢见到这位女子后。异于平时的心存正念。顿时心乱神迷而失去正念。
于是。多耆奢以偈向阿难尊者说:“欲火之所烧。心意极炽然。愿说灭此义。多有所饶益。”阿难尊者说偈回答:“知欲颠倒法。心意极炽然。当除想像念。欲意便自休。”多耆奢又以偈回应:“心为形之本。眼为候之原。睡卧见扶接。形如乱草萎。”这时。阿难尊者即走向前。以右手摩多耆奢头。而说此偈:“念佛无贪欲。度彼欲难陀。睹天现地狱。制意离五趣。”多耆奢听了尊者阿难所说之偈语。就说:“阿难!请停止!不要再说了。”于是。尊者们乞食完毕。准备返回迦兰陀竹园。
这时。那位美丽的女子远远地朝着多耆奢微笑。多耆奢从远处看见她的笑容。心中便想:“你现在的身形。也不过就是皮连着骨骼。你如同外形美好的画瓶。里面装的却是不净物。以此诳惑世人。令人胡思乱想。”这时。多耆奢再从头到脚仔细观察那位女子。心里想。这个形体有什么值得贪爱?身体里面三十六物都是不净。现今这些又是从何而生呢?多耆奢又如此思惟:“我今观察他人的形体。何不如剖析观照自身中。此爱欲是从何处而生?是从地大生出爱欲吗?还是从水大、火大、风大生出来呢?假设是从地大所生。地大坚固不可毁坏。如何生出爱欲?如
当时尊者便说偈语:“欲我知汝本。但以思想生。非我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多耆奢禀白佛陀:“色蕴。是不牢靠、也不坚固的。不可睹见。是虚幻不真的;觉受苦、乐、痛的受蕴。也是不坚固的。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一般。似有但随即破灭。也不真实;想蕴也是不坚固、虚幻不真实;而行蕴。犹如芭蕉之树。也是不坚固。若将树皮一层层剥掉之后。中间原来是空心。什么都没有;识蕴也是不牢靠、不坚固。虚幻而不真。”多耆奢再次禀白佛:“五阴炽盛。既不牢靠。也不坚固。是
此时。尊者多耆奢便说此偈:“色如聚
世尊告诉多耆奢说:“善哉!多耆奢。你能善于观察五阴炽盛之根本。你要知道。修行人应当观察五阴——色、受、想、行、识的本质。因为。佛在菩提树下。便是观察五盛阴的虚幻不实。进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如同你今日所观察到的。
多耆奢尊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邪聚品第三十五(九)》
省思:
爱欲乃生死轮回之根本。故事中。多耆奢尊者托钵时路逢庄严女子。当下觉察心中所生的欲念。于是向身边的阿难尊者请教。随即如法思惟、修观行。照破五蕴的虚妄本质而漏尽烦恼。故知同行善知识的重要。更要从日常生活中藉境练心。老实修观行。思惟五蕴的幻伪不实。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舍离爱欲是悟道、了生死的关键。一旦欲念生起。当先以善舍恶。用诵经持咒、静坐修观行等方法予以对治;等欲念止息。再以舍舍善。让心安住在无念、无为上。如此发精进心、长远心用功。最终必能尽除爱欲垢染。彻见本自清净的菩提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6041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355.html。